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七侠聚会乐未央
[点评]
张翠山、殷素素,甚至是无忌都在改变。但世俗的游戏规则、理念习惯、道德标准,却还是那么僵硬和不可调和地丝毫不变。
此回武当七侠兄弟渐次相聚,但重逢的喜悦却变了质,不协调的声音总在欢乐的乐章中一再响起,如焚忧心,全然不能把握这个奇怪的世界。人为的观念上的隔离,使朴素的情感也变得不洁,像掺了沙子的米让人牙涩。
善和恶的分辨是那样难以言说和剖析,每个人的眼中都看出一个色彩不同的世界来,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掌着评判的尺度,自己是正义的裁判者,自己眼中的价值便是惟一不二的准绳。
武当七侠,响亮的名字,浪漫的飘扬,但仍然像青涩不能入嘴的果实,让人在希望中又有太多的失望。俞莲舟只凭着直觉,便盖棺论定,认为殷素素“不是五弟的良配”,并想要他们夫妻分离。俞莲舟的境界真是太俗太普通了,枉担了侠义的英名。
然而俞莲舟的形象,又是让人叹息和感慨的。他只是被僵化的道德规范蒙蔽了灵性,而他的内心却是火热和激情的,涌动着生命本能的巨大感动。他虽对殷素素持有不喜的先入之见,内心还是想到要以性命保护师弟一家平安。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最见他情感的朴素和可贵感人。看他抱着无忌,在船头观看江上风景,无忌问上十句八句,他便短短回答一句,外冷内热,写得真是入木三分。俞莲舟虽然在全书中只是一个极小的配角,但金大侠写出来却还是如此生动准确,全然保持一种饱满的狮子搏象般的激情。
武当七侠,各有所长,但张三丰却独对张翠山另加青眼,寄予厚望。其原因,俞莲舟说是因为张翠山悟性最高,可作张三丰的衣钵传人,担负武学的重任。此所谓悟性,只是对武学的悟性。武当七侠,张翠山在内一样,于人生生命力之悟性,却是颇有不足。如此看来,张三丰授徒,并不成功。这一点,使人想到王重阳,自王重阳之后,全真七子,实不足论,境界太高的大宗师,反而难于恰当地传道,教出真正的高徒,这里是两个例子。
武当七侠的善意和幼稚是可爱而可笑,他们竟想每人各作十大善举,以抵过当日殷素素的罪孽,好让张翠山一家人平安得福。想法是动人的,但任何人都知道,这太不现实了。如果没有彻底觉悟和看开的勇气,道德上的小修小补,根本无济于事。
张翠山、殷素素,甚至是无忌都在改变。但世俗的游戏规则、理念习惯、道德标准,却还是那么僵硬和不可调和地丝毫不变。
此回武当七侠兄弟渐次相聚,但重逢的喜悦却变了质,不协调的声音总在欢乐的乐章中一再响起,如焚忧心,全然不能把握这个奇怪的世界。人为的观念上的隔离,使朴素的情感也变得不洁,像掺了沙子的米让人牙涩。
善和恶的分辨是那样难以言说和剖析,每个人的眼中都看出一个色彩不同的世界来,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掌着评判的尺度,自己是正义的裁判者,自己眼中的价值便是惟一不二的准绳。
武当七侠,响亮的名字,浪漫的飘扬,但仍然像青涩不能入嘴的果实,让人在希望中又有太多的失望。俞莲舟只凭着直觉,便盖棺论定,认为殷素素“不是五弟的良配”,并想要他们夫妻分离。俞莲舟的境界真是太俗太普通了,枉担了侠义的英名。
然而俞莲舟的形象,又是让人叹息和感慨的。他只是被僵化的道德规范蒙蔽了灵性,而他的内心却是火热和激情的,涌动着生命本能的巨大感动。他虽对殷素素持有不喜的先入之见,内心还是想到要以性命保护师弟一家平安。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最见他情感的朴素和可贵感人。看他抱着无忌,在船头观看江上风景,无忌问上十句八句,他便短短回答一句,外冷内热,写得真是入木三分。俞莲舟虽然在全书中只是一个极小的配角,但金大侠写出来却还是如此生动准确,全然保持一种饱满的狮子搏象般的激情。
武当七侠,各有所长,但张三丰却独对张翠山另加青眼,寄予厚望。其原因,俞莲舟说是因为张翠山悟性最高,可作张三丰的衣钵传人,担负武学的重任。此所谓悟性,只是对武学的悟性。武当七侠,张翠山在内一样,于人生生命力之悟性,却是颇有不足。如此看来,张三丰授徒,并不成功。这一点,使人想到王重阳,自王重阳之后,全真七子,实不足论,境界太高的大宗师,反而难于恰当地传道,教出真正的高徒,这里是两个例子。
武当七侠的善意和幼稚是可爱而可笑,他们竟想每人各作十大善举,以抵过当日殷素素的罪孽,好让张翠山一家人平安得福。想法是动人的,但任何人都知道,这太不现实了。如果没有彻底觉悟和看开的勇气,道德上的小修小补,根本无济于事。
今日更新
-
七三年金庸访台,微露“中间偏右”
[2019-12-19]
-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2019-12-19]
-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2019-12-19]
-
金庸热烈欢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2019-12-19]
-
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2019-12-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