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外国著名作家作品

2019-05-20 可可诗词网-初中语文知识 https://www.kekeshici.com

        《源氏物语》(时间不详) 日本最早、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被称为日本的“国宝”,相当于中国的《红楼梦》。日本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作,姓藤原,按照日本古代妇女没有名字的惯例,紫式部只是后人根据她写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紫姬的名字而加题上的名字。全书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争权夺利,流露出宿命论观点。是日语的典范,以后日本的诗歌、戏剧、小说多受其影响,或直接从中取材。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写实风格,细腻的心理描写,诗文相映生辉。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最杰出的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漱石是他的号。代表作长篇小说《我是猫》,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讽刺精神,揭露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现实主义小说和讽刺小说。
        芥川龙之介(1892—1927) 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罗生门》、《鼻》、《地狱图》、《手绢》、《橘子》、《秋》等。晚期对社会的绝望思想,在《玄鹤山房》、《海市蜃楼》中已颇明显。1927年自杀。作品文笔雅丽,立意精当,形式多样。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璧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现当代著名作家,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成名作是小说《伊豆的舞女》,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是《雪国》、《千只鹤》和《古都》。《雪国》描写了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它是近代日本抒情文学的顶峰,注重主观感觉的描摹,采用插叙、幻觉、回想等手段,整部作品如清风,如一曲清丽的悲歌。
        三岛由纪夫(1925—1970) 日本著名作家,本名平冈公威。代表作是《潮骚》(又名《丰饶的海》),反映了日本人民战后不安和畸形的心理。
        渡边淳一(1933— )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著有50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失乐园》和《雁来红》。
        大江健三郎(1935— )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受存在主义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我们的时代》、《日常生活的冒险》、《洪水淹没我的灵魂》和随笔《广岛日记》。
        村上春树(1949— ) 日本当代最受欢迎的畅销小说家。代表作是青春恋爱小说《挪威的森林》。
        《沙恭达罗》(5世纪) 印度古典剧本,七幕诗剧。笈多王朝迦梨陀娑(生卒不详)作。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写国王豆扇陀和修道者的养女沙恭达罗的恋爱波折。剧中描绘了印度古代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和风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人公沙恭达罗的性格刚柔兼备,形象丰满动人,全剧情节跌宕起伏,充满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梵文古典文学的重要作品。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非西方人得到此奖的第一人。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诗圣”。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重要小说有短篇《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中篇《四个人》,长篇《沉船》、《戈拉》、《两姐妹》;重要剧作有《红夹竹桃》;重要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约6—16世纪) 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名人逸事等,想象丰富,描写生动。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故事的真正来源现已无从查考,一般认为是在古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一些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故事。这些故事从公元8世纪起不断得到丰富提炼,于16世纪定型,流行世界各国。
        荷马(前9—前8世纪) 古希腊诗人,专事行吟的盲歌手。生于小亚细亚。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记》)为他所作。关于荷马是否确有其人、他的生存年代、出生地点以及两部史诗的形式,争论很多,构成欧洲文学史上的所谓“荷马问题”。
        荷马史诗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品。荷马以短歌为基础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又名《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各分24卷,都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史诗结构巧妙,比喻丰富多彩,被称为“荷马式的比喻”,成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丁(1265—1321) 中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文学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长诗《神曲》(全诗长14 233行,分为3部——《地狱》、《炼狱》、《天堂》)和以散文连缀起来的抒情诗集《新生》。《神曲》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马可·波罗游记》(1307) 散文体游记。欧洲第一部介绍中国和东方的名著,由中国元代忽必烈在位时来华经商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口述成文。全书描写了他来华途中的见闻、元大都和各主要城市的情况、在东南亚各国的游历以及蒙古汗国和俄罗斯的情形。全书文笔活泼流畅,以清新的市民风格冲击了欧洲文坛,更激发了欧洲对远东的兴趣,促进其航海业的发展和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哥伦布读后立志东游却最终向西,从而发现了新大陆。
        薄伽丘(1313—1375)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是他历时10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拉伯雷(1495?—1553)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法兰西文化的奠基人。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巨人传》(一译《卡冈都亚和庞大古埃》)。
        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以悲剧和长短篇小说为主。代表作有悲剧《努曼西亚》,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为了纪念他,1975年西班牙成立了塞万提斯文学奖,被誉为“西班牙语的诺贝尔文学奖”。
        《堂吉诃德》 长篇小说,西班牙塞万提斯作。共两部,分别发表于1605年、1615年。写穷贵族堂吉诃德阅读骑士小说入迷,带领侍从桑丘·潘沙出门行侠,企图用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改造社会。他痛恨专横残暴,主持正义,但耽于幻想,脱离实际,结果在现实面前四处碰壁,最后终于醒悟。小说不仅讽刺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而且广泛描绘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嘲讽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是欧洲早期的优秀现实主义小说。
        乔叟(1340?—1400) 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他最优秀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无论在内容和技巧上都达到他创作的顶峰。他首创的诗歌双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采用。
