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1994年高考上海题之二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①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zhen达到)绝唱。
②此真可谓前无古人,
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④或则犀角烛怪[注],或则肝胆照人。
[注]:犀角烛怪:事见《晋书·温峤传》,比喻洞察事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诗歌的深刻,使旧社会的一切“怪物”现了原形。
1.下列鲁迅小说按写作年代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药》《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
B.《狂人日记》《药》《祝福》《阿Q正传》
C.《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
D:《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
2.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②句的处。
A.后无来者 B.后启来者
C.后见来者 D.后不见来者
3.填入第③句处的原诗的诗句是______
4.第③句是个复句,分句间的第一层关系是______
5.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6.上文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7.鲁迅曾以“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评价我国古代______的著作《______》。
[题解]
选文虽然源于课外,但与课文联系密切。
第1题。四部小说,《祝福》写作在后,可排除A、B;《狂人日记》在先,可排除C。
答案: D。
第2题。体味语意,“后启来者”最佳。
答案: B。
第3题。考查名句识记能力。
答案: 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4题。考查对句意及分句间关系的理解力。
答案: 转折关系。
第5题。考查修辞手法。
答案: 引用、对偶、对比(或比喻)。
第6题。②为归结,宜作结,可排除A、D;④为类举,宜在①后③前,可排除C。
答案: B。
第7题,考查文化常识。
答案: 司马迁;史记。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①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zhen达到)绝唱。
②此真可谓前无古人,
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④或则犀角烛怪[注],或则肝胆照人。
(摘自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注]:犀角烛怪:事见《晋书·温峤传》,比喻洞察事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诗歌的深刻,使旧社会的一切“怪物”现了原形。
1.下列鲁迅小说按写作年代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药》《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
B.《狂人日记》《药》《祝福》《阿Q正传》
C.《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
D:《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
2.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②句的处。
A.后无来者 B.后启来者
C.后见来者 D.后不见来者
答:______
3.填入第③句处的原诗的诗句是______
4.第③句是个复句,分句间的第一层关系是______
5.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6.上文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7.鲁迅曾以“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评价我国古代______的著作《______》。
[题解]
选文虽然源于课外,但与课文联系密切。
第1题。四部小说,《祝福》写作在后,可排除A、B;《狂人日记》在先,可排除C。
答案: D。
第2题。体味语意,“后启来者”最佳。
答案: B。
第3题。考查名句识记能力。
答案: 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4题。考查对句意及分句间关系的理解力。
答案: 转折关系。
第5题。考查修辞手法。
答案: 引用、对偶、对比(或比喻)。
第6题。②为归结,宜作结,可排除A、D;④为类举,宜在①后③前,可排除C。
答案: B。
第7题,考查文化常识。
答案: 司马迁;史记。
今日更新
-
第二节 如何分析文章
[2019-12-22]
-
第三节 如何鉴赏评价文章
[2019-12-22]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二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阅读
[2019-12-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