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爱
〔日〕河野吉子
设在十三层楼上的饭厅,四周的墙都是由大块的玻璃组成。在饭厅的一个角落的一张小餐桌边,唉江一人呆呆地坐着。她与男友齐藤约好在这里见面,约会时间早过,平时总是先到并笑容满面地迎接她的齐藤,今天却意外地失约了。这不由不使唉江感到纳闷。窗外秋高气爽,深邃的碧空飘浮着几朵淡淡的白云,时而能望见几架飞机像玩具似的在空中转着圈子。举目远眺,整个大阪城的景色尽收眼底。午饭高峰时的那种嘈杂消退了,宁静、舒适的气氛使饭厅里显得格外赏心悦目。唉江独自一人要了杯啤酒,慢慢地喝着。她在盼望那个贝雷帽压着后脑勺,手柱拐杖,笑容可掬的身影出现; 期待听到他那一边捶打酸痛的肩膀,一边“喔,噢”低吟的熟悉嗓音。然而,当她慢慢喝完啤酒时,这一切依然像窗外的蓝天一样深远、渺茫。她不由有点生气,结了帐,赌气走进电梯下楼去了。当她一个人百无聊赖地闲步在中元公园苍郁的林荫小道上时,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占据了她的心灵。
唉江已经六十岁了,可还没正式结过婚。这是因为,她的青春年华流逝在激烈的战争年代,当时很难找到称心满意并能与之结合的伴侣。但这决不意味着她从不接触男性,相反,公司的男上司、男同事常常成为她家的熟客。她也有过几件风流轶事,遇见过几位称心郎君,遗憾的是偏偏他们都已有了家室。至于那些见异思迁的花花公子,她一向不屑一顾,与之交往也是抱定一个信念: 逢场作戏,决不让对方占便宜。
齐藤今年将近七十,已经退职了。他妻子死了将近二十年,据说这期间他也曾想续娶,无奈遭到儿子女儿的反对,至今还是孑然一身。如今儿女成家,迁居外面。齐藤独身一人,形影相吊,其寂寞、苦楚是可想而知的了。
唉江和齐藤是在结核病疗养院一年多的疗养时间里认识的。出院后,他俩恋爱了。春天,造币厂附近盛开的花荫下,常常能看见他俩像年轻人那样挽着膀子散步; 秋天, 他们常去登岗山, 游嵯峨野,而洗有马温泉更是令人着迷。他们那行将衰亡的身躯一旦浸泡到温暖的泉水里倾刻便恢复了生机。花开花落,转眼就是两个春秋。
唉江从中元岛公园回到郊外的小公寓时,她那生就了的一副开朗性格,早把对齐藤失约的恼恨抛到九霄云外,又像往常那样忙于琐碎的家务了。
她是个勤快而清洁的人,房间总是收拾得很整齐、得体,连外面小小的阳台也打扫得干净、漂亮。采集各种应时的鲜花,烹调一盘可口的菜肴,阅读内容有趣的书刊,欣赏造型别致的木雕,这些消遣将她孤独的晚年生活排得扎扎实实。她甚至为自己终身不嫁而一度自豪。然而,与齐藤的邂逅,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之河,激起了她似乎行将平息的爱情涟漪。
失约以后二十几天了,仍不闻齐藤信息。唉江不由得感到阵阵不安和焦急。这天下午,邮差送来一张明信片,她的目光刚一触到上面的字迹,心房猛地一颤: 家父不幸于×月×日上午十一时突然逝世。生前得到您各种关怀,特此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是一张简单的死亡通知书。一瞬间,唉江感到浑身的血似乎在倒流,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来。正是那一天,自己在饭厅里等他,恼他,他却已不在世上了。也许是心脏病,也许是……唉江心里想着,呆呆地坐着,没有眼泪,也没有感觉,时间悄悄过去,夜暮早已降临。
“就这样突然走了,他会甘心吗?不! 他一定有无限的恨。——不过,这样也好,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夫妻可以团圆了。”唉江这样想着,嘴上喃喃地似乎在安慰自己。欣慰、嫉妒、悲伤,各种复杂的心情频频向她袭来,同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深深的孤寂浸透了她的全身。
她依然呆呆地坐着,目光重又盯住了那张明信片,片刻之后,她猛地站起,把纸片撕个粉碎,十指使劲捏成一团,听任纸屑从雪白的指缝间飘洒落地。她感到胸口阵阵发痛,再也忍不住了,霎时,两行热泪就像喷泉似的顺着脸颊滚滚而下……
(梓平 陶强毅 译)
选自《三月》1984年2期
【赏析】 《终爱》这篇小说,通过对两位老人垂暮之年相爱及其爱情不幸结局的描写,揭示了老人不能为儿女理解的孤独心境和渴望得到爱情的正当心理,深情地歌颂了人类“黄昏之恋”的纯真、深沉和美好。