        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英国人。有《十四行诗集》,马克思称赞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和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 悲剧,莎士比亚作品。写青年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因生在两个有世仇的贵族家庭而不能结合,终于先后以身殉情。悲剧发生后,两家和解。剧本充满浪漫与抒情色彩,表达了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理想必将战胜封建思想的人文主义信念。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后三者又称为喜剧三部曲)。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哈姆雷特》(1601) 一译《汉姆雷特》,悲剧,莎士比亚作品。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其父、骗娶其母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剧本塑造了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通过他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孤军作战及其悲剧结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
        《奥赛罗》(1604) 英国莎士比亚作品。写勇敢诚实的统帅、摩尔人奥赛罗,中了旗官伊阿古的奸计,误认为妻子苔丝德蒙娜不贞,将她杀死;在证实了妻子的清白后,后悔自尽。作者通过以上三个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宣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爱情、友谊和生活的信念。
        《李尔王》(1605) 悲剧,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传说。写年老昏聩的李尔王把王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高纳里尔、二女儿里根,却把诚实率直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考狄利亚驱逐到国外。后来李尔王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出家门,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逼疯癫的李尔王奔向旷野,对苍天呼喊着自己的悲愤与无奈。此时,这个曾被权力异化的君王人性已觉醒。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败北被杀,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作品通过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命运的大起大落,批判了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博爱的道德原则。
        《麦克白》(1605) 莎士比亚戏剧里心理描写的佳作。描写曾建奇勋的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因听信女巫说他能当国王的预言,在野心驱使与其妻的怂恿下残忍弑君篡位,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兵败被杀的下场的过程。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培根(1561—162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作家,被认为是英国论说文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大西岛》、《论说文集》,文章《谈读书》。
        莫里哀(1622—1673) 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和戏剧活动家,代表作有《伪君子》(又名《答丢夫》)、《唐璜》、《悭吝人》(又名《吝啬鬼》)。
        拉·封丹(1621—1695) 欧洲著名的寓言作家之一,17世纪法国杰出的诗人,代表作为《寓言诗》。《寓言诗》共12卷,共239首。常运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讽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对后来欧洲寓言作家影响很大。
        笛福(1660—1731)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他最著名的小说是《鲁滨孙漂流记》,还有《鲁滨孙漂流续记》、《摩尔·弗兰德斯》等。
        《鲁滨孙漂流记》(1719)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说,英国作家笛福作。主人公鲁滨孙出海经商,因中途船只失事,流落荒岛28年。他孤身与大自然搏斗,终于创造了生存条件,并从一群来到岛上的野人手中救下一个土著人为仆人。作品描写了主人公为生存而拼搏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从他身上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格列佛游记》(1726) 长篇讽刺小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1667—1745)作。全书分4部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拉普他等地纪事》、《慧骃国》。写主人公格列佛出海遇难,漂泊至大人国、小人国的种种奇遇。作者借此讽刺英国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党派倾轧等社会现实,并抨击侵略战争和殖民扩张。
        菲尔丁(1707—1754)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为《汤姆·琼斯》。
        《汤姆·琼斯》(1749) 一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长篇小说,英国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由乡绅奥尔华绥抚养长大,因与贵族少女苏菲亚相爱,受到奥尔华绥的外甥布利菲的中伤并被赶出家门。苏菲亚也为反抗父亲强迫她嫁给布利菲而离家出走。他们逃往伦敦,历经磨难,终于成婚。小说结构完整,悬念设置巧妙,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机智精练,且每卷第一章是一篇独立的散文,大都是文论性质的,阐述作者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见解。作者把这种体裁叫作“散文体的滑稽史诗”。它们的共同点是反映的生活面广阔,以普通人为描写对象,富有滑稽、幽默、讽刺的成分。
        歌德(1749—1832) 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悲剧《哀格蒙特》,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仅次于《浮士德》的巨著)和《浮士德》,以及被称为“市民牧歌”的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歌德作,书信体小说。写少年维特爱上一个已和别人订婚的名叫绿蒂的姑娘,引起维特很大的痛苦,他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是也失败了。因为他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对生活感到无望,终于自杀。小说通过维特和绿蒂之间的不幸的爱情和维特的社会经历,反映出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揭露和批判了正在衰亡的封建社会里种种腐朽和虚伪的现象,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这部小说不只在德国,而且在欧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到18世纪末,它已被译成俄、英、法、意等十多个国家的语言。
        《浮士德》(1808—1831) 诗剧,德国歌德作,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影响的作品之一。共两卷,长达12 000余行,据16世纪民间传说写成。写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以自己的灵魂换得魔鬼墨菲斯托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欢乐、痛苦、神游等各个阶段和变化,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应当是为生活和自由而战斗。作品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席勒(1759—1805) 与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代表作是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华伦斯坦》(全剧为三部曲:《华伦斯坦的阵营》、《皮柯乐米尼父子》、《华伦斯坦之死》)和《威廉·退尔》。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发明了避雷针。曾参与《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参与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表现了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方式上与古典主义对立,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其不足是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体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使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在揭露私有制罪恶的同时,带上乌托邦的色彩。
