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2024-08-0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 (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熙宁二年(1069) 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其后变法失败,罢相退居江宁。
        《楞严经旨要卷》,王安石书于元丰八年(1085) 四月,退居江宁之时。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改革家,他力挽狂潮,致力政务; 王安石又是位散文大家,其政论峭拔,笔力雄健。至于王安石的书法艺术,则鲜为人知。其实,王安石生前在书坛上就颇有声名了,只是后来被他的诗文之名所掩盖罢了。
        据史载,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退居江宁半山园。元丰六年(1083),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这里与之相识,结为忘年之交,研讨书艺,题写昭文斋斋名。米芾曾在《海岳名言》 中说: “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其惋叹之情,溢于言表。又说: “文公与杨凝式书,人鲜知之。”杨凝式为五代时的大书法家,对安石书恐怕不无影响;但他又并不是专主一家,追求规规形似的人,他的书法博采众长,熔铸百家,又多以己意为之,可以说是无法之法。
        读《楞严经旨要卷》,大致能领略到安石书法的精妙。其笔力劲健,结体紧凑,又自然写意,无多姿媚。落笔时藏时露,凝重取势,很见分量。如“所”字、“根”字的横画,画得长,落得重,起到了均衡整一的主干作用。其旁竖,如“对” 字、“等”字,向内侧挺,内收护尾,较少连络下字的悬针。其撅法强劲,多方折成角。从章法看,力主紧结,上下映带,较少杨凝式的疏朗清丽。
        安徽天柱山有王安石手迹的石刻,除去刻工的润色因素外,我们更能领略到他书法的深厚功底以及博大的胆识,正如同时代人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所作的概括: “介甫相国笔老不俗”。是为的评。


        《楞严经旨要卷》因书于退隐之后,故书迹中抑郁不平之气顿生,哀怨余韵不绝。在无边的幽愁忧愤之中,第二年他就离开了人世。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