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与用人
论题解析
[解题]识人与用人(make use of personnel edge),是认识和安排人才的总称。具体讲,所谓识人就是要了解人,即对人的考察、识别、选择;其次是要善于发现人才。所谓用人是指管理组织者恰当地安排人员,使其尽可能充分地发挥体现自身的知识、能力与价值。
[析题]识人与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然是非常普遍的,但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只有懂得识人和用人,并且两方面兼顾,才可以创造出用人与被用的人的价值。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说明会识人与用人的人结果会如何,不会的人结果又会如何,这样,识人与用人的意义就被凸显出来了。你还可以从如何才能做到既能识人,又能用人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在识人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在用人的时候又要懂得鼓励别人,同时学会将识人与用人相结合,才能让被用者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等等。
[温馨提示]在写这个论题的议论文时,同学们要注意对识人与用人都要予以阐述,不得着重其中一点,而偏废另外一点。我们的目标是让别人更加清晰地懂得识人与用人两方面的结合才是最终效率和成绩的体现。同时,我们必须在写作中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渲染,才能够最终达到主题突出、论点鲜明的效果。
思路导引
现代社会对人才十分重视,不论在机关单位还是在企业中,管理者都十分注重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真正地让人才在岗位上发挥能量,为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识人与用人对于社会而言意义的重大不言而喻。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伯乐更是不常有。但是,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伯乐,在汪洋的人群中能够发现人才,在繁忙的事物中给予人才适合的岗位,让其发光发热,其实,这样的伯乐本身也是人才。我们也一直在讲要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如果一个能量不大的人被你发现而且创造出很大的能量的话,你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艺术才是最先进的,你的事业才会创造奇迹。反之自然会影响你的预期目标。
显然,作为用人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要把自己狭隘的观念带到其中去。当然,也有一些特殊人才需要特殊对待。认识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你心平气和而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即使是天才也不会立刻就显现能力给你看。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怎样从中发现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是关键。当然,发现了人才,又要为我所用,真正做到在你的安排下他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这样,两个方面才实现了完美的配合。
论点集锦
1.知才与用才都是高超的艺术。
2.善于用人是当代科学管理者的标志之一。
3.唯才是举是用人的理想境界。
4.自古成功者善用人。
5.善用人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6.懂得识别和使用人才能创造奇迹。
7.知人善用是高手。
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9.用人当知人短长。
10.不拘一格降人才。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惟其有才,是以似之。
—— 《诗经》
※匿人之善,斯为蔽贤。
—— (先秦)孔子
※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
—— (先秦)管子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 (先秦)晏婴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 (先秦)荀子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
—— (先秦)荀子
※人秉五材,修短殊用。
—— 《文心雕龙》
※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 (汉)刘向
※人有所忧,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 (汉)王充
※有粟不食,无益于饥;睹贤不用,无益于削。
—— (汉)桓宽
※唯才是举,我得而用之。
—— (三国)曹操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三国志》
※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
—— (唐)柳宗元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唐)吴兢
※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
—— (宋)欧阳修
※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之。
—— (宋)司马光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 《资治通鉴》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 《资治通鉴》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资治通鉴》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 (明)张居正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
—— (明)王夫之
※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 毛泽东
※意欲服人,唯才是用;意欲悦人,唯貌是取。
—— 〔美国〕约·戴维斯
※*要根据他们做过的事,而不只是根据他们说他们可能要做的事来选择他们。
—— 〔美国〕罗斯福
[事实论据]
*西邻五子,人尽其才
有一部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西邻,此人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常理看,这家人日子很难过。可是西邻有方,日子过得蛮不错。细一打听,原来他对自己的儿子各有安排:老大质朴,正好让他务农;老二聪慧,正好让他经商;老三目盲,正好让他按摩;老四背驼,正好让他搓绳;老五脚跛,正好让他纺线。这一家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患于食焉”。试想,如若西邻仅仅考虑残疾儿子的问题,不是把自己愁死了吗?但他转换一个思维角度,从用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他们所具有的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论题链接 ①特长②长与短
周公一沐三握发
熟悉古代周公的人,大概都记得他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的佳话。为了征集有利于治国的言论和经验,周公对进谏的人真正做到了礼贤。一次,周公正在沐浴,忽然通报有人进谏,周公不敢怠慢,赶紧穿上衣服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去见进谏者。他非常耐心地听取了进谏者的意见,把客人恭敬地送走,才又去继续洗澡。可刚一到水中,又有进谏者来访,周公又握着湿发去见客人。一连三次,周公都是这样会见了客人。而更多的时候,周公正在吃饭,忽然有客人来访,他来不及咽下口中的饭菜,只得把饭吐出来去迎接客人。客人来得多,有时一顿饭要停下三次去接待。后来,周公在训诫儿子伯禽时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论题链接 ①谦虚②尊重
燕昭王聘贤
战国时,燕昭王为雪被邻国侵略之耻,想广招贤者,但不知从何入手,他就去请教郭隗。郭隗说:国君与贤人的关系是——想为帝的,将贤人当师长;想为王的,将贤人当朋友;想为霸主的,将贤人当臣子;想亡国的,将贤人当仆役。你真想使燕国强大,只要选一贤人,招其至门下,天下之士便都会来投靠。燕昭王同意这个说法,问先选谁呢?郭隗说:“古代有一君王,想用千金求一匹千里马,三年不得。门下有位官员说他可以做到,君王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一匹千里马,马已死,他就拿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拿回来献给君主。君主当然大怒,官员辩解道:‘我买死的千里马都肯花那么多钱,活的千里马到我这里来当然价钱更高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君主你想要千里马,千里马怎么会不源源不断地来呢?’ 事后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里马到来。今天昭王你既然想广聘贤人,为什么不从我开始呢?像我这样的人尚能得到你的礼遇,比我有才能的人就会不远千里而来了。”昭王以之为然,为他筑宫,拜他为师。果然,乐毅、剧辛、邹衍等纷纷从各国赶来。而后燕国也大败齐军。
论题链接 ①勇气②人才
祁黄羊荐贤不避亲仇
