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诞
农曆的三月廿三日是妈祖诞,这是渔民心目中一个神圣的日子。妈祖是指天后或称天妃,是渔民极为信奉的海神。他们相信在海上每当有危难的时候,祇要一想到这位海上女神,她便会伸出援手。所以差不多凡可供渔船停泊的港湾,不论大小,都会建有天后庙,以方便渔民随时祭祀。
一般善信庆贺天后诞的仪式,是先由妈祖阁的值理们“行开绿”(这是一本开缘簿,是向善信募捐的记名簿),跟着举行“祈杯礼”(谁个求得圣杯,便可带回家供奉于神龛内),接下来便是摆设神功宴,演戏酬神。
澳门渔民庆祝天后诞,除了到妈祖阁上香祈福之外,还会组织一场贺诞神功戏(以前是在庙宇内的洋船石那块小空地上盖搭戏棚,后来才改在庙前一片近海的空地上演),娱己娱人;另外在正日那天,又会準备很多饭菜食物(称为街坊饭)放于妈祖阁前的空地上,在近傍晚时分,免费招待街坊,寓意是让所有人都可瞻仰神恩。神功戏多是演出粤剧,渔民很喜欢看粤剧,尤其是妇女们。剧团有来自香港的、内地的,在妈祖诞前两天便开演,一连庆演五天。昔日的庆祝经费多来自渔民、渔贩、渔商及其他行业的商户、善信的捐献。每个捐献的人,都可获得大会回赠戏票若干,还有一、两个花灯,让捐献的善心人拿回家悬挂在当天的地方,同沐神光。后来变成了把门票对外发售,筹集经费。渔民近年来专为负责主办神功戏的演出事务,因而和陆上居民、渔商及其他行业,共同组成了“妈祖阁水陆演戏会”,每个值理须交四千元赞助费,以示敬意。昔日的神功戏由于是开放式的演出,舞台没有特别的遮挡,任何坊众经过演出场地,均可驻足观看,所以引来远处区域的街坊也来观看。那几天裏,场地四周空地也有很多小贩摊档聚集,有卖零食的,有卖香烛冥镪的;而所卖的那些用纸扎作的风车、刀剑之类的玩具,很受小孩的欢迎。祇要一踏入妈祖阁的附近街道範围,便会令人感受到那种热闹气氛:台上锣鼓喧天,台下观众有静心欣赏的,也有边看边讲剧情的;戏棚外挤满了没有座位的观众,站着看了一整晚,也是若无其事似的。妈祖庙内紫烟缭绕,戏棚附近摊档星罗棋布,游人如鲫,车水马龙,构成了一幅特有的民俗风情画。
渔民信奉天后,历史悠久,在他们的渔船上一般都摆放有天后像的,位置就在船头尖端的甲板上。一个小小的木匣,起着遮阳挡雨的作用,内裏放入一个五、六寸高的天后神像,一身彩衣,头戴珠冠,面相肃穆庄严,面向船舱,背靠大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神像,便左右了渔民的一切人生观。但也有的渔船上并没有安放此类神像,有些渔民认为天后“安放”在他们的心裏,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深信有危难时一想到这位女神,便可化险为夷。故此在平常的日子裏,无论在甚么地方作业,祇要他们的渔船经过有妈祖的庙宇时,他们也会顶礼膜拜,以表虔敬。而每当危难过后,就会备下重礼答谢神恩。有少数阳江籍的渔民是信奉基督教的,他们对天后的信仰,便没有其他渔民那样热衷了;在其船上当可见画有十字架标誌,以资识别。
渔民供奉妈祖的祭品多以烧猪肉为主,甚少用鷄来拜祭,这是有原因的。话说娘妈尚未成道时原名林默娘,有一位兄长常年出海经商,那一天是默娘生日的前夕,她如常的每日冥想出神,神游四海拯救万民。突然她感应到自己的兄长有难,于是马上布置好香案及一应物品,施法救兄,怎料不知从哪裹飞来一只大鷄,把香案撞翻,默娘救兄不成,结果兄长死于海难。至于澳门每年妈祖诞的前夕有例会下雨,民间传说这是默娘得道后每在生日前哀请大哥赴会所致。而此后人们拜祭天后时,很多便不选用鷄只,以免犯“赤妈”(即恐怕令妈祖不开心)。
