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画师
从前,有一个国王,长得身高体壮, 只是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一天,他召来三位有名的画师给他画像。
第一个画师,把国王画得双目炯炯有神,两腿粗壮有力,而且膀大腰圆,英俊威武。国王看过画之后, 气愤地说道:“这是个善于逢迎的家伙。”他叫卫兵把这位画师推出去斩首。
第二位画师,按照国王原来的样子画得逼真如实, 国王看过画像之后,又是一脸怒气,说:“这叫什么艺术!”叫卫士把这位画师的头也砍了。
轮到第三位画师了。他把国王画成正在打猎的样子:手举猎枪托在瘸腿上,一只眼紧闭着瞄准前方。国王看了十分高兴,奖给他一袋金子,誉他为“国内第一画师”。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漫长而愚昧、残酷的世纪,建立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东方封建王朝更具有极端的专制和残暴性。这篇阿拉伯寓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露了封建暴君的血腥罪行与丑恶嘴脸。
寓言中的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半身残废,又跛又眇,却要画师为他画像,供万民瞻仰。这件事本身便说明了国王是个浅薄狂妄、不知自丑的家伙。三个画师逐个奉命画像,结果两人被砍头,第三人得赏,天壤悬殊的不同结局完全与画技优劣无关,仅仅取决于国王一时的喜怒。正是:“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在国王眼里, 臣民的生命不过是蝼蚁草芥罢了。两位画师的惨死,无情地控诉了最高封建独裁者的暴虐、灭绝人性;而他对第三个画师的恩宠赏赐,则暴露了昏君灵魂的另一个丑恶的侧面。
国王杀第一个画师,是因为恼怒他把自己画成了另外一个人;将第二个画师斩首,是因为画师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实绘出了国王的瞎眼和瘸腿;最后那位画师之能免祸得赏,是因为他既描绘了国王的尊容,又恰到好处地掩盖了他刺目的生理缺陷。这就充分揭示出:国王不仅十分残忍,而且极为虚伪。他口里说不要“逢迎”,心里要的正是不露痕迹的矫饰和高明的美化。三个画师两死一生的悲喜剧,形象地再现了“伴君如伴虎”、“君恩无是非”的历史真实,对东方君权的至高无上、逆情悖理作了深刻的揭露。
三个画师在国王面前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当会引起读者的不同反应。第一个画师把国王画得“英俊威武”,确是蓄意逢迎,尽管死得冤枉,然而媚态可厌;第二位画师真实地画出国王的本来面目,身虽横死而勇气令人钦敬;第三个呢,人们既赞叹他的机智聪明,又不免有憾于他的圆滑,对他获得的“第一画师”的桂冠更有滑稽之感。当然,他那别出心裁的画法、显然是在眼前血的恐怖下保全性命的应急之举,同样是帝王淫威逼迫的产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封建君主草菅人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顶顶王冠都成了历史橱窗里的陈列品。但是,反民主、反理性的封建意识残余至今远未绝迹。有的人依然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唯我独尊的哲学;也有的人在权势面前腰折腿软、丑态百出……这些人都应当把《三个画师》当作镜子,认真清除自己脸上和心中的污垢。
这篇寓言层次清晰、简练集中。全文虽按三个画师出场的顺序来写,但故事的发展起伏摇曳,毫不板滞。你看:第一个画师献媚被斩,第二个如实写真却也招怒丧身,第三个该是左右为难了,却又出奇制胜,全身得赏。尺幅之内,波澜迭起,作者以两次“突转”和出人意料的结尾显示了结构的匠心,增添了寓言的艺术魅力。
第一个画师,把国王画得双目炯炯有神,两腿粗壮有力,而且膀大腰圆,英俊威武。国王看过画之后, 气愤地说道:“这是个善于逢迎的家伙。”他叫卫兵把这位画师推出去斩首。
第二位画师,按照国王原来的样子画得逼真如实, 国王看过画像之后,又是一脸怒气,说:“这叫什么艺术!”叫卫士把这位画师的头也砍了。
轮到第三位画师了。他把国王画成正在打猎的样子:手举猎枪托在瘸腿上,一只眼紧闭着瞄准前方。国王看了十分高兴,奖给他一袋金子,誉他为“国内第一画师”。
——阿拉伯寓言(选自吴秋林编《外国民间寓言选》)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漫长而愚昧、残酷的世纪,建立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东方封建王朝更具有极端的专制和残暴性。这篇阿拉伯寓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露了封建暴君的血腥罪行与丑恶嘴脸。
寓言中的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半身残废,又跛又眇,却要画师为他画像,供万民瞻仰。这件事本身便说明了国王是个浅薄狂妄、不知自丑的家伙。三个画师逐个奉命画像,结果两人被砍头,第三人得赏,天壤悬殊的不同结局完全与画技优劣无关,仅仅取决于国王一时的喜怒。正是:“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在国王眼里, 臣民的生命不过是蝼蚁草芥罢了。两位画师的惨死,无情地控诉了最高封建独裁者的暴虐、灭绝人性;而他对第三个画师的恩宠赏赐,则暴露了昏君灵魂的另一个丑恶的侧面。
国王杀第一个画师,是因为恼怒他把自己画成了另外一个人;将第二个画师斩首,是因为画师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实绘出了国王的瞎眼和瘸腿;最后那位画师之能免祸得赏,是因为他既描绘了国王的尊容,又恰到好处地掩盖了他刺目的生理缺陷。这就充分揭示出:国王不仅十分残忍,而且极为虚伪。他口里说不要“逢迎”,心里要的正是不露痕迹的矫饰和高明的美化。三个画师两死一生的悲喜剧,形象地再现了“伴君如伴虎”、“君恩无是非”的历史真实,对东方君权的至高无上、逆情悖理作了深刻的揭露。
三个画师在国王面前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当会引起读者的不同反应。第一个画师把国王画得“英俊威武”,确是蓄意逢迎,尽管死得冤枉,然而媚态可厌;第二位画师真实地画出国王的本来面目,身虽横死而勇气令人钦敬;第三个呢,人们既赞叹他的机智聪明,又不免有憾于他的圆滑,对他获得的“第一画师”的桂冠更有滑稽之感。当然,他那别出心裁的画法、显然是在眼前血的恐怖下保全性命的应急之举,同样是帝王淫威逼迫的产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封建君主草菅人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顶顶王冠都成了历史橱窗里的陈列品。但是,反民主、反理性的封建意识残余至今远未绝迹。有的人依然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唯我独尊的哲学;也有的人在权势面前腰折腿软、丑态百出……这些人都应当把《三个画师》当作镜子,认真清除自己脸上和心中的污垢。
这篇寓言层次清晰、简练集中。全文虽按三个画师出场的顺序来写,但故事的发展起伏摇曳,毫不板滞。你看:第一个画师献媚被斩,第二个如实写真却也招怒丧身,第三个该是左右为难了,却又出奇制胜,全身得赏。尺幅之内,波澜迭起,作者以两次“突转”和出人意料的结尾显示了结构的匠心,增添了寓言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