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初中古诗文注译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 解】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任重大任务的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作者从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兴亡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篇短论通过事实和多层论证,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它启示我们: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双方相互对立地处于一个统一之中。没有错误,就不会有正确;没有挫折,就不会有成功;没有遇到艰难困苦,就不会战胜困难而获得成功;没有灭亡的威胁,就不会有求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古往今来,大至一个国家的兴衰,小至一件事情的成败,莫不如此。

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孟子采用了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开头一段先举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与文章中心紧密联系的观点;再从这个观点引申下去,提出人们容易理解的、更为接近中心论点的“人恒过……国恒亡”这层意思。接着,由这个道理归结出中心论点,即“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的结论。这样有事实根据、有理论说明,所得出来的论点就使人信服;这样逐层推论,文章也显得紧凑而完整。

另外,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文章具有不可遏止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开头一段六个人的事例,全用排比句式,不用一个散句,既简练含蓄,又有力地酝酿出了全文的气势,有“一石击起千层浪”的妙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