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璜碑

2023-08-08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165),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碑额刻有阳文篆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0字,碑阳和碑阴均为汉隶书。碑阳16行,每行35字; 碑阴15行,每行25字,计827字,其中损7字。此碑于1973年5月在天津武清出土,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鲜于璜碑》由于出土较晚,在历史文献和金石书籍中未曾著录。它结字宽博古厚,茂密严整,用笔方折,气势雄健。尤其是碑阴,在严整中更见奇纵恣肆,生动有致,与其它汉碑相比,此碑更具有汉代书法艺术的古拙气势美。
        一、点画方硬别致。点画有圆与方、曲与直等形式。圆曲的如《石门颂》、《封龙山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方直的有《衡方碑》《张迁碑》、《郙阁颂》等。《鲜于璜碑》属于后一种,但更有自己的特点。
        方折: 《衡方碑》、《张迁碑》等虽是方笔一派,但还寓有较多的圆意,而在此碑中却显得特别的方折,比较一下四个“君”字便可看出。《石门颂》似篆书笔意,宛转自如,《衡山碑》、《张迁碑》笔方势圆,故产生外方内圆的效果,而《鲜于璜碑》起笔、收笔都是方笔,折角也较方。
        平直: 在撇末、捺脚、顿挫上,《鲜于璜碑》比其它碑来得干脆、平淡,没有左右开张的笔致。这不但反映在上面四个“君”字中,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如“子”、“者”、“督”等字中表露出来。
        此外,尚有少数笔法与《石门颂》、《华山碑》等相似,波磔较长,象是对该碑的点缀,然而,却仍不失它的方笔特征。
        二、结构率真笃实。结构欹侧的有《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平正的有《衡方碑》、《张迁碑》、《华山碑》、《郙阁颂》等,而《鲜于璜碑》的结构则将平正与欹侧溶合在一块,这也是很具特色的。
        结体多变。一般隶书多取横势,因此,扁平的字形是其主要特征。也有偏方的,如《衡方碑 》 、《郙阁颂》。《鲜于璜碑》的字扁、方、圆都有,一任自然。
        长形的,在笔画较多的上下部首组成的字中较多,如“虞”、“黾”、“书”、“康”、“弃”、“星”等。
        扁形的,比其它汉碑更扁,与长形的字形成对比,如“和”、“人”、“世”、“公”、“九”、“也”、“中”等。
        字形偏于方整结构的,此碑大多不作装饰处理,只是如实写出,如“关”、“典”,“用”、“月”、“宽”、“鲁”等,都显得特别的方整。这与《衡方碑》的“府”、《张迁碑》的“闱”字的方中带圆的特点也是绝不相类的。
        拙中寓巧: 在《鲜于璜碑》还有两个特点,一为结构较疏放,打破了汉碑严谨的结构,如“泣”、“渴” 、“灌”、“掺”、“弘”等字两边分得较开。有的字结体较巧,打破隶书的平衡模式,带有奇纵的感觉,如“誉”、“雁”、“雄”、“咏”、“移”等字。
        中宫内收,外围不伸。在严谨的汉碑中,《鲜于璜碑》结体更加茂密、紧敛,外围也不作外伸,所以波磔较少,不论是方形的、长形的、扁形的,还是疏放的、欹侧的间架,都是方正、匀称,有一种内敛的势,仿佛信手拈来,稳当得体。


        三、章法错落多变。章法是通过点画、结构的组织安排,具有美学效果的形式。它或疏放或严密,风格多样。疏放的有《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等,严密的有《衡方碑》《张迁碑》、《郙阁颂》等,《鲜于璜碑》于严密中见疏放。
        粗细结合:汉碑有的是粗笔,如《张迁碑》; 有的是细笔,如《石门颂》。《鲜于璜碑》则粗细结合,有的横画粗,竖画细,有的则反之,丝毫不拘泥一点一画,如“宽”、“景”、“黾”、“邮”。
        大小相间:风格近似《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由于此碑结字方长、圆扁皆有,大小各异,大的有“典”、“见”、“讳”、“君”、“驾”等,小的如“旧”、“七”、“廿”等,互相参差,错落有致。
        倾斜取势: 汉碑的特点在于平整,此碑在平整中略带倾斜之势,以增加字的动态,但又趋于平衡。
        密中见疏: 整体上,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斜有正,在茂密中尤见疏朗,这是其它汉碑所没有的。
        《鲜于璜碑 》在艺术的处理上,尤其是碑阴,在众多的汉碑中独树一帜,突出地代表了汉代的美学风格。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章法,皆是欹中有正,平中见欹,任意写出,不拘形式。整幅的线条,方硬雄健,又有几笔波磔。总之,《鲜于璜碑》粗重笨拙,表现着一种开阔的、无畏的、拙朴的、野性的美。假如我们把它与《熹平石经》作个比较,便可悟出其中的道理。《熹平石经》所以在艺术上的成就较低,问题就在于写得太熟,一味求得方整,中规入矩,结果缺乏生气。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