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景凤草书诗轴
詹景凤,字东图,号北岳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明万历时以南丰掌教为吏部司务。工书画,著有《东图玄览》、《画苑补益》、《书苑补益》等。《明史》无传,仅存书目二。
在书法理论方面,詹氏颇有研究。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著有《王氏书苑》十卷,其后詹景凤续作《书苑补益》八卷,并于万历十九年(1591)刊刻。
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詹景凤草书诗轴,书《赐樱桃诗》四句: “白玉窗中起草臣,樱桃初出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因进词来谢圣人。”诗轴落款注明作者是在万历十四年(1586)初春时节书赠于观澜学士世沟的。作者借诗中“樱桃宴”的典故,表达了对观澜学士的良好祝愿: 极忠尽智,以报知遇之恩。
詹景凤草书诗轴行笔洒脱挺健,给人以遒劲桀骜之感。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詹氏用硬毫笔作书,增强了结字的内在力度,此其一;中锋行笔,且内收外护尾,不求端庄方正,较少隶书、真书的印痕,此其二;下竖下捺多变作尖挺的勾势,不作使转波钩,不作提顿上挑,如“新”、“头”、“远”、“进”等字,此其三。
二王草书和唐孙过庭《书谱》,后人评论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喻作是丹崖绝壁、蛟龙之不可方物,赞扬他们将草书艺术中的曲线美推到了尽善尽美的极端。然而到了明代,书界出现了低谷,为顺应封建科举取士的需要,一种整齐画一、四平八稳的“台阁”书体产生了,它严重地束缚了书家的手脚。其间祝枝山、文征明等文人学士一反潮流,承继晋唐传统,并不断进取,以求书艺的长进,逐渐形成了一种无所羁绊的纵逸雄健的书风。詹景凤也可算得上他们中的一个。
除以上所述外,詹景凤的草书还有他独特的个性,他学习传统不求形似,贵在独创。草书诗轴尽管是随意笔墨,却字字自出心裁而独具一格。草书贵能“画省意存”,格中有变。詹氏草书既遒劲刚健,又不失草书的流转动势: 诗轴中字与字的连属,反差枯笔的自然运用,增添了整幅诗轴的生动气象;点画又不加雕饰,朴素大方,流露出作者自然真挚的情感。
詹景凤书师二王,不失古法,但又变化百出,出手不凡。后人评论说,其书可与当时的祝允明相颉颃。
在书法理论方面,詹氏颇有研究。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著有《王氏书苑》十卷,其后詹景凤续作《书苑补益》八卷,并于万历十九年(1591)刊刻。
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詹景凤草书诗轴,书《赐樱桃诗》四句: “白玉窗中起草臣,樱桃初出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因进词来谢圣人。”诗轴落款注明作者是在万历十四年(1586)初春时节书赠于观澜学士世沟的。作者借诗中“樱桃宴”的典故,表达了对观澜学士的良好祝愿: 极忠尽智,以报知遇之恩。
詹景凤草书诗轴行笔洒脱挺健,给人以遒劲桀骜之感。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詹氏用硬毫笔作书,增强了结字的内在力度,此其一;中锋行笔,且内收外护尾,不求端庄方正,较少隶书、真书的印痕,此其二;下竖下捺多变作尖挺的勾势,不作使转波钩,不作提顿上挑,如“新”、“头”、“远”、“进”等字,此其三。
二王草书和唐孙过庭《书谱》,后人评论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喻作是丹崖绝壁、蛟龙之不可方物,赞扬他们将草书艺术中的曲线美推到了尽善尽美的极端。然而到了明代,书界出现了低谷,为顺应封建科举取士的需要,一种整齐画一、四平八稳的“台阁”书体产生了,它严重地束缚了书家的手脚。其间祝枝山、文征明等文人学士一反潮流,承继晋唐传统,并不断进取,以求书艺的长进,逐渐形成了一种无所羁绊的纵逸雄健的书风。詹景凤也可算得上他们中的一个。
除以上所述外,詹景凤的草书还有他独特的个性,他学习传统不求形似,贵在独创。草书诗轴尽管是随意笔墨,却字字自出心裁而独具一格。草书贵能“画省意存”,格中有变。詹氏草书既遒劲刚健,又不失草书的流转动势: 诗轴中字与字的连属,反差枯笔的自然运用,增添了整幅诗轴的生动气象;点画又不加雕饰,朴素大方,流露出作者自然真挚的情感。
詹景凤书师二王,不失古法,但又变化百出,出手不凡。后人评论说,其书可与当时的祝允明相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