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题解】
唐诗篇名。五律。王勃作。见《王子安集注》卷三。诗题一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蜀川,又作蜀州。蜀川,犹言“蜀地”。蜀州,指古地名“蜀郡”,即现在的成都地区,不是初唐时的“蜀州”,后者在武后垂拱二年(686)才设,其时王勃已死多年。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是作者供职长安时所作送别姓杜的友人去四川做官的一首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中强调牢固的友情不会因为形体的分离和空间的阻隔而有所削弱,劝勉朋友在分别时不必伤感。此作一洗过去送别诗缠绵悱恻的风格,并初步扫除了齐梁以来诗坛上的浮华气息,以豪迈的气势、深挚的感情取胜,反映当时青年士子的积极进取精神,也透露出唐代诗歌革新的最初信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句子,但较之更概括、更精警,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②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③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五津:四川岷江当时的五个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④宦游:出外做官。⑤海内:即全国各地。⑥比邻:近邻。⑦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⑧沾巾:意思是挥泪告别。
【鉴赏导示】
王勃 (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著作有《王子安集》。此诗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表明了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诗大意】 在地处关中中枢的长安,遥望蜀中岷江上的五个渡口,风烟迷蒙。你虽然告别京城到四川去,但我们都是出来求官、作客他乡之人,不必感伤。只要四海之内还有知心朋友在,尽管远隔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尺的邻居一样。不要在临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让泪水沾湿手帕。
【鉴赏】
王勃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大约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当时年轻诗人在长安供职,相送友人杜少府往四川赴任。
诗一起笔,就用了壮阔精整的“地名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从眼前的送别地一跃而至千里之外的对方的宦游地,秦蜀两处,风烟遥望,情思牵连,正是客人送客。点明了宦游人的离别同感。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惜别之感,欲吐还吞。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第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虽有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安,在远分日亲”的成句可供借鉴,但诗人却独标高格,自铸伟辞,语浅情深,成为千古赠行壮别的名句。尾联紧接第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它摆脱了儿女缠绵之辙,一洗儒生悲酸之态,拓宽和升华了前人赋别的真情挚语。
这首诗通篇紧扣“送别”这一主旨,一意贯注,而又跌宕起伏,立意上别具一格,音节上也铿锵可诵,是唐诗送别诗中独具风格之作。
【全诗赏析】
文学作品表现离别的题材,大多是诉说离人和送别者难分难 舍的心情,蒙上“黯然销魂”的感情色彩。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 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可以说这是离别题材里的典型情绪。 送别诗也是这样。例如,从《诗经》里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 燕》)到古诗里的“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旧题《李陵送苏武 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追求着新的审美情趣,写得意 境恢宏、胸襟开阔、气慨豪迈、音节爽朗,真是一首很出色也很有特 色的送别诗。
诗从送别的地点落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站在 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为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向远处眺 望,在风烟迷蒙的地方便是蜀川的“五津”,点出杜少府赴任的地 点。从长安到蜀地,路途遥远,人的视力是无法望到的,这完全是 艺术想象之词;通过想象,无限止地延伸了视觉功能,缩短了送别 地和赴任地的空间距离。后来,李白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艺术和想象表现手段即自 王勃诗化出。首联二句,意境开阔,将题面的意思全部写出,虽然 仅仅描写了两地的形胜,但着一“望”字,千里远眺,不言送别而送 别之意已自言外得之。颔联以散句上承,句法起了变化,表现方法 也由写景改成抒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说我今朝与你 离别,同样都有游宦人的情意。王勃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 人,“宦游”即来长安任职,今天送杜少府到蜀地做官,真是“客中送 客”,比一般送别诗的诗意更深一层。这里,诗人安排了两个联结 纽带: 感情的一致(“与君离别意”)和处境的一致(“同是宦游 人”),将自己和杜少府的心贴近了,也将远隔千里的距离缩短了。 因此,很自然地逗引出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这一联上下句是因果关系,十字一意,应作一句读,宋人称之为“流 水对”,艺术性极高。尽管它们自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中化 出,但是更显得精简、明快、富有节奏感。二、三联既对杜少府敞开 心扉,坦诚相见,又对他进行了情深意长的宽解和安慰,情感的真 挚和哲理的深邃,如水乳一般交融起来,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佳 句,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更是有口皆碑。诗的 前六句意境阔大,情调开朗,友情深厚。因此,结尾处写出“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的诗句来,实在是水到渠成,完全扫除了送 别诗“流泪”、“伤感”的余习,一反离愁别恨的常调。开篇为全诗蓄 势,中间二联,直抒情怀,尾联从正面进行劝勉,深化诗意,全诗艺 术结构完整缜密。
王勃十七岁应“幽素科”及第,二十岁前后任沛王府修撰,《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正作于这个时候。其时,他受到沛王李贤的赏识 和器重,少年得志,因而能写出这首境界壮阔、情调昂扬的送别诗。 从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看,这是一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表明 了王勃在唐代新体诗形成阶段所作出的努力。全诗抒发对朋友的 真情实感,从胸臆中流出,没有丝毫宫廷式的赞美和矫饰,脱净了 宫廷诗的格调,为初唐诗坛的改革倡导刚健诗风迈出了可喜的 步伐。
【鉴赏要点】
[1]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对仗精工,浑然天成。[3]意境开阔,别有深意。
今日更新
-
王勃最辉煌的诗词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
[2018-06-16]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18-06-16]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018-06-16]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逐句翻译和诗词鉴赏
[2018-06-15]
-
一首别样的送别诗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深度解
[2018-06-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