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默默无言地流着泪,
预感到多年的隔离,
我们忍不住心碎;
你的脸冰凉,发白,
你的吻更似冷冰,
呵,那一刻正预兆了
我今日的悲痛。
清早凝结着寒露,
冷彻了我的额角,
那种感觉仿佛是
对我此刻的警告。
你的誓言全破碎了,
你的行为如此轻浮:
人家提起你的名字,
我听了也感到羞辱。
他们当着我讲到你,
一声声有如丧钟;
我的全身一阵颤栗——
为什么对你如此情重?
没有人知道我熟识你,
呵,熟识得太过了——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悔恨,
这深处难以为外人道。
你我秘密地相会,
我又默默地悲伤,
你竟然把我欺骗,
你的心终于遗忘。
如果很多年以后,
我们又偶然会面,
我将要怎样招呼你?
只有含着泪,默默无言。
(查良铮译)
一八○八年,英国同拿破仑法国间的战争爆发。是年一月,文坛权威杂志《爱丁堡评论》载文抨击拜伦数月前发表的第二部诗集《闲散时光》。事件大大地刺激了年方二十的青年学生拜伦,这对以后的“拜伦式”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七月,这位男爵从剑桥大学毕业,九月回封地纽斯台德。可以说,这是影响诗人创作生涯的一个多事之秋。其间他写下《想从前我们俩分手》(收在诗人的第一个《随感》集中)。该诗成为拜伦众多的抒情诗中的名篇。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倾吐出失恋者心中的哀曲。写得情意绵绵,凄楚清婉,催人泪下。一般人写失恋,往往用昔日的欢乐来反衬眼前的痛苦,用过去的信誓旦旦、情深意浓来突出今日被弃时的哀怨、落魄和对人生的悔恨,从而用这样大起大落、明暗对比的手法来达到艺术上的效果。拜伦却以其独特的风格,迭加上双倍的痛苦(从前分手时的心碎和今日的悲痛),从而表现出一种格外凝重而又深沉的情愫,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诗歌一开首就写从前默默无言地洒泪离别——为什么离别不提,但却说明将是多年的隔离。当时“你”的表现预兆了“我”今日的悲痛——由想从前回转到今日,一个小小的回旋,把当初的痛苦与今日的痛苦联系起来。第二节的写作手法与第一节相同。当初的感觉和现在的难受都更加具体了。两节中的“预兆”和“警告”显然是现在回想时才意识到的,故而加重了现在的痛悔之感。“人家提起你的名字暗含“有关你的飞短流长”。第三节把侧重点完全落到现在,进一步描写受到最终打击后的感受——“这深处难以为外人道”。诗人在这一节里还把笔墨触及到当初“没有人知道我熟识你”,同第四节中的“你我秘密地相会”呼应,从而表明我的悲伤并非由于别人对你的流言蜚语,而在于自己的感情受到欺骗,自己被遗弃这一流着泪、淌着血的事实。写到这里,诗人的哀伤似乎是油尽蜡干。但又意外地锐笔一转,提出了多年以后可能偶然会面的设想。笔下隐隐透出一种情场无情的愤懑,把整个的悲愤之情用一修饰疑问句(“我将要怎样招呼你?”)表达出来,尤似灯油耗尽时的最后一明。尾行“含着泪,默默无言”与全诗开首时的“默默无言地流着泪”遥相呼应,一首一尾,且分居于时序的两端,从而集中地烘衬出了眼前这难于言表的凄凄哀恸。
全诗的哀怨之情始终不离这样的感情基础:我永远爱你;这痛苦越深沉,就越见得我爱你之深沉。诗中第三节第四、八行和第四节第八行都表示了这一感情基调。悔恨与仇恨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真诚美好的爱不能因其不能实现而转化成恨——这是拜伦在本诗中表现的浪漫主义感情。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以浪漫主义的浓厚色彩,把诗人心灵中某些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故而能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心灵中,引起深切的同情和反响。艺术上先以两个小小的回旋曲形式,使从前的悲痛过渡到今日的悲痛。最后又过渡到未来的某个时刻,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曲,使诗人内心中因失恋而涌起的苦水,一如那无休无止的旋流,令人幽幽难于自拔。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使这首诗在同类型题材的抒情诗中力压群芳,独占鳌头。
如果说拜伦是在后来的长诗中才塑造了他那风靡全欧洲的“拜伦式英雄”,绘出了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拜伦式的哀愁”,那么这个形象及其哀愁在抒情诗《想从前我们俩分手》中,就已经道出了先声。
(林光奕)
今日更新
-
逝去了的五月的诗
[2019-05-25]
-
哀艳的茔地
[2019-05-25]
-
喷泉的印象
[2019-05-25]
-
邪宗门秘曲
[2019-05-25]
-
秋风之歌——秋风靡芒草,寂寞透山村。
[2019-05-2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