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又称《卫尉卿衡方碑》。隶书,碑文共23行,行36字。碑阴存故吏题名二列,其余皆漫漶不清。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旧在山东汶上郭家, 清雍正八年(1730)汶水泛决 碑陷卧,郭承锡重立。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炳灵门。
《衡方碑》于众多的汉碑中跃出,一是因为其碑额特别。碑额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10字为阴刻,雄浑严整。横画平挺而强劲,显得既宽博又威严,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便得力于此碑额。其二是《衡方碑》碑文在布局与结体上方满而茂密。近代书家姚华于《弗堂类稿》中说:“《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一语道破了《衡方碑》在布局上看似平正严整,而内含险绝和奇崛的艺术特征。
《衡方碑》用笔也颇有讲究,由于结体上的特征,用笔亦必须相为呼应。故其落笔深、厚、重,看似大起大落,实则于粗放中见灵秀。它多用圆笔,笔道宽厚而不扬动,以此造成沉稳的间架,阔绰的势态。
在汉碑中《衡方碑》为内蕴、深深、雄浑一路,与《郙阁颂》、《西狭颂》风格接近。归结起来,此碑用笔“圆”,而结体“方”,落笔“重”而气韵“沉”;布局“满”而神采“雄”。清代碑学派书法中兴之后,象伊秉绶、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大家,或雄强宽博,或挺健险峻,均曾得益于此碑。
《衡方碑》于众多的汉碑中跃出,一是因为其碑额特别。碑额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10字为阴刻,雄浑严整。横画平挺而强劲,显得既宽博又威严,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便得力于此碑额。其二是《衡方碑》碑文在布局与结体上方满而茂密。近代书家姚华于《弗堂类稿》中说:“《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一语道破了《衡方碑》在布局上看似平正严整,而内含险绝和奇崛的艺术特征。
《衡方碑》用笔也颇有讲究,由于结体上的特征,用笔亦必须相为呼应。故其落笔深、厚、重,看似大起大落,实则于粗放中见灵秀。它多用圆笔,笔道宽厚而不扬动,以此造成沉稳的间架,阔绰的势态。
在汉碑中《衡方碑》为内蕴、深深、雄浑一路,与《郙阁颂》、《西狭颂》风格接近。归结起来,此碑用笔“圆”,而结体“方”,落笔“重”而气韵“沉”;布局“满”而神采“雄”。清代碑学派书法中兴之后,象伊秉绶、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大家,或雄强宽博,或挺健险峻,均曾得益于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