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楷书世说新语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浙江吴兴县竹墩村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之职。
        沈尹默毕生研究帖学书法,但又兼熔碑帖于一炉並取得了较大成功。他早年学书从刻帖入手,曾经在学书道路上走过一段弯路,友人批评他的字“其俗在骨” (据沈尹默自述) 。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学成规矩”的早年,毅然改变初学留下的腕底积习,由唐楷入手,上溯北碑乃至魏晋书法,去探求楷书结体和形成的脉络。同时,他深入研究古代书论,结合大量的古代书法名作和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挖掘整理出前人阐发未尽的笔法理论,因此,他又是一位很有贡献的书法理论家。
        这件楷书作品是沈尹默40年代末所书,时年约60岁,他获得楷书笔法真谛並逐渐形成个人风格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深受唐代楷书端庄稳健的书风影响,点画停匀,揖让安详,骨丰肉浓,书风媚好灵秀,宛如前人评褚遂良楷书,有“不胜罗绮”之轻柔娇秀。
        沈尹默的楷书是以褚遂良楷书为法乳的,但传世褚遂良楷书皆经石刻,难窥行笔使墨之妙,故一般人学褚,往往不免形似而未能得其笔法。沈尹默之学褚,能溯源而上,借助唐人摹临王羲之墨迹和唐代以及唐前的书论,领悟到“羲之如金”即内��笔法和“献之如玉” 即外拓笔法, 认为内��如锥画沙,收敛意多,是古隶笔法; 外拓如屋漏痕,放纵意多,是今草笔法,只有收放合宜,才能兼“古质今妍”之妙。
        在这幅书作里,通篇笔道洒脱轻灵,得“今妍”之长,但细观却如刀琢玉,笔之所至,收放统摄皆有控制,避免了一般人学褚易犯的轻滑之病。在笔画交接处,书家既注意点画的映带和各自的独立,又有意放慢行笔速度,交接如胶似漆,如人之筋络血脉,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作品以洒脱的撇捺勾踢避免了楷书容易板滞的通病。勾踢伸展有力,撇变褚书隶意较多为隶意较少,如新梳秀发,飘逸有姿; 捺脚略仿虞世南,又取法北碑而舍“长枪大刀”之习气,比褚书长而疏展,从而使“如人之手足”的撇捺调动了端严的结体,仿佛鸿飞鸾舞,轻而不浮,给人以“美人婵娟”的美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