        拜伦(1788—182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未完成的巨著抒情叙事长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唐璜》(1819—1924) 政治讽刺长诗,英国诗人拜伦作。原定写25章,实际写成16章和17章的一小部分,共约1.6万行。作者以传说中的西班牙青年贵族唐璜为主人公,描写他在希腊、俄国、英国等地的经历,反映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诗中尖锐抨击以神圣同盟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势力和君主政体,讽刺上层社会的虚伪,谴责对异族的侵略和压迫,但有时也流露悲观情绪。
        雪莱(1792—182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西风颂》、《云》、《致云雀》等;还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1795—1821) 英国诗人。抒情诗很优美,著名的有《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还运用希腊神话题材写过两首长诗《安狄米恩》和《许佩里恩》。
        雨果(1802—1885)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他的全部作品,都把仁爱当作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和哲理性历史小说《九三年》。
        《巴黎圣母院》(1831) 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小说,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雨果著。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对吉卜赛少女爱斯梅哈尔达产生邪念,指使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劫持她。骑兵队长法比斯将她救下,并赢得她的爱情。他们幽会时,克罗德行刺法比斯并嫁祸于少女,致使她被判死刑。加西莫多救出她,藏于圣母院,终被克罗德劫去交给官兵。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克罗德从楼顶推下摔死,自己则自尽于少女遗体旁。巴黎圣母院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15世纪巴黎的心脏,同时也是小说情节线索的集结点。书中对教堂钟声所作的淋漓尽致的描绘,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钟声使全城活跃,使遭人唾弃的撞钟人加西莫多暂时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
        《悲惨世界》(1862) 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小说,雨果最重要的作品。描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窃一块面包被判刑,经历了19年的苦役生活。出狱后受到主教的感化,一心为善,终于成为大企业主和市长,但始终未能见容于统治者,几遭困厄,最后在孤独中死去。作品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前后法国的社会生活和革命斗争,再现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命运,揭露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和虚伪,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国的父子作家 大仲马、小仲马。
        大仲马(1802—1870)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最著名的是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又名《三剑客》)、《基度山伯爵》(又名《基度山恩仇记》)和《黑郁金香》。
        《基度山伯爵》(1844—1845) 一译《基度山恩仇记》,长篇小说,大仲马著。法国波旁复辟王朝时期,青年水手邓蒂斯遭诬陷,蒙冤被囚14年。逃出牢狱后,按狱友提供的线索,在一座名叫基度山的小岛上找到大批珍宝。他化名基度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逐一惩罚了陷害者,后扬帆而去,不知所往。小说以异乎寻常的传奇人物,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成为大仲马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个火枪手》 一译《三剑客》,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作。小说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的矛盾为背景,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描写几个火枪手的冒险经历和宫廷中的钩心斗角。阿托斯的稳重老练,波托斯的大胆鲁莽,拉米斯的足智多谋与风度翩翩,都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被勾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华盛顿·欧文(1783—1859) 著名作家,被称为“美图文学之父”。他的散文小说集《见闻札记》描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摆脱了英国文学传统的束缚。
        惠特曼(1819—1892) 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被公认为是美国的“诗歌之父”。在艺术上,他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创立了新的风格。代表作有《草叶集》(诗歌总集)。名为“草叶集”,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草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遐想和希望。作品还有著名诗篇《哦,船长!我的船长!》。
        《格林童话》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俗称。德国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共同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格林童话》是欧洲搜集、编写最早,篇幅最多,系统性最强的一部童话集。
        《木偶奇遇记》(1881) 意大利作家科洛迪(1826—1890)创作的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在这部充满奇异幻想的作品中,一个名叫皮诺曹的木偶孩子,因顽皮到处惹祸,屡遭险境,但每次又都能顺利地脱离危险。他不爱学习,总爱撒谎,然而每说一次谎话,鼻子就长一截。后来,他竟变成了一头驴子。在仙女妈妈的关爱下,他下决心改掉了说谎话的坏毛病,认真学习,勤奋劳动,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作品寓教于乐,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裴多菲(1823—1849) 勾牙利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是《自由与爱情》、《自由颂》。他的长诗《使徒》被誉为“诗人思想辞典”。
        现实主义 19世纪欧洲文艺中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19世纪30年代首先兴起于法、英等国,后迅速发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艺上的反映。主要有三方面特征:①较为广阔而真实地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复杂而丰富的生活图景,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永存的怀疑;②形象地描绘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发展和衰亡的过程,深刻地暴露社会的黑暗,无情地批判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生动的材料;③成功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扩大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的范围。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等。1934年,苏联文艺界在制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主义态度和方法,揭露并批判社会黑暗和腐朽的作品和作家,称为“批判现实主义”。这种流派的划分以前为中国学术界所沿用,现在都统称为“现实主义”。
