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992年高考题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甲 乙 丙 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3.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B苏轼、C倪云林、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 (只填序号)
①雄健、豪放( )
②古拙、朴质( )
③雅致、逼真( )
4.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5.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字。
[题解]
第1题。根据上下文意选词填空。《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E项符合《诗经》特点,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提到过这诗,甲选E无疑;乙处的诗题为《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句应与“夏日”有关。A项“荷风送香气”,可扣住“夏日”,乙应选A;同样,丙处是《秋斋》,应与“秋”相关;D项“皎”、“霜风”扣“秋”,丙宜选D;丁处的诗句应是“道出”画竹的高超技艺的,只有B项才符合此要求。
答案: 甲:E; 乙:A; 丙:D; 丁:B。
第2题。要根据词语和文意来理解判断。A项,对原文“类”和“全体”理解有误,“类”,“类似”,“像”,并不是“类别”,“一类”;C项,原文说,创作过程开始(勾画渲染之前)画面上不像竹子,没说他画的竹不像竹子;文中所说的“破笔”,指笔墨在纸上画出的艺术效果,是作画的技法,并不是“不好的笔”;D项理解有误。
答案: B、E。
第3题。应根据语境,“提炼”文意,然后“对号入座”。原文提到八位画家: 萧,苏,倪,王,徐,金,郑,李。本题只涉及四位。可先根据原文概括这4位画家画竹的特点。
萧氏: 有雅趣,有“不似画”的“逼真”。
苏氏: 气魄极大,笔力“强劲”。
倪氏: 简练、“萧疏”。
金氏: 清新、淳朴、拙厚。
然后“对号入座”。
答案: ①B; ②D; ③A。
第4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第二段层次清晰,按历史朝代分三层,每层都有中心句: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蜂起。各代画家,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答案: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第5题。考查把握整体文意及概括的能力。领悟全文内容及含义,重视全文首句及末段的归总。文章开头总括提出自己的观点: 竹子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然后用三个自然段论证,并进而指出技法高超,风格多样。最后点明它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并举例阐明“竹诗画相配”的特点。
答案: ①竹画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②能象征中华民族的品格。③有自己独特的技法。④竹诗竹画相配。(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甲 乙 丙 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3.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B苏轼、C倪云林、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 (只填序号)
①雄健、豪放( )
②古拙、朴质( )
③雅致、逼真( )
4.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5.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字。
[题解]
第1题。根据上下文意选词填空。《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E项符合《诗经》特点,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提到过这诗,甲选E无疑;乙处的诗题为《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句应与“夏日”有关。A项“荷风送香气”,可扣住“夏日”,乙应选A;同样,丙处是《秋斋》,应与“秋”相关;D项“皎”、“霜风”扣“秋”,丙宜选D;丁处的诗句应是“道出”画竹的高超技艺的,只有B项才符合此要求。
答案: 甲:E; 乙:A; 丙:D; 丁:B。
第2题。要根据词语和文意来理解判断。A项,对原文“类”和“全体”理解有误,“类”,“类似”,“像”,并不是“类别”,“一类”;C项,原文说,创作过程开始(勾画渲染之前)画面上不像竹子,没说他画的竹不像竹子;文中所说的“破笔”,指笔墨在纸上画出的艺术效果,是作画的技法,并不是“不好的笔”;D项理解有误。
答案: B、E。
第3题。应根据语境,“提炼”文意,然后“对号入座”。原文提到八位画家: 萧,苏,倪,王,徐,金,郑,李。本题只涉及四位。可先根据原文概括这4位画家画竹的特点。
萧氏: 有雅趣,有“不似画”的“逼真”。
苏氏: 气魄极大,笔力“强劲”。
倪氏: 简练、“萧疏”。
金氏: 清新、淳朴、拙厚。
然后“对号入座”。
答案: ①B; ②D; ③A。
第4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第二段层次清晰,按历史朝代分三层,每层都有中心句: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蜂起。各代画家,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答案: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第5题。考查把握整体文意及概括的能力。领悟全文内容及含义,重视全文首句及末段的归总。文章开头总括提出自己的观点: 竹子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然后用三个自然段论证,并进而指出技法高超,风格多样。最后点明它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并举例阐明“竹诗画相配”的特点。
答案: ①竹画是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②能象征中华民族的品格。③有自己独特的技法。④竹诗竹画相配。(答出三点即可)
今日更新
-
第二节 如何分析文章
[2019-12-22]
-
第三节 如何鉴赏评价文章
[2019-12-22]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二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阅读
[2019-12-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