对于天后的神蹟,渔民们是深信不疑的。即如妈祖庙内的天后殿内供奉着的一艘小帆船为例:该船舷长三尺多,桅杆三枝,锚舵俱备,篷舱齐全,张帆繫缆,形状精緻,梢公篙手,神情皆肖,船上的设备按真船比例仿造,堪称是一艘中国古代帆船的模型艺术品。据说五十多年前,每逢天后诞前三日的早上,庙裹的值理一早焚香祷告后,便把小木船放下庙前对开的海中,让船漂流而去。直至妈祖诞前夕,小木船一定安然漂回,由值理恭迎入庙,继续供奉,如是者屡试不爽。若从科学角度解释,这或与潮汐涨退有关;但渔民多认为是天后的威灵庇佑所致。可是后来有一次,小帆船在中途被一艘游艇上的洋水手拾去,从此下落不明。无奈,妈祖庙的值理们再重造一艘(即今所见的)放在庙内弘仁殿的大厅,供人观赏。而放船漂海的仪式从那时起也不再举行,祇留下说不完的故事。
一九八八年二月八日凌晨,是春节期间的一个寒冬晚上,妈祖阁的天后大殿突然失火,全殿很快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烈焰冲天,妈阁庙的上空给火光照得通红。事后检查,全殿焚毁,一个高近六尺、有二百余年历史的铜钟亦被猛火烧熔,祇剩下吊挂巨钟的铁鈎。但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熊熊大火之中,大殿上百物俱毁,而木製的天后神像除被火烟熏黑外,竟丝毫无损!信者咸认为是天后显灵,自此香火更胜往日。
除了天后之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海神,也是本澳水上人所信奉的,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位朱大仙。传说中的朱大仙,姓名不详,不知是何方神圣,他甚至没有固定的神诞,渔民需要每年通过占卜的结果来决定他的神诞日子。相传他能保护水上人不受海贼伤害,故很得渔民敬重。朱大仙的信仰,在本澳的渔民社群中,至今仍然存在。另一位较为独特的海神叫做“三婆神” ,在本澳离岛凼仔现今尚存三婆庙遗迹,庙宇曾经荒废多年,香火沉寂,近年因受政府保护文物政策恩惠,得以重修。现该庙尚留石碑数块,碑文资料记载三婆神的信仰传自广东惠州,她能助人们剿贼击匪,打退来犯的海盗,保护地方安宁,甚得民仰。至于三婆的身世,相传她是天后的第三姐,同是“修炼成仙”,神诞在农曆的三月二十二日;虽与天后诞仅差一天,但享受人间香火的待遇,真有云泥之别矣。
在澳门境内,渔民所信奉的其他海神还有洪圣爷、谭公、水上仙姑、海龙王、杨爷和悦城龙母等。
洪圣爷又称洪圣大王、南海广利洪圣大王,本来是一位重要的海神,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位海神在澳门的地位并不显赫,祇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庙宇内方见其名字。现在尚见供奉此神的庙宇有康真君庙、路环九澳的三圣宫、路环九澳黑沙村内的大王庙等,香火甚为稀疏。
数十年前渔民的集散地之一的芦兜城(即今日望厦一带地段),由于临近水乡,其中有一间小庙叫先锋庙,是渔民常到参神之地。其内供奉有“威灵感应先锋杨爷(即二郎神杨戬)”和“广东福粤善应龙王”(俗称东海龙王或海龙王),这两位神祇是水神,当年香火鼎盛,参拜的渔民众多;后来沧海变桑田,渔民的聚居地也迁移了,自此香火冷落,今日所见庙宇周围高楼大厦林立,更显得其庙的渺小。
悦城龙母不但渔民信奉多,本澳妇女居民崇拜的也多。拜悦城龙母比较要花一点工夫,因为要组团前往内地广东德庆的悦城参拜,才是虔敬的表现。
本澳路环的谭仙圣庙供奉的谭公,至今香火也颇鼎盛。据说谭仙是个小孩子神,每次显灵都会化身为小孩,民间则俗称谭公。谭公原名谭公道,原籍广东惠州,自幼聪慧异常,能知未来,治病如神;在九龙峰上修道,每策杖出行,有一猛虎跟随其后,有时为谭仙负物,共同出入,人们见之都觉得甚为讶异。每年农曆的四月初八日是谭公诞,路环居民和渔民均有盛大庆祝活动。当地的“路环街坊四庙慈善会”主办了一切贺诞活动,包括有公演粤剧、筹募善款、还依例在正诞当晚公开竞投“谭公爷爷神像花炮”。竞投“花炮”的种类有多个,名称语贵吉祥,计有:“时来运到”、“名成利就”、“财福多添”、“风生水起”、“心想事成”等,由有心为善者出价得之回家供奉,自是福有悠归。善款供该会作敬老育青活动经费基金之用,故竞投者争出高价,情况相当踊跃。