        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1783—1842)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深刻表现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
        《红与黑》(1830) 长篇小说,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司汤达作,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主人公青年于连,平民出身,梦想做个拿破仑式的人物,但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能达到目的,而他所属的平民阶层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又受到鄙视。他凭借黑袍僧侣教会和红袍军界贵族的势力,甚至借助于市长夫人及贵族女儿的恋情作为阶梯,力图跻身上流社会。但最后在权贵之间的倾轧阴谋中,因枪伤市长夫人,被送上断头台。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王朝复辟时期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矛盾。
        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是他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由91部小说组成,写了2 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其中的《高利贷者》、《驴皮记》、《夏培上校》、《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人间喜剧》(1848) 鸿篇巨制,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受但丁《神曲》(原名《神界喜剧》)启示,改为今名。以编年史方式,广泛反映l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金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动力,出场人物2 000余人。共分三大类。(1)风俗研究,其中又包括:“私人生活场景”,如《高利贷者》、《三十岁的女人》、《高老头》等;“外省生活场景”,如《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巴黎生活场景”,如《贝姨》、《邦斯舅舅》等;“军事生活场景”,如《舒昂党人》等;“政治生活场景”,如《一件黑暗的勾当》等;“乡村生活场景”,如《乡村医生》、《农民》等。(2)哲理研究,如《驴皮记》等。(3)分析研究,如《婚姻生理学》等。原计划写137部,实际完成90余部。
        《高老头》(1834) 长篇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一部。法国巴尔扎克作。描写靠投机买卖起家的高里奥为了满足两个爱女的奢侈生活,不惜耗尽财产,牺牲一切,结果却被女儿遗弃,在孤独痛苦中死去。同时叙述青年拉斯蒂涅在追求巴黎资产阶级享乐生活中逐渐堕落。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的遭遇,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道德堕落的根源。
        《欧也妮·葛朗台》 长篇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一部。法国巴尔扎克作(1833)。描写依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全城首富的葛朗台,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破坏女儿欧也妮的爱情,并剥夺她的财产继承权。作者通过葛朗台的一生,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仲马(1824—1895)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小说家大仲马之子。著有剧本《茶花女》(先写成同名小说)、《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等20余部,对资产阶级的社会风习、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等作了较细致的描绘,并主张以资产阶级改良观点来解决当时社会的若干问题。对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起过一定作用。
        《茶花女》(1848) 长篇小说,小仲马著。写贫苦出身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在巴黎成了“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她与青年阿尔芒真诚相爱,阿尔芒的爱情使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后在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下,为了阿尔芒的前程和家庭声誉,忍痛与之断绝关系。后来,阿尔芒用实际行动报复茶花女的“背叛”,茶花女受了刺激,抱病而亡。小说哀怨动人,极能打动读者。
        福楼拜(1821—1880) 法国19世纪中叶的现实主义作家。作者的小说创作因强调“科学精神”,追求精确的描写和纯客观的分析而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和启迪了后来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历史小说《萨朗波》,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布瓦尔和佩库歇》(未完成)等。
        《羊脂球》(1880) 莫泊桑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在普法战争期间,一位叫羊脂球的法国妓女,为了解救被普鲁士军官扣留在小客店中的法国旅客,不得不委身于普鲁士军官,而那些“体面人”得救后却对她表示冷落和鄙视。故事以羊脂球的故事揭露了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法国军队的腐败与无能,同时也谴责了绅士们的自私与伪善,表现了对被凌辱的底层人们的同情与尊敬。
        狄更斯(1812—1870)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第一部杰作)、《艰难时世》和《双城记》、《奥利佛游记》(又名《雾都孤儿》),带自传成分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最大的特点是常用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大卫·科波菲尔》 长篇小说,英国作家狄更斯作(1850年)。带自传性。主人公大卫早年丧母,受继父虐待,被迫独立谋生,经过奋斗,终于成为名作家。书中通过大卫的遭遇,描绘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和冷酷,对贫民的困苦生活和童工所受的残酷待遇表示同情。
        《雾都孤儿》(1938) 长篇小说,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写富人的弃婴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在济贫院,生长在教区“婴儿所”,小小年纪就到棺材铺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弗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弗,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弗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后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弗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摆脱悲惨命运。狄更斯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当时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下层社会的种种黑暗,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虎狼本质。语言诙谐、幽默。
        《双城记》(1859) 长篇小说,狄更斯著。达尼是在伦敦自食其力的法国贵族后裔,卡尔顿是一个有才华但愤世嫉俗的英国律师,他们外貌相似,但性格完全不同,却都爱上了露西。露西的父亲曼奈特医生也是法国人,曾以政治犯身份入狱18年,释放后与女儿一起定居伦敦。露西爱上了达尼,两人经医生同意后结婚。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达尼因为其家族背景而被捕,医生利用其老政治犯的威望拯救被囚禁的达尼。新获自由的达尼很快又因被曾帮助过曼奈特医生的德法奇夫人——一个坚定的女革命者检举而重新入狱。她在法庭上递交了关键性的证据——医生在狱中所写的秘密文件,证明达尼就是埃弗蒙德家族的后裔,法庭判决达尼死刑。后来爱慕露西的卡尔顿来到巴黎,潜入监狱,顶替达尼被处死,而达尼一家则得以逃出法国。作者既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又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盲目的群众运动。
        萨克雷(1811—1863) 英国小说家。擅长用讽刺手法勾勒社会面貌。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还有杂文《势利者集》。
