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碑
《王舍人碑》为近十年中发现的东汉碑刻。1982年12月以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刻石而闻名于世的山东平度县,兴修水利时,在侯家村西的汉墓葬区中,挖出了这块《王舍人碑》。它的出土很快引起了书法界的注目。
碑首篆额全称是“汉舍人□王君之□”。由于残缺,其中二字已不存。此外碑身上段残泐,碑身下段也已模糊不清,因此清晰可辨者,只剩有180余字,每字字径四厘米左右。
碑文的左下刻有“光和六年四月己酉立”,即碑立于公元183年。“光和”是东汉灵帝年号,此时正值东汉立碑之极盛时期。《王舍人碑》严整茂密,峭拔瘦劲不亚于《礼器碑》,静穆安祥则类似《史晨》。与《衡方》、《张迁》朴拙、浑厚一路的汉碑不同,它属于峻秀、端庄、精致的风格。
《王舍人碑》在用笔上还显露出独特的技巧,在其它的汉碑中较为少见,即横波挑脚,多作圆转顿笔,翘脚很高,相呼应的反方向掠笔也颇为“俏皮”,因此,更增添了一些妩媚的姿态。
碑首篆额全称是“汉舍人□王君之□”。由于残缺,其中二字已不存。此外碑身上段残泐,碑身下段也已模糊不清,因此清晰可辨者,只剩有180余字,每字字径四厘米左右。
碑文的左下刻有“光和六年四月己酉立”,即碑立于公元183年。“光和”是东汉灵帝年号,此时正值东汉立碑之极盛时期。《王舍人碑》严整茂密,峭拔瘦劲不亚于《礼器碑》,静穆安祥则类似《史晨》。与《衡方》、《张迁》朴拙、浑厚一路的汉碑不同,它属于峻秀、端庄、精致的风格。
《王舍人碑》在用笔上还显露出独特的技巧,在其它的汉碑中较为少见,即横波挑脚,多作圆转顿笔,翘脚很高,相呼应的反方向掠笔也颇为“俏皮”,因此,更增添了一些妩媚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