一般善信庆贺天后诞的仪式,是先由妈祖阁的值理们“行开绿”(这是一本开缘簿,是向善信募捐的记名簿),跟着举行“祈杯礼”(谁个求得圣杯,便可带回家供奉于神龛内),接下来便是摆设神功宴,演戏酬神。
澳门渔民庆祝天后诞,除了到妈祖阁上香祈福之外,还会组织一场贺诞神功戏(以前是在庙宇内的洋船石那块小空地上盖搭戏棚,后来才改在庙前一片近海的空地上演),娱己娱人;另外在正日那天,又会準备很多饭菜食物(称为街坊饭)放于妈祖阁前的空地上,在近傍晚时分,免费招待街坊,寓意是让所有人都可瞻仰神恩。神功戏多是演出粤剧,渔民很喜欢看粤剧,尤其是妇女们。剧团有来自香港的、内地的,在妈祖诞前两天便开演,一连庆演五天。昔日的庆祝经费多来自渔民、渔贩、渔商及其他行业的商户、善信的捐献。每个捐献的人,都可获得大会回赠戏票若干,还有一、两个花灯,让捐献的善心人拿回家悬挂在当天的地方,同沐神光。后来变成了把门票对外发售,筹集经费。渔民近年来专为负责主办神功戏的演出事务,因而和陆上居民、渔商及其他行业,共同组成了“妈祖阁水陆演戏会”,每个值理须交四千元赞助费,以示敬意。昔日的神功戏由于是开放式的演出,舞台没有特别的遮挡,任何坊众经过演出场地,均可驻足观看,所以引来远处区域的街坊也来观看。那几天裏,场地四周空地也有很多小贩摊档聚集,有卖零食的,有卖香烛冥镪的;而所卖的那些用纸扎作的风车、刀剑之类的玩具,很受小孩的欢迎。祇要一踏入妈祖阁的附近街道範围,便会令人感受到那种热闹气氛:台上锣鼓喧天,台下观众有静心欣赏的,也有边看边讲剧情的;戏棚外挤满了没有座位的观众,站着看了一整晚,也是若无其事似的。妈祖庙内紫烟缭绕,戏棚附近摊档星罗棋布,游人如鲫,车水马龙,构成了一幅特有的民俗风情画。
渔民信奉天后,历史悠久,在他们的渔船上一般都摆放有天后像的,位置就在船头尖端的甲板上。一个小小的木匣,起着遮阳挡雨的作用,内裏放入一个五、六寸高的天后神像,一身彩衣,头戴珠冠,面相肃穆庄严,面向船舱,背靠大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神像,便左右了渔民的一切人生观。但也有的渔船上并没有安放此类神像,有些渔民认为天后“安放”在他们的心裏,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深信有危难时一想到这位女神,便可化险为夷。故此在平常的日子裏,无论在甚么地方作业,祇要他们的渔船经过有妈祖的庙宇时,他们也会顶礼膜拜,以表虔敬。而每当危难过后,就会备下重礼答谢神恩。有少数阳江籍的渔民是信奉基督教的,他们对天后的信仰,便没有其他渔民那样热衷了;在其船上当可见画有十字架标誌,以资识别。
渔民供奉妈祖的祭品多以烧猪肉为主,甚少用鷄来拜祭,这是有原因的。话说娘妈尚未成道时原名林默娘,有一位兄长常年出海经商,那一天是默娘生日的前夕,她如常的每日冥想出神,神游四海拯救万民。突然她感应到自己的兄长有难,于是马上布置好香案及一应物品,施法救兄,怎料不知从哪裹飞来一只大鷄,把香案撞翻,默娘救兄不成,结果兄长死于海难。至于澳门每年妈祖诞的前夕有例会下雨,民间传说这是默娘得道后每在生日前哀请大哥赴会所致。而此后人们拜祭天后时,很多便不选用鷄只,以免犯“赤妈”(即恐怕令妈祖不开心)。
对于天后的神蹟,渔民们是深信不疑的。即如妈祖庙内的天后殿内供奉着的一艘小帆船为例:该船舷长三尺多,桅杆三枝,锚舵俱备,篷舱齐全,张帆繫缆,形状精緻,梢公篙手,神情皆肖,船上的设备按真船比例仿造,堪称是一艘中国古代帆船的模型艺术品。据说五十多年前,每逢天后诞前三日的早上,庙裹的值理一早焚香祷告后,便把小木船放下庙前对开的海中,让船漂流而去。直至妈祖诞前夕,小木船一定安然漂回,由值理恭迎入庙,继续供奉,如是者屡试不爽。若从科学角度解释,这或与潮汐涨退有关;但渔民多认为是天后的威灵庇佑所致。可是后来有一次,小帆船在中途被一艘游艇上的洋水手拾去,从此下落不明。无奈,妈祖庙的值理们再重造一艘(即今所见的)放在庙内弘仁殿的大厅,供人观赏。而放船漂海的仪式从那时起也不再举行,祇留下说不完的故事。
