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禡
“做禡”俗称“打牙祭”。这是澳门及珠三角洲一带商行过去的一项主要风俗。即各商号店舖必依农曆每月之初二、十六两日,上香拜神,东主给伙计加菜等。据考“做禡”原为“师祭也,为兵祷” ,古代出师前祭军前大旗(牙旗),祭品是一头大猪。至于此俗如何从军旅传入商行,已无从稽考。澳门商行沿袭此俗已有上百年历史。二十世纪初,一般商舖员工生活都较清淡,祇有金舖、银号的日常伙食稍为好些。其他行业的伙计们都盼望做禡时可以饱餐一顿,东主禡也藉此慰劳员工,使其用心替店东多做生意。依例每年正月初二称为“头禡” ,十二月十六称为“尾禡”。过了“尾禡” ,便开始进入年关,市面过年气氛渐浓,人们开始办年货,清扫屋舍,写挥春,贴春联等。在这些日子裏,伙计们最忌怕的是年初二开禡时“食无情鷄”。开禡那天,店内所有人都必须参与,为的是等老闆一句话。如果老闆在开宴时说: “多谢大家,请大家继续帮忙。”则皆大欢喜,一切照旧。如果老闆不开口,亲自夹一件鷄肉给某伙计,则表示他被解僱了。这就叫做“吃无情鷄”。后来,“吃无情鷄”这一词语成为“被解僱”、俗称“炒鱿鱼”的代名词了。
时至今日,新兴商号对做禡的风俗多不重视了(祇有个别保存旧传统的继承此风),代之而起的是时兴宾主齐上馆子吃年夜饭,设春茗。而一般家庭,倒保留做尾禡,吃团年饭和开年饭的风俗习惯。
时至今日,新兴商号对做禡的风俗多不重视了(祇有个别保存旧传统的继承此风),代之而起的是时兴宾主齐上馆子吃年夜饭,设春茗。而一般家庭,倒保留做尾禡,吃团年饭和开年饭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