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1995年高考上海题之二

2023-07-30 可可诗词网-高中阅读理解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记得祥林嫂曾执著地问过,人,到底是有没有“魂”的? 当时的祥林嫂,已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如此麻木的人儿,竟也询问起“魂”来,可见,这东西实在是重要得很 !
        ②人,其实是有魂的。如果一个人失了魂,那么,便只剩了一具空壳,活起来是很没劲、很无聊的。而“魂”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时失了魂,却还甲。
        ③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这是岳大元帅的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共产党人夏明翰的魂;还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则是雷锋的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了我们的民族魂,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滚滚的历史长河,走向文明,走向昌盛。他们虽然都死了,可他们的魂依然活着,成为我们的脊梁。
        ④ 不仅仅是人死了才能有魂;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英雄徐洪刚那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沥血追歹徒的精神,便是他的魂;青年志愿者们热心为社会服务,奉献社会的一片爱心,这,也是他们的魂……
        ⑤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却失去了这宝贵的魂: 孕妇受辱,围观者甚众,却都“木刻”似的;眼见救人的勇士求助,却浑似不见一般;病者横于闹市,过者达百余人,却都袖手旁观……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令人忿忿然。若鲁提辖大官人亲历,不免又要叉开五指,或者挥起大拳头了。
        ⑥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伟人的话没有错,人本身不能永恒,只有人的精神才能永恒!
        ⑦丢了魂怎么办?要紧的是努力地寻回来。仔细想来,祥林嫂其实并未“麻木”而至于“不仁”,至少,她已有意无意地意识到自己失却了“魂”,尽管她所谓的“魂”实属子虚乌有。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失却了至关重要的魂却还懵懵懂懂而不自知,这才是不得了的呢。
        ⑧按迷信的说法,人若丢了“魂”,便乙,神志不清,是必须及时地“叫”一“叫”,将“魂”叫回来,若时间长了,这“魂”便很难回归本身。迷信不可信,但有时却可以从中悟出些道理。对我们有些人,也该“及时”地“叫”一“叫”:
        “魂兮,归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
        A. 六神无主   B. 不以为然
        C. 浑然不觉   D. 茫然若失
        答: 甲______ 乙______
        2.第④段中写“徐洪刚”、“青年志愿者们”是为了证明
        A. 当代青年也是有魂的
        B.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
        C.活着的人与死了的人的魂的含义不一样
        D.个人有魂,集体也有魂

答:______


        3.第④、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
        4.本文围绕“魂”展开议论,层次分明,段落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请在下面中各填两个字,以显示本文的思路。


        5.下列标题中,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A.魂兮,归来       B.人是有魂的
        C.从祥林嫂的“魂”谈起  D.“魂”与精神

答:_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根据语境,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失了魂,却还浑然不觉;乙处应选填与“神志不清”的近义词。“六神无主”,指人没有了主宰,与“神志不清”正可以衔接。
        答案:甲:C。乙:A。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写“徐洪刚”、“青年志愿者们”,在文中是作为例证,证明第④段的分论点。分论点即在段首提出。
        答案:B。
        第3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④段,显然用了例证法。第④段,正面论述,第⑤段,反面论述。第④⑤段显然是正反对比论证。
        答案: 例证和对比论证。
        第4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概括及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从题干看,本文分为四个层次。分析文章可得,第①段为第一层次,第②③④为第二层次,第⑤段为第三层次,第⑥⑦⑧段为第四层次。
        答案: 问魂→有魂→丢魂(失魂)→叫魂(招魂)。
        第5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把握能力。文章题目要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中心。从原文看,末句画龙点睛,且具号召力。本题为最佳选择题,相比之下,B、C、D项,显得平淡。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