        《名利场》(1847) 长篇小说,英国作家萨克雷作(1847年)。出身贫寒的少女蓓基,凭借美貌不择手段地勾引男人,猎取金钱,力图跻身上流社会,最后声名狼藉,穷困潦倒。而富家女爱米丽亚天真幼稚,倾心于纨绔子弟乔治,乔治战死后仍痴情地为其守寡,备受艰辛,直到目睹乔治生前勾引蓓基私奔的信件才醒悟。小说通过两个女人的人生之路,逼真地描绘出一个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的名利场,语言犀利辛辣。
        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1820—1849,1847年写出了《艾格妮斯·格雷》)。
        夏洛蒂·勃朗特 (1816—1855)英国著名女作家。代表作《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简·爱》(1847) 长篇小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作。孤女简·爱自幼寄居舅母家,受尽虐待而不屈,后被送入贫民寄宿学校,身心受到摧残,长大后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应聘去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她的自强自尊的性格博得了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几经周折终于结婚。小说文笔精致,心理刻画细腻。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英国三大女诗人”之一。《呼啸山庄》是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以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她继拜伦之后无人可比的强烈的情感、忧伤和大胆震撼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作品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呼啸山庄》(1847) 长篇小说,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呼啸山庄主人恩肖收养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恩肖之女凯瑟琳相爱,遭到凯瑟琳之兄亨德雷的仇视和阻挠。后因凯瑟琳接受阔少爷林顿的求婚,希斯克利夫愤然离去。三年后他致富归来,决意复仇,凯瑟琳病逝后,他变本加厉地报复恩肖和林顿两家。最后在对凯瑟琳的痛苦追思中死去。作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幻想。
        哈代(1840—1928) 19世纪末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对人民的贫穷和不幸充满同情,对资产阶级的虚伪作了深刻的揭露。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姊妹篇,后者叙述农村青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想上大学,将来做一个教师理想破灭的故事),名为“威塞克斯小说”的一系列小说——《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
        《德伯家的苔丝》(1891) 长篇小说,悲剧作品,哈代著。讲述原本纯洁美丽的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无时不遭到伪和恶的打击。她在踏上社会之初就被恶少奸污,还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后来她在一个牛奶场当女工,与青年克莱相爱。成婚之夜,她出于忠诚与热爱,向克莱倾诉了往事,克莱貌似开明,但不能摆脱社会礼法和习俗的偏见,对苔丝的遭遇不仅不表同情,反而将她遗弃。几经曲折,苔丝出于激愤,杀死了恶少,自己也被法院判处了绞刑。作者深切同情苔丝不幸的命运,公开向英国资产阶级道德发出挑战。
        伏尼契(1864—1960) 英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爱尔兰。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牛虻》。
        《牛虻》(1897) 长篇小说,伏尼契著。描写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斗争,揭露天主教会的伪善,塑造了绰号牛虻的革命者的形象。
        海涅(1797—1856) 德国杰出的诗人、政论家。主要作品有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诗歌集》等。
        普希金(1799—1837) 俄国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主要作品有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囚徒》,小说《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 诗体小说,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俄国诗人普希金作。贵族青年奥涅金因自私和虚荣,拒绝了地主小姐塔吉雅娜的爱情,又出于个人意气,故意调戏好友连斯基的未婚妻,并在决斗中杀死连斯基。后远走他乡。六年后偶遇已成贵妇的塔吉雅娜,萌生热烈的爱情,却遭拒绝。奥涅金鄙视上流社会的庸俗,但他远离人民,生活缺乏目的,精神空虚,反映出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后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的人”典型。小说广泛地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的图画,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果戈理(1809—1852)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外套》(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对小职员的欺压和凌辱,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命运的一篇杰作)、戏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其第二部被作者毁掉)。
        《钦差大臣》(1836) 喜剧,果戈理著。一译《巡按》。纨绔子弟赫列斯塔可夫路过某县,被县城的官吏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他将错就错,以钦差自居,诈骗了县城的官吏和商人们。剧本通过对赫列斯塔可夫和外省官僚们的喜剧性嘲弄,描绘了一幅沙皇统治下官场生活的丑恶图景,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
        《死魂灵》(1842) 长篇小说,果戈理的杰出作品。小说通过帝俄文官乞乞科夫为了收买死魂灵(即已死,但户口尚未注销的农奴),骗取押款,遍访某城四郊地主的故事,揭露农奴改革前俄国地主贵族的愚昧懒惰、贪得无厌,外省官吏的昏庸腐朽。作者在主人公乞乞科夫身上反映出新兴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特征。
        屠格涅夫(1818—1883) 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成名作是游记体故事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有《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其中,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中的罗亭和《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都是“多余的人”的形象。《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罗亭》(1856) 长篇小说,屠格涅夫著。主人公罗亭是俄国19世纪贵族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能言善辩,赢得周围青年人的崇拜;但他意志薄弱,远离人民,终致一事无成。是俄国文学史上“多余的人”形象之一。
        《父与子》(1862) 屠格涅夫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描写19世纪50年代俄国农奴制度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新的一代,同代表父辈的贵族自由主义者基尔沙诺夫兄弟在思想上发生冲突。巴扎洛夫否定贵族阶级的一切准则,提倡自然科学,但他远离人民,思想上是个虚无主义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杰出作家和活动家。代表作是在狱中写的长篇小说《怎么办》。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国19世纪文坛上的天才作家,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长篇小说《罪与罚》是他的代表作。
        《罪与罚》(1866) 长篇小说,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帝俄社会中备受贫困的折磨,精神抑郁。他杀死放高利贷老妇,行凶后内心历尽痛苦,终于自首,最后在基度教思想的影响下得到“新生”。小说一方面描绘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暴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作家,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有《托尔斯泰全集》(共90卷,约6 000万字,囊括了19世纪以前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学体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3部长篇小说最负盛名。
