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诞
回顾四、五十年前,每年的农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诞庙会,本澳各区的土地庙都各有活动,盛况空前。参加的会员来自各阶层,渔民更是当中的热衷份子。这类庙会会主多是土地庙的值理,平日会员会按月向土地庙属下的花炮会缴交会费若干;到了土地诞正日,土地庙便有一连串的活动庆贺,其中有一项最吸引人的是“抢花炮”活动,这项活动有的庙宇提前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花炮的外型别緻,像个没有火药的竹製或铁製大炮仗,整个插有羽毛装饰,綵带围绕,色彩缤纷。花炮是善信们心中的吉祥物,谁人得到了它,拿回家供奉,便会得到神灵福庇,故此很多人都渴望得之。抢花炮的仪式是要在一片广阔的空地上进行的。大会事前要準备一切,包括收回上一年哪户人家保存了一年的花炮。到了正诞的那天,由土地庙属下的花炮会进行祈杯(占卜)、座炮(对花炮的一种祝祷)礼仪后,便将花炮放在空地中央的一个发射筒内,等候发射。而有心争夺花炮的人更是準备十足,有的会自己下场争夺,有些有财力的会僱人来争夺。总而言之,各人都是志在必得,在场内四周各自选择有利位置,而场内早已混集观者过千,热闹非常。
抢花炮的地点是没有固定的,各区自行选择。以下环区为例,当年抢花炮的空地,就是现今的圣玛沙利罗小学、中山新村及相连大厦的所在地,面积超过三万尺,昔日那裏是儿童们的乐园,也是晒鱼场,到土地诞时更成为抢花炮的理想场所。当吉时一到,便由大会邀请的主礼嘉宾,用燃着的香烛,向发射筒的药引点去。祇见火光一闪,耳畔一声“呼啸” ,花炮便直冲上云霄,场内各人更是紧张万分,人人翘首以望,向着花炮跌下来的方向,如潮水般的涌过去。由于花炮祇得一个,想得到的人很多,因此有些人不惜工本、手段,誓要得之而甘心,于是便衍生了很多人为的意外事故。例如有组织性的抢夺,包括使用武力,或者是抢夺的人潮互相践踏造成伤亡,这些事件每有发生。七十年代开始,抢花炮的仪式改为出价竞投的方式,从那时起,抢花炮的活动才逐渐式微,不过出价竞投的热烈情况,与在场上的角逐也是同样激烈的。
当胜利者得到花炮后,炮主便会犒赏三军,酬神礼谢,然后将花炮座接回家中供奉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土地诞,才将花炮隆而重之送回土地庙。到时也要备下三牲酒醴进行“还炮”仪式,这是多谢神灵一年以来的庇佑,不论岸上居民或是渔民都是这样做的。土地诞除了有抢花炮的活动外,其他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竞投庙内的“圣物”。此外,土地庙的值理们把一年中会员交来的会费,备办一份份的礼品,在神诞日那天分派给各会员。礼品主要有烧肉、橙、红包大发、小毛巾、铁面盆等。有些土地庙收的会费较多的话,甚至会送给会员一只约有一钱重的金戒子(昔日金价平宜时,一两重的金器才二、三百元澳门币,若收的会费如是三、五元一个月的话,已是很高的金额了,因为一般的会银祇收一元而已),晚上还会到菜馆酒楼举行一次聚餐。
在物资缺乏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神会的活动的确是很吸引一众善信的;而藉着“土地”这个神祇谋生的人,也各得其所。因为有些神会会头把收来的会费,拿去放债给别人週转,从中渔利,所以普罗大众参与此类庙会也是有风险的,会员若遇上无良的神棍,就会血本无归。这些储蓄式的民间活动,以前的澳门政府是不大理会的,所以若是出了钱债纷争的话,官府也无力为民排解。在贺诞的活动中,有些区份的土地庙财力充足,会请来一些粤剧团体表演,以娱坊众。这方面的成绩,以本澳雀仔园区内举办的土地诞尤为着名;数十年来均有粤剧上演,历久不衰。时至今日,该区坊众更将昔日的简陋戏台改建为一个固定的三合土戏台,以作各项活动之用;每年的土地诞,该区一连数日的祭祀活动,吸引不少人前往参加,甚至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渔民参与此类活动,是没有多大目的的,在当年来说,靠着这些街坊联谊性质的活动,有利于渔民在社群中的交际,因为大家无形中有共同的话题。