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行书对联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少师、大学士。他以台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颇有声望,史称其诗文典雅流丽。工书法,四岁就能作径尺大字。明詹景凤《詹氏小辨》说: “东阳草书,笔力矫健成一家,小篆清劲入妙。”明安世凤《墨林快事》则说: “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态,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滓渣以出。”
这幅行书楹联是李东阳的代表作之一。“著书聊自适,说剑意偏雄”,寥寥十字,意态从容,笔致清劲,既有典雅的书卷气,又有雄健的“青锋”味,颇能反映李东阳的人品。
邵宝指出: “西涯公真行草书皆自古篆中来,晋以下特兼取而时出之耳。”这幅楹联中的“聊”字不同寻常,结体是承袭篆隶的写法,带有“古篆”之味。除此之外,其他九字的字形瘦长取纵势,却近似欧阳询的行书了,特别是“自”、“适”两字,写折画笔先提起再折下,笔法内, 显得方折峻挺,欧味更浓。 然而细观这幅字,虽有欧字的雄健,却无欧字的强硬,大慨得力于“古篆”的缘故吧,所以用笔刚健又圆润,势态纵长而雍容。从章法结构来看,“著”、“书”、“意”、“雄”等字,用笔较重,线条也粗,点画交接在一起,非常雄浑;“聊”、“适”“说”、“剑”等字,用笔较轻,线条也细,点画间分布清楚,十分清劲,浓重与清细,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使对称平稳的构图形式发生了对比变化,别有意趣。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强调: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圆劲的线条,从容的意志,秀拔的造型,使人想起园林中几竿迎风摇曳的翠竹,那扶疏的竹叶,挺拔的竹竿,清雅的竹韵,很有境界。
一般说,以篆隶笔法写行书,好处是线条圆,气势足,格调高;缺点是点画形象不太分明,变化少,无楷法。清代的邓石如,近代的吴昌硕的行书大抵如此,当然李东阳的行书也不能例外。如“著”字的撇,“适”字的捺,“心”字的勾,“聊”字的竖,多的是篆意,少的是楷法,恐非行书本色吧。然而由于李东阳毕竟在晋唐楷书的江河中游泳过一番,所以他的行书楷味还是比邓石如、吴昌硕浓些。
这幅行书楹联是李东阳的代表作之一。“著书聊自适,说剑意偏雄”,寥寥十字,意态从容,笔致清劲,既有典雅的书卷气,又有雄健的“青锋”味,颇能反映李东阳的人品。
邵宝指出: “西涯公真行草书皆自古篆中来,晋以下特兼取而时出之耳。”这幅楹联中的“聊”字不同寻常,结体是承袭篆隶的写法,带有“古篆”之味。除此之外,其他九字的字形瘦长取纵势,却近似欧阳询的行书了,特别是“自”、“适”两字,写折画笔先提起再折下,笔法内, 显得方折峻挺,欧味更浓。 然而细观这幅字,虽有欧字的雄健,却无欧字的强硬,大慨得力于“古篆”的缘故吧,所以用笔刚健又圆润,势态纵长而雍容。从章法结构来看,“著”、“书”、“意”、“雄”等字,用笔较重,线条也粗,点画交接在一起,非常雄浑;“聊”、“适”“说”、“剑”等字,用笔较轻,线条也细,点画间分布清楚,十分清劲,浓重与清细,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使对称平稳的构图形式发生了对比变化,别有意趣。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强调: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圆劲的线条,从容的意志,秀拔的造型,使人想起园林中几竿迎风摇曳的翠竹,那扶疏的竹叶,挺拔的竹竿,清雅的竹韵,很有境界。
一般说,以篆隶笔法写行书,好处是线条圆,气势足,格调高;缺点是点画形象不太分明,变化少,无楷法。清代的邓石如,近代的吴昌硕的行书大抵如此,当然李东阳的行书也不能例外。如“著”字的撇,“适”字的捺,“心”字的勾,“聊”字的竖,多的是篆意,少的是楷法,恐非行书本色吧。然而由于李东阳毕竟在晋唐楷书的江河中游泳过一番,所以他的行书楷味还是比邓石如、吴昌硕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