        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长篇巨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题材,描写俄国人民反对法军的斗争,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生活动态。作者在书中描写了贵族青年安德烈、比埃尔、娜塔莎等人在战争年代中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同时也揭露了贵族社会的腐朽无能。书中还描写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等人的活动。全书篇幅浩大,结构严谨,人物多达五百五十余人,大多性格鲜明。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长篇小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描写贵族妇女安娜因为丈夫大官僚卡列宁冷酷庸俗,自私自利,于是爱上军官渥伦斯基,遭到卡列宁和贵族社会冷酷虚伪的道德压力,终于自杀的悲剧。小说同时还描写贵族地主列文想在宗法制社会基础上改善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结果幻想破灭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生活遭遇,反映出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俄国社会的矛盾,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批判。小说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露,对人物心理过程的精辟分析,以及写景状物的技巧,在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与它相比。
        《复活》(1889—1899) 长篇小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叙述贵族涅赫柳多夫在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杀人的妓女喀秋莎·玛丝洛娃就是早年被他引诱、抛弃以致堕落的农奴女儿。涅赫柳多夫为了减轻“良心”的谴责,决心营救喀秋莎,一直跟踪到她的流放地。最后在忏悔中求得精神上的“复活”。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抨击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揭露沙皇政府的法庭、监狱和教会的丑恶面目,同时也表现了道德自我完善、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观点。本书比托尔斯泰过去的任何作品都更为深刻地指明了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占有制。
        《装在套子里的人》(1898) 世界短篇小说杰作,俄国契诃夫著。描写中学教师别里科夫谨小慎微、害怕变动、仇视一切新事物的保守特性。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沙皇警察制度下社会生活的停滞和死气沉沉。小说最后通过主人公的死暗示:别里科夫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产物,装在套子里的生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这种生活并未因别里科夫的死而宣告结束。“套中人”或别里科夫已成为这类人物的同义语。
        易卜生(1828—1906) 挪威剧作家,被誉为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之父。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1879) 一译《娜拉》,易卜生最著名的剧本。写娜拉为救治丈夫海尔茂的病,瞒着丈夫模仿她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海尔茂发觉后,害怕这种触犯法律的行为会损害自己的名誉地位,竟斥责妻子下贱无耻。娜拉看清了丈夫的卑鄙自私和自己被视为玩物的屈辱处境,毅然离家出走。剧本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伦理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是问题剧的代表作之一。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名《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1852) 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1811—1896)的著名长篇小说。描写美国肯塔基州的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还债,决定把自己的几个黑奴卖掉。其中就有逆来顺受、对主人忠心耿耿的汤姆。他被转卖后因救了小女孩伊娃的命,孩子的父亲将汤姆买来当了家仆,不久,小女孩突然病死,父亲根据小女儿生前愿望,决定将汤姆和其他黑奴释放。可是当还没有来得及办妥释放的法律手续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此后汤姆又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他把黑奴当作“会说话的牲口”,任意鞭打,横加私刑。汤姆默默忍受,仍然没有想到要为自己找一条生路,仍奉行做一个正直人的原则。后来,莱格利怀疑汤姆帮助两个女奴逃走,把汤姆捆绑起来,严刑鞭打。但是汤姆最后表现出了他对奴隶主的反抗,什么都没说。在汤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谢尔比的儿子乔治赶来赎买汤姆,但已迟了,汤姆已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乔治就地埋葬了汤姆,回到家乡肯塔基后,乔治就以汤姆叔叔的名义释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见汤姆叔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起你们的自由。”作品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写一个为逃避“体面”“规矩”生活与父亲殴打的白人少年哈克,和一个为逃避被买卖命运的黑奴吉姆,在结伴逃亡过程中,历尽艰难,终得自由的故事。小说用流浪历险的体裁,诙谐幽默的笔调,写两人在密西西比河上一路漂流逃亡的遭遇和见闻,展示了广阔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欧·亨利(1862—1910) 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著名的短篇有《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二十年后》等。通过对美国社会的片断描写,暴露上流社会的虚伪丑恶,对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唯一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反映美国垄断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掠夺。
        左拉(1840—1902) 法国作家,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1871—1893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鲁贡——玛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萌芽》是左拉的代表作。
        《萌芽》(1885) 长篇小说,左拉代表作。描写法国北部矿工因资本家残酷剥削,无法生活,遂举行大罢工,后来罢工发展为饥饿暴动。由于矿工们的斗争带自发性,缺乏坚强领导,最后失败。作者在书中揭露资产阶级的残酷及其生活的糜烂,显示出工人们在斗争中的力量。
        凡尔纳(1828—1905) 法国作家,科幻小说的鼻祖之一。他的主要成就是总名为《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系列科幻与惊险小说。其中最著名、最为读者所喜爱的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蓓根的五亿法郎》、《烽火岛》、《喀尔巴阡古堡》等。作者善于将现实和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大胆丰富的想象、新奇神秘的场景、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是科学散文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简·奥斯汀(1775—1817) 英国女小说家,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有《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等。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被称为“世态小说”,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
        《傲慢与偏见》(1813) 长篇小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著。豪门子弟达西爱上聪明活泼、出身小地主家庭的伊丽莎白,但伊丽莎白对他的傲慢产生偏见,甚至拒绝他的求婚。故事主要在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之间展开,最后误会冰释,两人结为夫妇。小说的语言技巧、对白运用及情节构思颇为精致。
