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清曹雪芹作。题目为编者所加。脂戚本《石头记》回前批语说:“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又,“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又,“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洁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皆宝爱此玉之意也。”又,“天地循环秋复春,生生死死旧重新。君家著笔描风月,宝玉颦颦解爱人。”今人王志武《红楼梦人物冲突论》:“《红楼梦》的中心冲突是王夫人和贾宝玉围绕婚配对象的选择而进行的斗争。……黛玉这个未来宝玉婚配对象的竞争者,孤身前来投靠,贾府也颇热闹了一阵子,但各人表现很不相同:贾母对她爱女的独生女儿爱得如同“心肝儿肉”;宝玉对黛玉一见如故;王夫人却唯恐黛玉沾染了宝玉,虽然黛玉知书识礼。小说至此,中心冲突的一方:宝玉、黛玉及其支持者贾母,已经初步形成阵容。在这一回,作者特别突出地介绍了贾府现任管家婆——凤姐。凤姐是不受贾母宠爱的长子贾赦之子——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周旋于贾母、王夫人之间,既要事事忠于王夫人,还要讨好贾母。她的这种困难处境在对黛玉的态度上表现得很明鲜。贾母对她很喜欢;王夫人对她有所不满,但又不能不使用。她只是个过渡人物,不是王夫人理想的管家婆,所以王夫人要牢牢掌握未来管家婆的选择大权。……黛玉进贾府投靠的是处于无权地位的贾母;宝钗进贾府投奔的是掌握实权的王夫人。薛氏母子三人进京,名义上是待选,实际上是要实现‘金玉姻缘’。贾宝玉在婚姻对象选择问题上遇到对手王夫人,犹如冯渊遇到了薛霸王一样,取胜的希望非常渺茫。贾雨村开始还打算为冯渊执法报仇,门子一席关于护官符的话使他改变了主意,宁食前言,把恩人之女作为牺牲品,以此讨好贾、王、薛;贾母开始支持宝黛,后来倒向王夫人,外孙女成了牺牲品。两者何其相似乃尔!”关于此篇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今人贺信民说: “如果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对贾府走马观花式的鸟瞰与‘遥摄’,那么,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则主要借助于林黛玉的视觉对贾府进行登堂入室的详察与‘近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这一回把贾雨村和冷子兴所说的‘峥嵘轩峻’、‘气象不同’具体化了。……作者用‘移步换形’的笔法,十分自然地写出了贾府的非凡‘气象’,初步交待了《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作者在这一回用的是‘互见法’,即:一方面,从黛玉眼中写出贾府诸人;另一方面,又从贾府诸人眼中写出黛玉。”(《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关于人物刻画: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放诞无礼’却正说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绘肖像,……包括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在服饰方面,作者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和对荣华富贵的无厌的追求,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容貌描写方面,则着重从他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了一颗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的丑恶灵魂:对下蛮横欺诈,对上谄媚奉承,表现了她刁钻、狡黠的本性”,“见黛玉,……先是恭维,……继而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这便揭露了她在贾府中所以得宠的原因”,“回王夫人,……进一步说明由于王熙凤的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和能干果断的才能,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贾宝玉是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节选部分对贾宝玉的描写,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和《西江月》二词的总结”,“出场以前,作者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的地位,……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却反映了林黛玉的客观观察,……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今人邸瑞平认为,“林黛玉是曹雪芹从我国优秀古典文学中采摘出灵芬秀异的精神凝聚而成的艺术形象。……可能作者在描摹这一容华绝代的肖像时,感到了写实的困惑和局限,他竟采取了国画中写意的笔法,使这一形象永远具备空灵变幻的美和难以捉摸的态,甚至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就难以使林姑娘的美具体化。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说明眉是既轻,且柔,又秀,而且如烟一样自然,一样舒卷,一样起伏,一样变幻。那眼睛却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情’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之窗,表达出复杂多样的波澜,用‘似喜非喜’写那智慧和性灵之光的交织,笑靥反映出来的是‘愁’,病态显示出来的是‘娇’,如此多种因素融合交汇,流泻于笔端的,确实是一幅如诗如画的肖像,作者笔尖的墨滴,突然分出六彩,浓淡干湿,粗细轻重,穷极变化,留给读者以大量思索回味的空间。”(《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此篇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中一大批主要人物和他们活动的典型环境,突出了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宝黛初会时心心相通、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以后情节的发展:于富贵家族、骨肉之情的描写中,遥见家族的盛衰骤变和人物生活道路上的分道扬镳,紧紧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人物,条理井然,不枝不蔓,详略得体,虚实兼用;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均生动、形象、准确,古今共赏。如写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脂砚斋盛评道: “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写宝黛初会,“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均见《石头记》甲戌本脂批)
-
燕昭王招贤从隗始
[2020-01-10]
-
乐间、将渠反对燕王袭赵
[2020-01-10]
-
厘负羁私交晋公子
[2020-01-10]
-
申叔时不贺楚庄王夺陈
[2020-01-10]
-
骊姬设计害申生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