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秦国在灭韩亡魏之后,又企图吞并安陵这个只有五十里方圆的小国。秦王施展欺诈惯伎,妄图假借与安陵君交换土地的办法达到占有安陵之目的。安陵国使臣唐雎单人匹马地去与贪婪而残暴的秦王交涉。他大义凛然,维护国家主权,拒绝与秦换地。秦王碰了钉子,恼羞成怒,便露出狰狞的面孔,进行恫吓威胁;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义正词严地与秦王作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并准备拼死刺杀秦王,直至同归于尽。他的大智大勇和宁死不屈的行为,终于折服了秦王,于是也就胜利地完成了使命。本文就是记述这一史实的。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转告安陵君,说:“我打算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能够答应寡人吗?”安陵君说:“承蒙大王施与恩惠,拿大块土地换取小块土地,真是好得很。虽然如此,我从先王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一直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听了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寡人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答应,这是什么道理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和魏国,而你们安陵君只凭着五十里大的地方还能存在,只不过是因为我把他当作长辈看待,所以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我拿出十倍的土地,请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拒绝寡人的好意,这不是轻视寡人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手里接受了封地,并守卫它,即使有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掉,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听了,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说:“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就会使百万尸首倒下,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平民发怒的情况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不是士人发怒。当年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光冲向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在宫殿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普通的士人,当胸中蕴藏的愤怒还未迸发出来的时候,奇特的预兆就从天而降了,连我算在一起,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假如士人果真发了怒,倒下尸首两具,鲜血只流五步远,但天下的人都要穿白戴孝,今天就要发生这种情况!”他一面拔剑,一面站了起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挺直上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会弄到这种地步呢!寡人明白了。韩国和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这个小国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还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赏读
《战国策》中写行人(外交官)善辞、士人游说的篇章不少,而象本篇这样唇枪舌剑、尖锐而壮烈者还不多。本文篇幅虽短,但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其艺术手法之高超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唐雎与秦王的面对面的舌战和智斗,伸张了正义,鞭挞了邪恶,塑造了唐雎这样一个大智大勇,不惜牺牲生命抗暴斗强、维护国家尊严的光辉形象。其不仅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就是在今天也仍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秦国在灭韩亡魏之后,又企图吞并安陵这个只有五十里方圆的小国。秦王施展欺诈惯伎,妄图假借与安陵君交换土地的办法达到占有安陵之目的。安陵国使臣唐雎单人匹马地去与贪婪而残暴的秦王交涉。他大义凛然,维护国家主权,拒绝与秦换地。秦王碰了钉子,恼羞成怒,便露出狰狞的面孔,进行恫吓威胁;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义正词严地与秦王作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并准备拼死刺杀秦王,直至同归于尽。他的大智大勇和宁死不屈的行为,终于折服了秦王,于是也就胜利地完成了使命。本文就是记述这一史实的。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转告安陵君,说:“我打算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能够答应寡人吗?”安陵君说:“承蒙大王施与恩惠,拿大块土地换取小块土地,真是好得很。虽然如此,我从先王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一直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听了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寡人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答应,这是什么道理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和魏国,而你们安陵君只凭着五十里大的地方还能存在,只不过是因为我把他当作长辈看待,所以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我拿出十倍的土地,请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拒绝寡人的好意,这不是轻视寡人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手里接受了封地,并守卫它,即使有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掉,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听了,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说:“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就会使百万尸首倒下,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平民发怒的情况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不是士人发怒。当年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光冲向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在宫殿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普通的士人,当胸中蕴藏的愤怒还未迸发出来的时候,奇特的预兆就从天而降了,连我算在一起,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假如士人果真发了怒,倒下尸首两具,鲜血只流五步远,但天下的人都要穿白戴孝,今天就要发生这种情况!”他一面拔剑,一面站了起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挺直上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会弄到这种地步呢!寡人明白了。韩国和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这个小国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还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赏读
《战国策》中写行人(外交官)善辞、士人游说的篇章不少,而象本篇这样唇枪舌剑、尖锐而壮烈者还不多。本文篇幅虽短,但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其艺术手法之高超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唐雎与秦王的面对面的舌战和智斗,伸张了正义,鞭挞了邪恶,塑造了唐雎这样一个大智大勇,不惜牺牲生命抗暴斗强、维护国家尊严的光辉形象。其不仅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就是在今天也仍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