        《爱丽丝漫游奇境》(1865)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兼童话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笔名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的一部中篇童话名著。故事写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在打瞌睡时,突然看见一只穿衣服的白兔跑过去,爱丽丝跟着兔子跌进了一个黑洞后所经历的一连串奇特的遭遇。这部童话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高峰。
        《福尔摩斯探案集》 英国著名侦探作家柯南道尔(1859—1930)的系列侦探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血字的研究》、《回忆录》、《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最后致意》等,都是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以华生作陪衬,解决各种疑案。柯南道尔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他把自己所学的化学、解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运用于福尔摩斯这一艺术形象塑造上。福尔摩斯实际上是马车、煤油灯、电报传递时代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进行破案的冒险英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场面紧张惊险,依靠逻辑推理破案,创立了推理侦探小说流派。
        王尔德(1854—1900) 英国唯美派的代表作家、戏剧家、诗人,著有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其中以《快乐王子》最为有名。代表剧作是《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和《理想的丈夫》。
        萧伯纳(1856—1950) 英国20世纪现实主义剧作家和评论家。主要剧作有社会问题剧《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喜剧《窈窕淑女》(又名《卖花女》)、《伤心之家》。历史剧《圣女贞德》演出成功后,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剧作富于创新精神,语言机智幽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
        劳伦斯(1885—1930) 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福斯特(1879—1970)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家。代表作是小说《霍华德庄园》和《印度之行》。
        罗曼·罗兰(1866—1944) 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英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长篇小说《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
        《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 长篇小说,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共十卷,描写平民出身的德国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克利斯朵夫有音乐天赋,经过刻苦学习,成为卓越的作曲家。他竭力想革新音乐,同国内保守势力发生冲突,终于被迫离开故乡,来到法国,然而,法国的社会环境同样不利于真正艺术的发展。为了创造新艺术,克利斯朵夫再次向消极势力展开斗争,并在斗争中找到少数同道,一度还接近工人运动。但由于他始终采取个人奋斗的方式,终得不到什么结果,晚年专心创作宗教音乐,在孤独和宁静中死去。
        《母亲》(1903—1906) 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作。反映俄国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通过塑造青年工人巴维尔·符拉索夫和他的母亲彼拉盖雅·尼洛芙娜的形象,表现俄国工人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参加实际斗争并逐渐提高觉悟的过程,是俄国最早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小说。1926年苏联根据此小说摄制成同名故事片。
        阿·托尔斯泰(1883—1945) 苏联著名作家(俄国时期已经成名)。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至国内战争时期复杂阶级斗争的背景上描写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出了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探索中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苦历程。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创作主要以顿河地区的斗争生活为题材,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1926—1940) 长篇小说,共有4卷,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著。反映了1912-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苏俄国内战争期间,顿河哥萨克地区新旧事物的冲突和尖锐的阶级斗争,着重描写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彷徨、动摇。通过主人公的活动及其与周围人物的关系表现人民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命运。小说画面广阔,气势磅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是苏联文学中的史诗式作品。
        法捷耶夫(1901—1956) 苏联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泛滥》、《逆流》和长篇小说《毁灭》,它们都以国内战争为题材,以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代表作是《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1945) 长篇小说,法捷耶夫著,分前后两部。第一部描写德寇进逼克拉斯诺城时,青年酝酿建立近卫军的过程;第二部描写近卫军在党的领导下,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后来由于叛徒出卖,绝大部分队员被捕后英勇就义,仅8人幸免于难。小说塑造了奥列格、邬丽娅等英雄形象,显示出卫国战争时期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
        叶赛宁(1895—1925) 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的抒情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亡灵节》、抒情组诗《波斯抒情》和长诗《安娜·斯涅金娜》。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马来狂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传记《三位大师》(指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伟大的悲剧》一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品精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家棫译)。
        伏契克(1903—1943) 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作是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
        《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 长篇特写,伏契克著,在德国法西斯的监狱中秘密写成。通过对狱中敌对双方两个营垒的具体描写,揭露了法西斯监狱惨无人道的暴行和法西斯匪徒野兽般的狰狞面目,刻画了狱中宁死不屈的英雄集体,塑造了一位“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战斗,为了欢乐而死”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拉格洛芙(1858—1940) 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瑞典作家。代表作是举世闻名的长篇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获19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骑鹅旅行记》(1906) 长篇童话小说,瑞典女作家拉格勒夫(1858—1940,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一译《尼尔斯历险记》。写瑞典南部乡村的一个14岁男孩尼尔斯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骑在鹅背上,几乎游遍瑞典的奇异经历。在旅行中,他看到了自己的祖国的旖旎风光,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各地许多朋友,听了许多故事传说,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并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由于尼尔斯的心变得善良了,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恢复了原形,而且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责任感且勤劳的大男孩。