小说的女主人公唉江,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始终孑然一身。由于曲折而不幸的爱情生活的经历,她失望地关闭了爱情的门扉,只想在“采集各种应时的鲜花,烹调一盘可口的菜肴,阅读内容有趣的书刊,欣赏造型别致的木雕”的消遣中度过孤独的余生。然而,爱情生活是无法以别的生活内容来替代的,正像爱情生活也代替不了别的生活内容一样;愈是想以琐碎的家务来填塞爱情的位置,而无爱的痛苦和孤独的根须则扎得愈深,爱情一旦萌发也就愈见勃茂和坚韧。当“那个贝雷帽压着后脑勺,手柱拐杖,笑容可掬的身影”走进她的生活,当她了解到这位年近七十的齐藤老人在妻子死了将近二十年来也是独身一人打发晚年的时候,两颗孤独的心灵自然地引起了和谐的共鸣,爱情的潮水终于叩开了她那紧闭的心扉。他们的恋爱生活不失青年人的纯真浪漫,更具老年人的深沉体贴,花荫、公园、山野、温泉都曾留下过他们偕行的足迹。然而,是因为老人的深沉而羞于启齿呢? 还是因为迫于社会的舆论、儿女的反对呢? 抑或是这些原因都起了作用呢?总之,他们虽度过两年多美好的恋爱时光,却仍未能喜结良缘,还要到十三层楼上的饭厅角落去约会,终至酿成了惨痛的悲剧。在芸芸众生中他们是极其普通的成员,他们这终爱的悲剧在大千世界中未曾激起一丝回音,然而,唯其普通就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唯其在社会上毫无反响,则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呼唤着社会的理解,作品从而也就具有了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为成功之处,是以多样化的手法、清丽深幽的文笔,细腻真切地描绘了唉江复杂的内心世界.作者在不少地方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心灵作了深入贴切的剖析和评价。比如“失约以后二十几天了,仍不闻齐藤信息。唉江不由得感到阵阵不安和焦急”; 当她接到齐藤的死亡通知时,“目光刚一触到上面的字迹,心房猛地一颤”,“一瞬间,唉江感到浑身的血似乎在倒流,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来”。这样就让读者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心灵上的每一次脉动。作者有时又运用了内心独白,或内心独白与心理剖析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思想活动更加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如:“‘就这样突然走了,他会甘心吗?不!他一定有无限的恨。——不过,这样也好,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夫妻可以团圆了。’唉江这样想着,嘴上喃喃地似乎在安慰自己。欣慰、嫉妒、悲伤,各种复杂的心情频频向她袭来,同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深深的孤寂浸透了她的全身。”小说中有一些简短的景物描写,也无不与人物的心境相切合。例如在第一节,唉江的心情经历了从在饭厅满怀希望的等待、到茫然不快地离开、最后带着油然而生的孤独感在公园徘徊的变化,小说巧妙地点缀上对饭厅内外和公园小道上的景物、气氛的描写,构成了情景相生、愈加感人的意境。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说结尾处还非常成功地通过动作描写揭示了唉江隐蔽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此时唉江的心情,已是百感交集、肝肠寸断: 她伤心,痛苦,悔恨; 她恨自己不恰当的埋怨,恨自己未能及时去打听齐藤的消息,恨命运的不公,恨婚事中的如许障碍,恨那张冰凉而迟来的明信片; 她又“生就了的一副开朗性格”,自然也想从悔恨和哀思的重压下挣脱出来,但却“抽刀断水水更流”,愈加悲伤愤懑……而所有这一切,都无不包含在最后一段的动作描写中了:“她依然呆呆地坐着,目光重又盯住了那张明信片,片刻之后,她猛地站起,把纸片撕个粉碎,十指使劲捏成一团,听任纸屑从雪白的指缝间飘洒落地。她感到胸口阵阵发痛,再也忍不住了,霎时,两行热泪就像喷泉似的顺着脸颊滚滚而下……”总之,由于作者成功的、细腻而真切的心理描写,使全篇小说像从女主人公心灵深处传送出的一支清幽凄丽的歌,催人泪下,产生出一股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笪佐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