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待漏院记》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①,何谓也? 四时之吏,五行之 佐②,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 道③,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 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④,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 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 若北阙向曙⑤,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 声⑥。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 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 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 气不和,灾眚荐至⑦,愿避位以禳之⑧;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 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 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 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 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⑨;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 之。私心慆慆⑩,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 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 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 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11),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释】①亨:通达,顺利。②四时之吏,五行之佐:掌管四时和五行的天神。 古时人们认为天上有掌管四时的天神,因此人间也有掌管四时的官员。③三公: 三公是辅佐国君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周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六 卿:指分管朝廷政事的大臣,周代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 官司寇、冬官司空。到宋代时,已没有三公、六卿之说,这里泛指朝廷大臣。④咎 (gāo):即皋陶(yáo),传说中舜的法官。夔(kuí):传说中舜的大臣,掌管音乐和 教育。房、魏:指唐太宗时的名臣房玄龄和魏征。⑤北阙:古时宫殿北面的城楼, 为大臣等候朝见和上书奏事的地方。⑥哕(huì)哕:有节奏的铃声。⑦灾眚 (shěng):灾祸。⑧禳(ráng):祭祷除灾。⑨陟(zhì):升迁。⑩慆 (tāo)慆:长 久,指个人私欲没完没了。(11)棘寺: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最高机关。因古时 听讼断狱在棘木(酸枣树)之下,故称。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载:“今人称大理为 棘寺。”
【鉴赏】漏,漏刻,古代用铜壶滴漏以计时。待漏院是宰相和百官清晨 上朝时,在殿廷外等候召见、暂时休息的场所,始设置于唐宪宗元和初年。 本文作于王禹偁任大理寺判官之职时,他希望能把文章刻在待漏院的墙 壁上,目的为了告诫当权宰相要勤于国事,一心为公。
开篇设两问,由“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引出“圣人不言,而 百姓亲、万邦宁”,列举古代历史上善于辅佐天子治理百姓的贤相为例,说 明贤能的宰相应该夙兴夜寐,勤于政事。从天道到圣人,从自然到社会, 从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以古论今,自问自答,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以 “勤”字作为全篇立论的依据。接下来,切入题目,点出待漏院,穿插宰相 入院待漏的动态、情景,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待漏之时,自然引出“思” 字,以之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宰相多种多样,作者主要描绘了三 种类型的宰相,有一心为国,光明磊落的贤相;有一心为私,卑鄙可耻的奸 相;有窃居高位,一味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庸相。作者用两种完全相同 的句式,着重对比了贤相和奸相,揣摩这两类人在待漏院等待上朝时内心 的起伏变化。认为贤相一定会“忧心忡忡”,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奸相则 “私心慆慆”,为名为利,挖空心思。通过对比,突出贤能宰相的形象,并得 出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对比 鲜明而强烈,是非曲直全然呈现在眼前。
清代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评论道:“‘待漏’二字,顾名思义,全 在勤劳上,故开手以‘勤’字作主。然方其待也,一曰所勤之政,俱要此时 预先打点,故转出‘思’字。而思之中,又当知所以思之善恶,故又分出贤 相受宠、奸相受谴二大扇。以‘慎’字总收,劝诫极切。末以庸相作结,见 其胸中只有苟禄全身一番作用。其思在此,其勤亦在此,虽宏辱不加,此 辈原算不得做待漏之人矣,尤当警醒。细玩词意,似过于平正无波,但名 为记,却语语见箴,故自言规于执政,其体制不得不如此耳。”
本文结构谨严,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语言朴实自然,句式变换灵活自 如,有长有短,尤其是正文部分的两段内容行文句式全同,前后反差强烈, 发人深省。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69-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