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临颜书跋尾
王澍(1668—1743) ,字若林,一作若霖、篛林,又字灵舟,号虚舟,又号恭寿老人、良常山人,自署二泉寓客,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后寓居无锡。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以善书法,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雍正初,改吏部员外郎。平生不但博学工文,书法尤有名于世。告归后益耽书,摹古名拓殆遍,四体并工,于唐贤欧、褚致力尤深。楷书得欧阳询精髓; 篆法李斯、李阳冰,尤能得阳冰门风; 隶书承明人风范,于汉碑之高古虽尚有不逮,然遒健工稳,于前贤也不多让。书论精妙,多自身临摹心得,为时所宗。代表作有《竹云题跋》、《灵舟题跋》、《论书剩语》等。又精碑帖考证,所著《淳化阁帖考正》、《古今法书考正》尤为力作,颇具见地,评者以为在米(芾) 、黄(伯思) 、顾(从义) 三家之上。
这幅《临颜鲁公东方先生画赞并碑阴》跋尾,原作今藏无锡市博物馆。写于雍正丁未(1727)六月十四日。当时澍已年届花甲,正是人书俱老之时。全篇形神皆至,虽规模于欧阳询,而多所自得。行款自然,似不经意,无雕琢痕迹。字体参差,或大或小,时而颀长,时而扁、方,避就揖让,于平正中见险绝。如第三行“生”、“三”,第四行“巳”、“而”,与第二行“画”、“赞”,字形大小对照强烈; 第六行“此”、“本”极扁平,第三行“第” 、“笺”,第九行“笔”等字尤颀长,差异明显。点画则精劲、含蓄,刚柔相济,方折、圆转兼而有之,且多所变化,不使雷同。以捺笔为例,第四行“粉”、“本”作楷书捺状,其下“大”字则化为长点; 再如钩法,第七行中两“成”,上作楷书戈钩,下作隶法钩形。又通篇之中,参以章草、古隶笔意,遂觉古意盎然,蕴藉有致。譬如第六行“然”字下之四点及“一”字,概属隶意; 第四行“粉”及第六行“本”则显而内涵章草古意。此跋正如作者所云: “既成,颇自喜,乃为口号云: ‘纸白如雪,墨黑如漆,字柔如绵,笔劲如铁。’”自得之意,可谓溢于言表。
这幅《临颜鲁公东方先生画赞并碑阴》跋尾,原作今藏无锡市博物馆。写于雍正丁未(1727)六月十四日。当时澍已年届花甲,正是人书俱老之时。全篇形神皆至,虽规模于欧阳询,而多所自得。行款自然,似不经意,无雕琢痕迹。字体参差,或大或小,时而颀长,时而扁、方,避就揖让,于平正中见险绝。如第三行“生”、“三”,第四行“巳”、“而”,与第二行“画”、“赞”,字形大小对照强烈; 第六行“此”、“本”极扁平,第三行“第” 、“笺”,第九行“笔”等字尤颀长,差异明显。点画则精劲、含蓄,刚柔相济,方折、圆转兼而有之,且多所变化,不使雷同。以捺笔为例,第四行“粉”、“本”作楷书捺状,其下“大”字则化为长点; 再如钩法,第七行中两“成”,上作楷书戈钩,下作隶法钩形。又通篇之中,参以章草、古隶笔意,遂觉古意盎然,蕴藉有致。譬如第六行“然”字下之四点及“一”字,概属隶意; 第四行“粉”及第六行“本”则显而内涵章草古意。此跋正如作者所云: “既成,颇自喜,乃为口号云: ‘纸白如雪,墨黑如漆,字柔如绵,笔劲如铁。’”自得之意,可谓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