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2000年高考上海题

2019-12-22 可可诗词网-高中阅读理解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艺术欣赏的特点,其实不过是借有限却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既成的艺术形象。无形的音乐是给人听的,可是听音乐的人能够觉得看见了其实不在眼前的什么。有形的绘画是给人看的,可是,例如画出了汹涌水势的马远的《水图》,能够使人觉得仿佛听见了什么。我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句来说明这种精神活动,姑且把它叫做“再创造”吧。
        一切于人民有益而且使人觉得有趣的艺术,它的创造者力图再现生活时,也不漠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欣赏者之于艺术的“再创造”,当然和演员之于剧本的再创造不同。他不必像演员那样,把在头脑里构成的形象,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
        表现。无论如何,欣赏者的脑力活动不可能左右实际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可是,欣赏活动作为一种接受活动以至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过程,应该说不是在简单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对于欣赏者自己来说,当他受形象所感动的同时,要给形象作无形的“补充”以至“改造”。这种精神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毫无限制的,但它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宋朝有名的山水画家郭熙,讲究山水画动人的效果,要求画中的山水使人觉得它是可行的,可望的,可游的,可居的。这不只是为了形象真实,让人们相信画里的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且,更要紧的是,要求山水画具有强烈的魅力,好比好戏把观众引进戏里那样,把看画的人吸引到作品所构成的境界之中,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艺术欣赏不简单。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这些似乎不完整的景象,是诱人神往的。依靠某些瞬间现象和自然的一角的描写,使欣赏者联想到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的东西,甚至觉得自己可以进入画里的境界,加强人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对我们说来是有趣也有益的欣赏活动,习惯的说法叫做“卧游”,也叫做“神游”。假若片面地把素材作为判断艺术技巧的标准,否认欣赏者的精神作用,这些现象就无法解释。人们爱说好的山水画有咫尺千里之势;离开了欣赏者,咫尺的山水画,哪里来的千里之势的效果呢?

        1.根据文意,艺术欣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个“形式”实际上是指□□。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A一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都很重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
        B绘画是给人看的,可它有时也能给欣赏者以听觉的享受。
        C“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指的是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
        D作者善于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E好的创作素材和好的艺术技巧一样,不一定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
        F画家在画面上留下的一角空白,往往比不留空白更具艺术魅力。
        G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问题。
        答:
        5.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艺术欣赏的理解
        答:
        [题解]
        阅读材料选自王朝闻《欣赏,“再创造”》。
        第1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可根据选文第一句归纳。
        答案: 诱导物、生活经验、想象力。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可根据第一段末句及第二段内容应答。
        答案: 再创造。
        第3题。考查对文中特定词含义的理解力。顾及全句可知,这是指“演员之于剧本的再创造”。演员根据剧本进行再创造,在头脑里构成形象,利用表演这一形式,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到这一形象。
        答案: 表演 或: 演出。
        第4题。考查对本文评析的辨误能力。A项,原文是:“一切于人民有益而且使人觉得有趣的艺术,它的创造者力图再现生活时,也不漠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原文很严密,对艺术作了限制,不是一切艺术,而是“一切于人民有益而且使人觉得有趣的艺术”;不是无限制的“很重视”,而是“力图再现生活时”“也不漠视”。A项不正确;C项以为,“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不符合原文文意。作者是这样说的:“对于欣赏者自己来说,当他受形象所感动的同时,要给形象作无形的‘补充’以至‘改造’。这种精神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毫无限制的,但它是可能和必要的。”因此C项评析不正确;D项评析也不正确。
        答案: A;C;D。
        第5题。考查观点的运用并进行论证的能力。
        答案: 例子(略) 阐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