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题 解】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篇名为后人所加,也有称“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的。本文所叙事实发生在秦王嬴政二十二年前后,当时韩、魏已先后被秦国所灭,其余赵、燕、齐、楚四国在连年战争中,早已被秦国宰割削弱,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势已定。当时秦王自恃强大,气焰逼人,并不把安陵这样的小国放在眼里。他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欺骗手段,就可以将安陵吞并,于是诡称愿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五十里的安陵。唐雎在安陵处于存亡的危难关头,担当起出使秦国谈判的使命,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最终折服秦王,赢得了外交斗争的暂时胜利。“不辱使命”意思是在这次奉命出使秦国的过程中没有使国家受到屈辱。
安陵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唐雎在国家危难关头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却感人至深,流传千古。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唐雎作为一个弱国的使者,敢于同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论辩时,他以气势完全压倒了骄狂的秦王。他凭借道义的力量,传播勇气与声张正义,令一切利诱威逼相形见绌。他赋予论辩以正义凛然的人格魅力,把宣传真理与弘扬正气融为一体,使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到弘扬,使人的个性风采、精神世界得到了展示。因此,唐雎的形象也显得个性鲜明: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精神,使他的人格显得无比伟大,又使他的论辩显得无比有力。
全文描写人物生动传神,叙述故事一气呵成、文采飞扬,全文慷慨陈词,充满浩然正气,确是一篇值得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
-
塞翁失马
[2019-05-12]
-
惠子相梁》 - 《庄子》故事两则
[2019-05-12]
-
梦溪笔谈》二则
[2019-05-12]
-
《论语》(共十八则)
[2019-05-12]
-
乐府诗集(宋)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