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描绘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

2018-06-27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诗。唐代陈子昂作。幽州台,即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此诗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全诗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全诗】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在今北京大兴。怆(chuàng)然:悲伤。涕:眼泪。
 
 
【大意】古代的贤士已无法遇见,继起的明君又在何处?登台远眺,天地广 阔,而我却报国无门,孤独寂寞,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泪下。
 
 
【鉴赏】
 
  坐在窗明几净的客厅书斋,在酒酣耳热之后来读陈子昂的这首诗,是 找不到感觉的;
 
   花样年华,锦衣玉食,蹦完迪,泡完吧之后来读陈子昂的这首诗,是找 不到感觉的。
 
   先来看一看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武则天时,镇守松藩(今属四川)的李尽忠叛,西北的契丹乘机举兵南 侵,攻占了幽、冀、营三州。于是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兵讨伐,陈子昂也在军 中。武攸宜是武家子弟,完完全全的草包一个,根本不懂军事,所以一接仗 就败。陈子昂给他提建议,他不但不采纳,还贬了陈子昂的官,陈子昂就是 在这样极度郁闷的心情下登上了幽州台的。
幽州是古燕、赵之地,多慷慨任侠之风。幽州台,即蓟北楼、蓟台,传说 是当年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的地方。
 
    郭隗是战国时的燕人。燕昭王想富国强兵,希望能招揽天下英才,向 郭隗求教。郭隗让燕昭王为他筑一座黄金台,并师事他。燕昭王问原因,他 说:“我算不得什么人才,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天下的奇才异士认为我 都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他们就更不用说了,一定会来投奔燕国的。”燕昭王 照他的话做了,果然,四方的能人异士都跑到燕国来了,燕国也因此强大 起来。后代的人,都希望能遇到一个像燕昭王这样的君主,陈子昂也不例 外。他有一首《燕昭王》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就把自己这种希望和失望表达得十分清楚。所以他登上幽州台,想到 像燕昭王这样的君王早已作古,而自己是遇不到了,天地悠悠,四顾茫茫, 路究竟在哪里?前途究竟如何?他自己都看不清,道不明,所以,就只有“怆 然而涕下”了。
陈子昂是一个有大抱负的人,在历史上,也有过巨大的贡献,所以,他 的悲愤,是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的。
 
 
【赏读】
   这首诗首句中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借这句诗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未遇到明君,才干不得施展的悲愤。“后不见来者”是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还有燕昭王那样任用贤才的人。在前两句诗中,诗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报国之志却没有报国之路。接着两句写诗人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而产生的无限感慨,面对天长地久的茫茫宇宙,诗人不禁感到自己孤单寂寞,因而怆然流泪。
 
   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并未叙说自己为何怀才不遇,而是借景抒怀,含蓄地表达出深沉强烈的情绪。读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浮现出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却因报国无门而泫然流涕的崇高诗人形象。
 
   这首诗感情真挚激越,意境高远。风格苍凉悲壮,浑厚古朴,音节和谐,采取了长短错落的楚辞手法。清人黄周星评论此诗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