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词篇名。南宋辛弃疾作。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今人邓广铭驳之:“自罗大经创为此说,世之释稼轩此词者莫不承用以为资据,而其实罗说非也。”“稼轩恢复素志,胜利信心,自壮至老,不曾稍变,此词作年甚早,更不应有如罗氏所云之感兴。”(《稼轩词编年笺注》)艾治平说:“其实与金人追隆祐太后事是否有关,并不紧要。此词‘借水怨山”(周济《宋四家词选》),“登高望远,抒发的是家国兴亡的感慨。”(《宋词的花朵——宋词名篇赏析》)“中间多少行人泪”,万云骏认为“行人 指金兵侵入江西而逃难经造口的人们。”(《借水怨山,意兴宏远》,载《辛弃疾词鉴赏》)刘逸生说:“‘行人’指作者自己,但又不限于自己。”(《宋词小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刘逸生认为“这两句是从‘清江水’生发开来,而又暗指自己的处境。清江水不断向东流去,什么山都拦不住它。可是人却给拦住了。”艾治平说:“青山能遮断行人的望眼,却阻挡不住江水的奔流。弦外之音是:全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敌意志,也是那些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挡的。”夏承焘说:“这也许是作者比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报国壮志和决心。”(《唐宋词欣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邓广铭驳罗大经说: “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稼轩词编年笺注》)汪中说:“俗谓鹧鸪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此喻恢复无望。”(《宋词三百首注析》)万云骏说:“说恢复之事为主和派所阻挠而不能终于成功”。刘逸生以为词人说自己“从此流滞南方,再也回去不得。”又以为“鹧鸪的啼声就象是朝廷里面的投降派的口吻。他们老是嚷个不停:‘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行不得也,行不得也’,硬是不准别人收复北方失地。”吴新雷认为关于鹧鸪的喻意,过去的注本往往解释为: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比喻抗金大业难以实现。是一种误解。鹧鸪的叫声,宋以前最通行的谐音是“但南不北”,“本词中的鹧鸪,正是作者的自比,是正面形象”,“作者感到即使自己的恢复大计尚未实现,但也一定要象鹧鸪一样留在南方,决不能北去向金人屈膝。”(《唐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国事的痛心。梁启超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鎝,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卓人月说:“忠愤之气,拂拂指端。”(《词统》)
-
燕昭王招贤从隗始
[2020-01-10]
-
乐间、将渠反对燕王袭赵
[2020-01-10]
-
厘负羁私交晋公子
[2020-01-10]
-
申叔时不贺楚庄王夺陈
[2020-01-10]
-
骊姬设计害申生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