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023-08-22 可可诗词网-中外名书奇书 https://www.kekeshici.com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宋无名氏作。全书分上中下3卷,共17章,现存13章。共1万余字。该书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字样,据此推测为宋人的话本。每章必定有诗,故名其为“诗话”。内容主要讲述唐僧玄奘往西天取经,路遇猴行者相助,西行途中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真经胜利归来。猴行者神通广大,途中遇到的香山寺、猴子林、大蛇岭等险阻,都靠猴行者的法力战胜。最后到达天国,取经文5400卷归来,功德圆满。同去取经的7人升天,猴行者被封为铜筋铁骨大圣,故事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是,作者富于幻想,有浪漫主义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鼓励人们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恶势力妥协。

本书的故事,为明代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提供了原始资料,只是书中的猴行者不是一个千年石猴的化身,而是一位机敏多谋,神通广大的白衣秀士。本书可算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端,因此,在我国的小说发展史上有相当的价值。(陈 郁)校注本。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唐初著名的佛学大师,旅行家和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他出身于奉佛世族,隋末出家,童蒙之年即笃诚佛事,勤勉好学,遍访名师。于钻研和考察佛学过程中,深感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界派别林立,各自为政,所说纷歧,难得定论,为有教义根据,以谋佛教的统一,便决心赴印度求法,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历经17年,于占观十九年回到长安。该书是他回国后第二年完成的。书中记载了西域138个古国和城邦,每国一般系以地望里程,疆域面积,都城大小,山川形势,交通道路,物产气候,商业倾向,宗教信仰,风土习俗,语言文字,文化政治等项,行文质朴严谨,颇具史裁,又绚烂雅赡,生动传神。玄奘自谓读书“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如书中记阿耆尼国:“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用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葡萄、梨、奈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服饰毡毼,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伽蓝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可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诸司学者,即其文而玩之。戒行律义,洁清勤励。然食杂三净,滞于渐教矣,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越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多里,至屈支国。”由是可见,该书所记佛事甚简,而史、地、政治甚详,具有较为广泛的史料价值,此外,是书为古代游记中之佳作,曾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