一九八八年二月八日凌晨,是春节期间的一个寒冬晚上,妈祖阁的天后大殿突然失火,全殿很快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烈焰冲天,妈阁庙的上空给火光照得通红。事后检查,全殿焚毁,一个高近六尺、有二百余年历史的铜钟亦被猛火烧熔,祇剩下吊挂巨钟的铁鈎。但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熊熊大火之中,大殿上百物俱毁,而木製的天后神像除被火烟熏黑外,竟丝毫无损!信者咸认为是天后显灵,自此香火更胜往日。
除了天后之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海神,也是本澳水上人所信奉的,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位朱大仙。传说中的朱大仙,姓名不详,不知是何方神圣,他甚至没有固定的神诞,渔民需要每年通过占卜的结果来决定他的神诞日子。相传他能保护水上人不受海贼伤害,故很得渔民敬重。朱大仙的信仰,在本澳的渔民社群中,至今仍然存在。另一位较为独特的海神叫做“三婆神” ,在本澳离岛凼仔现今尚存三婆庙遗迹,庙宇曾经荒废多年,香火沉寂,近年因受政府保护文物政策恩惠,得以重修。现该庙尚留石碑数块,碑文资料记载三婆神的信仰传自广东惠州,她能助人们剿贼击匪,打退来犯的海盗,保护地方安宁,甚得民仰。至于三婆的身世,相传她是天后的第三姐,同是“修炼成仙”,神诞在农曆的三月二十二日;虽与天后诞仅差一天,但享受人间香火的待遇,真有云泥之别矣。
在澳门境内,渔民所信奉的其他海神还有洪圣爷、谭公、水上仙姑、海龙王、杨爷和悦城龙母等。
洪圣爷又称洪圣大王、南海广利洪圣大王,本来是一位重要的海神,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位海神在澳门的地位并不显赫,祇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庙宇内方见其名字。现在尚见供奉此神的庙宇有康真君庙、路环九澳的三圣宫、路环九澳黑沙村内的大王庙等,香火甚为稀疏。
数十年前渔民的集散地之一的芦兜城(即今日望厦一带地段),由于临近水乡,其中有一间小庙叫先锋庙,是渔民常到参神之地。其内供奉有“威灵感应先锋杨爷(即二郎神杨戬)”和“广东福粤善应龙王”(俗称东海龙王或海龙王),这两位神祇是水神,当年香火鼎盛,参拜的渔民众多;后来沧海变桑田,渔民的聚居地也迁移了,自此香火冷落,今日所见庙宇周围高楼大厦林立,更显得其庙的渺小。
悦城龙母不但渔民信奉多,本澳妇女居民崇拜的也多。拜悦城龙母比较要花一点工夫,因为要组团前往内地广东德庆的悦城参拜,才是虔敬的表现。
本澳路环的谭仙圣庙供奉的谭公,至今香火也颇鼎盛。据说谭仙是个小孩子神,每次显灵都会化身为小孩,民间则俗称谭公。谭公原名谭公道,原籍广东惠州,自幼聪慧异常,能知未来,治病如神;在九龙峰上修道,每策杖出行,有一猛虎跟随其后,有时为谭仙负物,共同出入,人们见之都觉得甚为讶异。每年农曆的四月初八日是谭公诞,路环居民和渔民均有盛大庆祝活动。当地的“路环街坊四庙慈善会”主办了一切贺诞活动,包括有公演粤剧、筹募善款、还依例在正诞当晚公开竞投“谭公爷爷神像花炮”。竞投“花炮”的种类有多个,名称语贵吉祥,计有:“时来运到”、“名成利就”、“财福多添”、“风生水起”、“心想事成”等,由有心为善者出价得之回家供奉,自是福有悠归。善款供该会作敬老育青活动经费基金之用,故竞投者争出高价,情况相当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