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纲领》
宋明理学主张的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南宋理学家朱熹谓:“此三者,大学之纲领。”据朱熹注释,“明”就是发扬光大,“明德”就是人得之于天而暂为私欲蔽障的美德;“亲”读作“新”,“亲民”就是“新民”,使民心除去“旧染之污”而焕然一新;“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理想的道德极境。三纲领中,“明明德”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新民”指自明其“明德”之后,推己及人,教民自新;“止于至善”则是“明明德”与“新民”要达到的目标。朱熹的这种阐释,显然与《大学》原意有些出入,如将“亲民”读作“新民”,显然就是为了借题发挥自家心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大学》虽然是秦汉旧文,但在宋代之前,这一段开宗明义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特别的注意,直到朱熹别出心裁地概括为所谓“三纲领”后,才成为士林人人皆知的“金科玉律”,大家都跟着朱熹将“亲民”读作“新民”。在近代,“新民”二字竟然成为维新派知识分子的口头禅,虽然指的是“开发民智”的新启蒙,与传统的道德教化是风马牛不相及,使用的却还是朱熹创造的语汇。
今日更新
-
什么是《古文辞类纂》
[2019-05-14]
-
什么是《骈体文钞》
[2019-05-14]
-
什么是《元曲选》
[2019-05-14]
-
什么是《六十种曲》
[2019-05-14]
-
什么是《三言二拍》
[2019-05-1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