        美国现代小说三巨头 德莱塞、海明威和福克纳。
        德莱塞(1871—1945) 美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又名《珍妮·葛哈德》)、《欲望三部曲》(由《金融家》、《巨人》、《斯多噶》三部长篇小说组成)《天才》和《堡垒》。代表作是长篇《美国的悲剧》(1925),小说描写一个穷女工的不幸遭遇,深刻表明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劳动人民悲剧的根源。
        《嘉莉妹妹》(1900) 长篇小说,德莱塞著。描写美貌天真的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由做推销员的情妇到与酒店经理同居并私奔,最后因偶然的机会成了名演员仍感到惆怅、空虚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底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
        海明威(1899—1961) 美国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充满了忧郁、空虚和茫然的情绪。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又名《战地春梦》)是他的代表作,和另一长篇《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主题都是反战。还有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1952) 中篇小说,美国海明威作。小说歌颂了一位老渔民桑地亚哥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的非凡毅力,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伟大精神。人们把桑地亚哥看作是美国文学中“硬汉”家族的巨匠,海明威也因此树立了文坛硬汉的形象,成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太阳照样升起》(1927) 长篇小说,海明威著。写一对“一战”后流落在欧洲的青年男女憎恨战争,无法消除心中创伤,心情苦闷迷惘的状态,反映大战后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绝望心情。
        《永别了,武器》(1927) 海明威的代表作。虽然主题是反对战争,但也是一部爱情悲剧。描写美国军官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表达了对战争憎恶的感情。
        《飘》(又名《乱世佳人》,1936)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的经典名著,美国文学中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曾获普利策奖。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南方某庄园主之女郝思嘉骄纵任性,求爱于阿希礼,遭拒绝;但受到白瑞德的爱慕。南北战争结束后,白瑞德归来,两人终于结婚,但郝思嘉一直暗中爱着阿希礼。白瑞德发现妻子与别人往来,加之爱女骑马摔死,心灰意冷,愤然出走,郝思嘉深感人事茫茫,情恨绵绵。被遗弃的她站在浓雾弥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并期盼着美好明天的到来。小说反映了爱尔兰民族对红土地的深切挚爱之情。
        《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美国作家塞林格(1919— )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写少年考尔菲尔德因对传统陈规的不满,在被学校第四次开除后,竟在纽约市内逛荡了一天两夜,经历了种种荒唐,却也真正看到了社会的丑恶和伪善。最后回到家里,若有所悟地对妹妹说他幻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免麦田里嬉耍的孩子们在狂奔中坠下悬崖。小说反映了美国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精神上的空虚和苦闷。
        《荆棘鸟》(1977)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1937— )所作的一部家世小说,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作品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了牧场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貌的少女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小说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反映了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因此产生的冲突。作品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因而作品一经出版,便畅销不衰。
        加缪(1913—1960)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作家,195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局外人》和长篇哲理小说《鼠疫》。作者用回忆过去代替眼前的现实,用内心感受代替实际行动,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
        乔伊斯(1882—1941) 一译乔埃斯,爱尔兰作家(1921年爱尔兰从英国独立)。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1922) 长篇小说。作品借用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为框架,写犹太人布鲁姆及妻子莫莉和青年作家斯蒂芬一昼夜的活动和意识流动过程,表现出“现代人”的内心琐屑、人格分裂与道德沦丧。全书运用大量典故、神话和多种语言、多种文体以及时空倒错、视角变换等手法,用词奇特,含义隐晦。
        约翰·福尔斯(1926— ) 当代英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他的《收藏家》、《大法师》(又名《魔术师》)以及《法国中尉的女人》已经成为当今英美大学英语系20世纪英国小说课程的读物。代表作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用令人惊叹的笔法模仿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文体,从语言、对话、细节以及环境上,都精确地描摹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神韵。
        《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约翰·福尔斯代表作,长篇小说。写贵族青年查尔斯跟资本家的女儿欧内斯蒂娜(即他的未婚妻蒂娜)正在散步,发现了镇上居民人人皆知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一个被法国中尉引诱失身后遭抛弃的女人。查尔斯被萨拉的神秘和真实的野性深深吸引,提出帮助萨拉离开莱姆镇,到埃塞特去重新开始生活。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解除婚约,但当他赶回埃赛特时,却发现萨拉已经不告而别。双重打击笼罩了他:蒂娜的父亲逼迫他在撕毁婚约的文件上签字,他已经身败名裂;但是让他更伤心的则是萨拉的离去。她为什么在引诱了他之后又悄然而去呢?小说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尾。
        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 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剧作家,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荒原》描写了物质世界使人的精神世界毁灭的可怕情景,被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西方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杰作。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均未完成),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地洞》等。多描写人的孤独以及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面前的渺小,带有浓厚的神秘气息。常把现实生活的细节和幻想情境交织在一起,用假定的场景、荒诞无稽的情节凸现人们的某种普遍生存处境和内心状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