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童趣》

2019-05-02 可可诗词网-初中文言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沈 复

 

课文导读

沈复, 字三白, 号梅逸。 清代乾隆年间人, 工诗画、 散文。 虽然出身于 “衣冠之 家”, 读过几年书, 却终生未进学中举, 主要职业是习幕、 经商。 然而其人灵秀聪悟, 于人于事皆重感情。 写作本文时作者已46岁。

《浮生六记》 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 。 “浮生 ” 取一生浮荡不定之 义, 源自李白 《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 中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的慨叹。 共六卷, 每卷皆有小题, 依次是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 记历》 《养生记道》。 从现存的四记和后二记的标题可知全书主要有两大内容: 1. 参 与社会生活的艰辛, 家庭生活, 尤其是与妻子爱情生活的苦与乐。 由于作者受封建礼 教浸染不深, 书中与妻子陈芸相亲相爱的感情溢于言表。 陈芸会刺绣, 因而 “渐通吟 咏”, 与丈夫趣味相投, 夫唱妇随。 2. 记叙了游赏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种种艺术生 活的乐趣。 作者生在山清水秀的苏州, 家住沧浪亭附近, 在吴文化的熏陶下, 不仅爱 读书、 好书画, 而且在盆景花木的侍弄、 经营与鉴赏方面颇有造诣, 常在旅游中用艺 术家的眼光去评判名胜古迹, 并将大自然的清新之气融入创作之中。 总之, 作者是一 个对生活充满热情、 关爱他人、 体贴妻子, 又能师法造化、 享受山水的普通人。

在课文中, 沈复以生动的笔触, 描述了童年时代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的物外之 趣, 细腻地描绘了 “以蚊为鹤”、 “以虫蚁为兽”、 “观虫斗”、 “捉癞蛤蟆” 的具体过 程, 笔致生动, 情感真切, 使人在他假设的情景中尽兴神游、 怡然自得, 唤起童真童 趣, 享受物外之趣。

课文注译

余忆童稚(1)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3)之趣。

夏蚊成雷,私(4)(5)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6),则或千或百,果然(7)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8)。又留蚊于素帐(9)中,徐(10)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11)云端,为之怡然(12)称快(13)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14)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15)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16)凸者为丘(17),凹者为壑(18),神游其中,怡然自得(19)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20)大物,拔(21)山倒树而来,盖(22)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23)吞。余年幼,方(24)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25)数十,驱之别院。

 

 

(1)〔稚〕幼小。(2)〔秋毫〕鸟类在秋天新生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 物本身。 (4)〔私〕谦称,我私下。(5)〔拟〕比拟。(6)〔所向〕所想象的。(7)〔果然〕确实是。(8)〔强〕通“僵”,僵 硬。(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10)〔徐〕慢慢地。(11)〔唳〕鸟鸣。(12)〔怡然〕安适的样子。(13)〔称快〕 表示快意。(14)〔丛杂〕草木聚集杂生。(15)〔为〕动词,看成是。(16)〔砾〕小石。(17)〔丘〕土山。(18) 〔壑〕山沟。(19)〔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20)〔庞然〕庞大的样子。(21)〔拔〕拔起。(22) 〔盖〕副词,大概,原来。(23)〔为所〕文言中表被动的词语。(24)〔方〕副词,正。(25)〔鞭〕名作动,这里是用 鞭子打的意思。

问题与探究

1. 本文写的 “物外之趣” 是什么? 作者是怎么得到物外之趣的?

2. 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 “捉虾蟆”? 为什么只是 “鞭数十, 驱之别院” 而 没有将蛤蟆打死?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