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科文阅读自练自测之一
人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 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他们!
事实上泰讷对“报复效应”产生兴趣,正是从他10年前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观察开始的。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今天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信息,整洁的“无纸办公室”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悖论而不是现实。
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高深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尽管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普及,它到底将人们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呢?泰讷认为计算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人们正与计算机处于热恋之中,然而统计资料却显示,计算机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甚小,在服务行业尤其如此。
尽管这样,电脑技术的鼓吹者们仍坚持说,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的重要变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哈默说,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他的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
根据泰讷的推理,技术上的每一次努力都旨在提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灭火技术如此发达,然而试图扑灭所有火灾的如火如荼的灭火行动,最终会引发大规模的、无法控制的火灾。自发的定期燃烧的山火本来会在不伤害较大树木的情况下烧掉下层灌木,但是由于稍有火情就被及时扑灭,现在的森林中塞满了下层灌木和小树,一遇火灾就会燃成熊熊的火海,将所有的树木都毁灭殆尽,只留下一片焦土。美国东南部地区引进野葛以保护土壤,现在野葛却遍地蔓延成了农民的心腹之患,用泰讷的话说,“它足以湮没所有静止的东西,如停驶的汽车,转入岔道的火车……甚至(按照当地人的传说)神态不清的醉汉”。
1.“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这句话要说明的意思是( )
A.环境保护主义者所说的符合保护主义的“无纸时代”只是一句空话。
B.物以稀为贵,供小于求,物价就会上涨,纸当然不例外。
C.计算机的普及不但没有形成“无纸时代”,反而耗费更多的纸张,从而使纸价上涨。
D. 由于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纸张。
2.“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一句中“隐喻”,实际是指( )
A.计算机的普及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
B. 大量计算机耗费了很多纸张。
C. “无纸时代”至少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D.难以理解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3.“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B.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C. 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重要变化。
D.技术上的努力虽能解决现实问题,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从长远看是不利的。
4.选出不符合本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 )
A.泰讷认为技术并未给人类带来福祉,其结果往往与人们当初的愿望大相径庭。
B.哈默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改造,文章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C. 文末先说湮没静止的东西,后说可湮没“转入岔道的火车”和“神态不清的醉汉”等“活物”,是为了强调野葛蔓延之势的凶险。
D. 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抗菌素、计算机、防火技术的发明就是明证。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他们!
事实上泰讷对“报复效应”产生兴趣,正是从他10年前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观察开始的。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今天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信息,整洁的“无纸办公室”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悖论而不是现实。
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高深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尽管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普及,它到底将人们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呢?泰讷认为计算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人们正与计算机处于热恋之中,然而统计资料却显示,计算机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甚小,在服务行业尤其如此。
尽管这样,电脑技术的鼓吹者们仍坚持说,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的重要变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哈默说,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他的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
根据泰讷的推理,技术上的每一次努力都旨在提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灭火技术如此发达,然而试图扑灭所有火灾的如火如荼的灭火行动,最终会引发大规模的、无法控制的火灾。自发的定期燃烧的山火本来会在不伤害较大树木的情况下烧掉下层灌木,但是由于稍有火情就被及时扑灭,现在的森林中塞满了下层灌木和小树,一遇火灾就会燃成熊熊的火海,将所有的树木都毁灭殆尽,只留下一片焦土。美国东南部地区引进野葛以保护土壤,现在野葛却遍地蔓延成了农民的心腹之患,用泰讷的话说,“它足以湮没所有静止的东西,如停驶的汽车,转入岔道的火车……甚至(按照当地人的传说)神态不清的醉汉”。
1.“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这句话要说明的意思是( )
A.环境保护主义者所说的符合保护主义的“无纸时代”只是一句空话。
B.物以稀为贵,供小于求,物价就会上涨,纸当然不例外。
C.计算机的普及不但没有形成“无纸时代”,反而耗费更多的纸张,从而使纸价上涨。
D. 由于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纸张。
2.“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一句中“隐喻”,实际是指( )
A.计算机的普及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
B. 大量计算机耗费了很多纸张。
C. “无纸时代”至少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D.难以理解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3.“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B.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C. 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重要变化。
D.技术上的努力虽能解决现实问题,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从长远看是不利的。
4.选出不符合本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 )
A.泰讷认为技术并未给人类带来福祉,其结果往往与人们当初的愿望大相径庭。
B.哈默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改造,文章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C. 文末先说湮没静止的东西,后说可湮没“转入岔道的火车”和“神态不清的醉汉”等“活物”,是为了强调野葛蔓延之势的凶险。
D. 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抗菌素、计算机、防火技术的发明就是明证。
今日更新
-
第二节 如何分析文章
[2019-12-22]
-
第三节 如何鉴赏评价文章
[2019-12-22]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二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阅读
[2019-12-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