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如何鉴赏评价文章

2022-09-24 可可诗词网-高中阅读理解 https://www.kekeshici.com

        评价和鉴赏是以理解力为基础的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属于创造思维。着重解决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这样写有何作用、利弊等问题。
        
        一、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1. 把握整体。
        对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等的把握与理解。
        具体而言,对于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能分析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流露的情感,表达的观点,蕴含的意趣,并评价其优劣、高低,尤其应分析其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审美趣味。说明文,能分析它所说的事物的功用以及所传达的信息、知识和观念等,判断其价值。议论文主要分析、评价其观点,分析评价论据的选择是否典型、充分,论点、论据、论证之间是否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理等。
        对文章局部内容的分析与评价,要有整体观念,要瞻前顾后,切勿断章取义。例如《荷塘月色》中的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文字描绘出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谧、幽美。如果单从这段文字来看,可以体会到作者喜爱此景以及恬静、闲适的心境。但联系全篇的中心看,那静谧清幽的境界是和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种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和因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之情结合在一起的,反映的是作者情感矛盾变化的复杂过程的一个方面。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联系背景。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虽然同一时代的作品,但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情感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因此,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应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
        例如巴金的散文《灯》以“灯”为线索,从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展开回忆和联想,将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贯穿在一起。《灯》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呢?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太平洋战争刚爆发,日本侵略军连续扫荡抗日根据地,蒋介石继续掀起反共高潮,亲日顽固派散布“亡国”论调,投降迷雾笼罩着国统区。我们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 作品表达了抗战时期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不是对鉴赏所有文章都适用,而是对因时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3. 运用辩证的观点。
        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并且由于作家的出身、时代、经历、环境、国度、民族、信仰、观点等不尽相同,他们在文章中描述、歌颂或贬斥的对象,倡导、宣扬或反对的对象也就必然会有差异。因而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有的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如何分析评价呢? 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评价。
        例如《守财奴》中,有这样一段:
        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像所有在这个年纪上得了重病的女人一样,她一天憔悴一天。她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脆弱。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有她那样的一生,才有她那样的死,恬退隐忍,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伟大。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一分析,就会发现作者将基督教徒“葛朗台太太”作为歌颂对象有明显的局限性。
        
        二、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
        
        文章的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内容的。具体地讲,主要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材料安排(主次、详略)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照应以及意境创设、人物形象塑造、修辞运用)等。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1.结构布局。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其结构特点、主次详略的安排、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叙述的先后等;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能初步评价文章的优劣。一般地说,结构安排总是服从表达的需要,议论文为论证论点,记叙文为表达主题,小说重在刻画人物,说明文为了说明事物功用特征。
        例如《琐忆》表达的中心是赞扬鲁迅爱护青年和憎恨敌人的精神,所以结构上以鲁迅的两句诗为纲,采用了二分式结构,前一半写爱护青年,后一半写憎恨敌人。又如《警察和赞美诗》,情节构思别出心裁。苏比六次作恶,想进入监狱过冬,却始终不能如愿,不是因为受害者不报警,就是因为警察宽纵了他。而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决心靠劳动过正常人生活时,警察却无故逮捕了他。这结局出人意料。读者惊愕之余,细细品味,不能不承认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的逻辑——赞美诗感化了一个流浪汉,而警察却颠倒善恶,这是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逻辑的。这个逻辑突出了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深化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这一主题。
        2.表达方式。
        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文章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方面都各有特点,作用也不一样。记叙描写能将所述的人和事(景)说得清楚、具体;说明能介绍性地解说事物和阐明事理,使人明白;议论却能讲清道理,谈出看法,深化认识。一般地说,记叙是基础,说明与议论是对记叙的解释、剖析和深化。记叙是对人和事物作介绍性的述说,记叙和说明可为议论提供依据,议论则需要对提供的依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说明兼有解释论点的作用,与记叙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一篇文章,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文章追述作者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及五烈士被捕和遇难的经过,主要用叙述,其中也对人物形象作了一些生动的描写,如写柔石听到作者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时,“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寥寥数语,把柔石的神态和内心的善良(“迂”)描绘得活灵活现。叙述描写中,又都凝结着作者的深情。而当借记叙以抒情犹感不足时,就辅以直接的抒情。如当作者正在惦念着柔石在狱中的景况时,忽然得到柔石等人已被枪杀的消息,于是发出了“原来如此!……”的感叹。仅四个字,一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迸出了多么强烈的感情! 此外,作者还时常发表一些深刻的议论,以表明观点,揭示事物本质,加强文章的思想性和战斗性。
        3.叙述方法。
        常见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平叙、倒叙、插叙(补叙、追叙)。
        例如《祝福》中运用了倒叙,目的是为了突出浓重的悲剧色彩,有力地扣击读者的心灵,深化主题。而《包身工》中运用了插叙,产生极佳的效果,既扣住读者的阅读心理,介绍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的趋势,展示了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达到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不仅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而且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主题。
        4. 看语言特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文章的外在形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往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在记叙文和文艺性的说明文中,要特别注意对人物、事件或各种事物形象化的表达,从中获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在说明文中,要特别注意品味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在议论文中,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简洁、概括、鲜明和它的缜密性。
        阅读文章,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文章的特色。例如朱自清的《威尼斯》,以颇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描述了威尼斯这座颇具特色的古城的风貌。一是多用比喻,如将大运河比作“反写的S”和“大街”,将运河中的轮船比作公共汽车,将小河道比作“胡同”,这些比喻都很形象,贴切而且新鲜。二是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如“微微”、“茫茫”、“来来去去”“疏疏落落”等,使语音铿锵,琅琅上口,节奏明快。三是适当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更加典雅、洗炼,如“庄严华妙兼而有之”,“以典丽风华胜”,“惝恍迷离之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