有一次,晋平公问朝中重臣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这个职务谁能够担任?” 祁黄羊回答:“解狐能够担任。”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冤家对头吗?你怎么会推荐他呢?” 祁黄羊反问:“君王问我的不是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吗?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这是两回事。解狐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管理好南阳。” 平公点头称是,就任用了解狐。解狐赴任不到半年,南阳政通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老百姓都说解狐好。后来,平公又向祁黄羊求贤。平公问祁黄羊说:“朝廷里缺个法官,你看谁可以胜任?”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胜任。” 平公感到奇怪,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这样做,不怕旁人说闲话吗?” 祁黄羊回答说:“大王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儿子。” 平公认为他说得有理,就派祁午去做法官。祁午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很受老百姓欢迎。祁黄羊唯贤是举,荐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以国为重,大义凛然,在中华民族荐贤史上留下美名。
论题链接 ①正直②气节
诸葛亮用人哲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几多风流,尽在 “三国” 中。其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长期以来被人们看作为智慧的化身,也留下了非常多的经典故事,如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舌战群儒” 等等,同时他的人才管理思想对今天的现代职业经理人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诸葛亮一生征战无数,可谓战绩卓著。他通晓兵法之道,经常用兵如神,但在人才的使用上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深思。俗话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诸葛亮先生有时用人也疑人。如在使用魏延的问题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魏延曾反刘表而欲亲刘备,而后辗转投于刘备帐下,可诸葛亮认为魏延天生有 “反骨”,处处防他,最后诸葛亮去世时还特意设计杀了魏延。一个人的好恶比之于事业的成功,通常明智的领导人总会摒弃个人恩怨,而有效地追求事业。诸葛亮在任用魏延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与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
论题链接 ①用人②策略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一位富翁去看望哲学家,哲学家站在窗前对富翁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 那位富翁朝外望了一会儿,然后说:“外面有很多人。”
哲学家又把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 富翁瞧了半天,疑惑不解哲学家的用意,只能如实地说:“只看见我自己。”
“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成的,它们的区别只在于镜子比窗户多了薄薄的一层银子。” 哲学家说,“但是就这么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让你只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了。”
2.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并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的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比索。” 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 商人欣喜若狂,“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什么?” 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为什么?” 老者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3.汉初有一个 “韩信将兵” 的传说:一天,汉高祖刘邦问韩信他们君臣带兵的情况,韩信不假思索地回答:“吾将兵,多多益善,汝仅十万尔。” 刘邦不高兴了,韩信又说:“汝不善将兵,但善将将。” 说得多妙!韩信的价值体现在带兵,所以只能处在大将军这个位置上,刘邦善于将将,所以做了皇帝。如果把他们掉换一下,那汉代打江山不知还要费多少周折。
4.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
—— (明)王夫之
要求:①根据上面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识人与用人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注意要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②题目自拟。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位置与价值
佚 名
社会这个巨大的综合体,是由千千万万个性格各异、能力悬殊的人组成的。各人的位置不同,体现的价值就有巨大的差异,可以说,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是他实现价值的条件和基础。
汉初有一个 “韩信将兵” 的传说:一天,汉高祖刘邦问韩信他们君臣带兵的情况,韩信不假思索地回答:“吾将兵,多多益善,汝仅十万尔。” 刘邦不高兴了,韩信又说:“汝不善将兵,但善将将。” 说得多妙!韩信的价值体现在带兵,所以只能处在大将军这个位置上,刘邦善于将将,所以做了皇帝。如果把他们掉换一下,那汉代打江山不知还要费多少周折。
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爱好,都是有其特殊性的。有一部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西邻,此人有五子,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常理看,这家人日子很难过。可是西邻有方,日子过得蛮不错。细一打听,原来他对自己的儿子各有安排:老大质朴,正好让他务农;老二聪慧,正好让他经商;老三目盲,正好让他按摩;老四背驼,正好让他搓绳;老五脚跛,正好让他纺线。这一家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患于食焉”。试想,如若西邻仅仅考虑残疾儿子的问题,不是把自己愁死了吗?但他转换一个思维角度,从用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他们所具有的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罗斯福说:“要根据他们做过的事,而不只是根据他们说他们可能要做的事来选择他们。”
可以这么说,位置决定价值。你看,如果要诸葛亮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要张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话,那蜀国的江山就危在旦夕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那一夫处于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所以他能够万夫莫敌,具备了万夫的价值。如果他不在那个位置,他就泯然众人矣。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中,多少教授、博士被关在了牛棚、羊圈那种位置中,使他们的价值几乎为零,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现在有的单位领导,妒贤嫉能,怕影响自己的地位,就往往弃人才不用,有时还千万百计地压制人才、埋没人才,造成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的局面。
明代王夫之曾说:“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 国家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给人才以适当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经典点评
本文是关于人才的一篇议论文,关注的是人才的位置以及创造的价值。作者首先运用了韩信和刘邦的一段对话来开始自己的论证。然后对名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进行了新的解释,说明只有在那个位置上,人才才能够创造不俗的价值,并且举例说明必须将我们培养的人才放在其需要的位置,这样才不会浪费人才。最后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国家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给人才以适当的位置。只有正在其位,才能够实现人才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论证严密,例证合适,理由充分,是一篇佳作。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