除了这类土地诞庙会,民间还有很多以神佛为号召的庙会活动,例如观音诞、关帝诞、哪咤诞、包公诞、月饼会和岁暮的腊味会等,都是同一类性质的活动。其进行的方式都大同小异,派礼物、聚餐、看神功戏等,而曾是土地诞中富有特色的“抢花炮”,则不是其他庙会可见的了。时移世易,在今日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庙会盛况早已不复当年旧观,但祭祀的活动仍然进行,很多渔民还是依时到自己喜爱的土地庙上香,为的祇是求个心安理得而已。
抢花炮的地点是没有固定的,各区自行选择。以下环区为例,当年抢花炮的空地,就是现今的圣玛沙利罗小学、中山新村及相连大厦的所在地,面积超过三万尺,昔日那裏是儿童们的乐园,也是晒鱼场,到土地诞时更成为抢花炮的理想场所。当吉时一到,便由大会邀请的主礼嘉宾,用燃着的香烛,向发射筒的药引点去。祇见火光一闪,耳畔一声“呼啸” ,花炮便直冲上云霄,场内各人更是紧张万分,人人翘首以望,向着花炮跌下来的方向,如潮水般的涌过去。由于花炮祇得一个,想得到的人很多,因此有些人不惜工本、手段,誓要得之而甘心,于是便衍生了很多人为的意外事故。例如有组织性的抢夺,包括使用武力,或者是抢夺的人潮互相践踏造成伤亡,这些事件每有发生。七十年代开始,抢花炮的仪式改为出价竞投的方式,从那时起,抢花炮的活动才逐渐式微,不过出价竞投的热烈情况,与在场上的角逐也是同样激烈的。
当胜利者得到花炮后,炮主便会犒赏三军,酬神礼谢,然后将花炮座接回家中供奉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土地诞,才将花炮隆而重之送回土地庙。到时也要备下三牲酒醴进行“还炮”仪式,这是多谢神灵一年以来的庇佑,不论岸上居民或是渔民都是这样做的。土地诞除了有抢花炮的活动外,其他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竞投庙内的“圣物”。此外,土地庙的值理们把一年中会员交来的会费,备办一份份的礼品,在神诞日那天分派给各会员。礼品主要有烧肉、橙、红包大发、小毛巾、铁面盆等。有些土地庙收的会费较多的话,甚至会送给会员一只约有一钱重的金戒子(昔日金价平宜时,一两重的金器才二、三百元澳门币,若收的会费如是三、五元一个月的话,已是很高的金额了,因为一般的会银祇收一元而已),晚上还会到菜馆酒楼举行一次聚餐。
在物资缺乏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神会的活动的确是很吸引一众善信的;而藉着“土地”这个神祇谋生的人,也各得其所。因为有些神会会头把收来的会费,拿去放债给别人週转,从中渔利,所以普罗大众参与此类庙会也是有风险的,会员若遇上无良的神棍,就会血本无归。这些储蓄式的民间活动,以前的澳门政府是不大理会的,所以若是出了钱债纷争的话,官府也无力为民排解。在贺诞的活动中,有些区份的土地庙财力充足,会请来一些粤剧团体表演,以娱坊众。这方面的成绩,以本澳雀仔园区内举办的土地诞尤为着名;数十年来均有粤剧上演,历久不衰。时至今日,该区坊众更将昔日的简陋戏台改建为一个固定的三合土戏台,以作各项活动之用;每年的土地诞,该区一连数日的祭祀活动,吸引不少人前往参加,甚至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渔民参与此类活动,是没有多大目的的,在当年来说,靠着这些街坊联谊性质的活动,有利于渔民在社群中的交际,因为大家无形中有共同的话题。除了这类土地诞庙会,民间还有很多以神佛为号召的庙会活动,例如观音诞、关帝诞、哪咤诞、包公诞、月饼会和岁暮的腊味会等,都是同一类性质的活动。其进行的方式都大同小异,派礼物、聚餐、看神功戏等,而曾是土地诞中富有特色的“抢花炮”,则不是其他庙会可见的了。时移世易,在今日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庙会盛况早已不复当年旧观,但祭祀的活动仍然进行,很多渔民还是依时到自己喜爱的土地庙上香,为的祇是求个心安理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