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2019-04-06 可可诗词网-古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 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 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 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 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 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 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11)!”太后曰:“敬诺。年几何 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2)。”太后曰:“丈夫 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3)。”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 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 为之泣(14),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 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1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 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19)。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之 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20),长安 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 乃出。

子义闻之(21),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①赵太后: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 权。②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先秦时,诸侯国结盟,常以君主的弟兄或 子孙留居在盟国,作抵押,即人质。③左师:官名。触龙言:原作“触詟(zhé)”,应 是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史记·赵世家》《汉书·古今人表》及长沙马王 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均作“触龙”。④揖:《史记·赵世家》中作“胥”。 胥,同“须”,等待。⑤趋:快步走。⑥曾:竟然。⑦郄(xì):疲劳,身体不适。⑧鬻: 同“粥”。⑨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⑩黑衣:赵国侍卫穿黑衣,因此用“黑衣” 指代宫廷卫士。(11)没死:冒死。(12)填沟壑:“死”的委婉说法。(13)燕后:赵太后之 女,远嫁燕国为后。(14)踵:脚后跟。(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 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能回国的。(16)三世以前:指赵肃侯时。三 世指武灵王、惠文王、孝成王三代。(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后“赵”指赵国, 意思是赵氏由一个大夫之家建立赵国的时候。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 晋,赵烈侯是赵国的首任国君。(18)微独:不仅,不只。(19)重器:指金玉珍宝等贵重 物品。(20)山陵崩:古代对君主之死的委婉说法。这里指赵威后死。(21)子义:人名, 赵国贤士。

【鉴赏】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文章主要由 赵太后和触龙的对话构成,写得层次清楚,波澜起伏。

对话前,作者交代了对话的紧张气氛。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 赵孝成王年幼,由其母赵太后执政。强秦乘此机会,大兵压境,赵处于亡 国危机之中。赵求援于盟国齐,齐却提出以长安君为人质才肯救援。溺 爱幼子的太后坚决不同意,并对纷纷进谏的大臣们说:谁再进谏,必唾其 面。国家存亡,悬于一线。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为触龙的出场作了充分 的铺垫。触龙能否进谏?能否化解这一千钧之重?

触龙采取了迂回曲折的方式与赵太后展开对话,对话在亲切友好的 氛围中进行,于是,矛盾化解在无形中。触龙一共说了十一句话,这十一 句话由远而近、由外围至核心,层层深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终于使盛 怒的太后放松了警惕,最终幡然醒悟,接受了劝谏,答应让长安君去作 人质。

这十一句话包括触龙的肢体动作,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运用了许多方 法与技巧。主要运用了瞒天过海之法,欲近以远,欲合以离,以闲着藏要 着。首先避其所忌,求其所同。触龙以自己的老态龙钟,暗示太后也是老 人。关心太后的身体状 况及饮食起居,并谈及自 己的老年保养,从感情上 拉近与太后的关系,消除 太后的对立情绪,谈话气 氛显得亲切随和,为劝谏 创造条件。接着投其所 好,引起共鸣。触龙说起 自己为小儿子安排出路 的话头,仍不涉及敏感话 题,触动了太后爱子的心 理,使太后不禁脸露笑 容。由此,引起对爱子女 问题的讨论。触龙巧妙 地提出,真正爱子女则为 之“计深远”。并运用借 客形主之法,详讲燕后, 将计长与计短作比较,使 太后明白,不让长安君为质,实际上并没有为他“计深远”。知道不以目前 之离为忧,以坚定她让步之念。其实自己假托向太后托子,同样是以己为 子之计长形太后为子之计短。最后剖析历史,指出错误。触龙剖析历史 上赵王、诸侯子孙不能继承祖业的教训,以严峻无情的事实,摆出了太后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的问题。其可怕的将来,使太后不得 不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赵太后要为长安君“计深远”,必须使他有功于 国,而质于齐,就是一个很好的立功机会。触龙绝口不提长安君为质的 事,让赵太后自己改变主意,这说明触龙懂得君臣之道。

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晓之以利害,这是触龙劝谏成功的主要原因。 另外,迂回包抄,循循善诱;态度谦恭,忠诚为国,也是触龙劝谏成功的 原因。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四评论:“通篇琐碎之笔,临了 忽作曼声,读之无限感慨。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 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 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 听受也。”
 

汪平秀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55-58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