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铜鉴

2023-10-03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1961年底,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附近的高窑村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西汉时的铜器,计有鉴10件,鼎五件(有盖的三件), 钟五件, 钫和��各一件,共22件,除一件外,其它都带有铭文,这是西汉铜器的一次重大发现。一至八号鉴,直口、双耳、圈底,腹部有突横一周,断面半圆形,双耳直立微外偏,上有孔,器形大小略不同。铭文都刻在双耳中间迎口沿处的外壁上。行文程式相同,但内容略异。二号鉴高45厘米,口径63厘米,腹深37.7厘米,底径34厘米。铭文四行29字曰: “上林铜鉴容五石重百��四斤阳朔四年五月工李骏造二百册枚第廿四。”铭文记器名、容量、重量、制造年月、工师名等。成帝阳朔四年是公元前21年,当为铸鉴年代。李骏当为上林苑中铸造铜器的名工。铜鉴为西汉宫廷夏季冷藏食物之用。从铭文字体的外貌和笔调来看,书体基本上是方整的小篆。用笔方折,将秦篆的圆角处改成方角,形成了汉代篆书笔画平直劲挺、体方结密的特点,尤其是笔画平直方折乃是秦篆过渡到汉篆以至汉隶的重大发展。铭文瘦硬匀称,字形宽窄相近,但因字画的繁简而伸缩其长短,因而字形长短不一,排列错落有致。从整体布白来看,直行排列整齐挺直,这种布局,形成了西汉篆隶相间的特有体裁(“五”、“百”、“四”、“月”“李”等字都是隶书形体)。上林铜鉴、铜鼎、铜钟铭文与稍晚的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寿成室铜鼎铭文体势相同,惟后者布白行间稍疏。上林铜铭前承秦权诏版的遗风,下启东汉《乘舆御水铜钟》、《祀三公山碑》的风范,与汉印文字体势亦相一致,是当时通行的官方文书字体,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铜器上使用。铜器上铸铭的汉篆与用于摹刻、印章的缪(音谋)篆体势相同,如此铭的“上”、“林”、“阳”、“朔”、“骏”、“造”、“年”、“斤”等字,在汉印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颜师古注: “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汉印印文线条平直,形体方正,字画屈曲,填满印面。不过,有些印文比铜铭文字更加屈曲缠绕而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