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2024-11-17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综合性道教类书。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宋曾慥编撰。成书于宋绍兴六年 (1136年)。(撰者事迹参见“ 《乐府雅词》”条)
        撰者博学能诗。晚年潜心至道,主张“学道以清静为宗,内观为本”。除编撰道书外,另摘录汉以来二百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于南宋绍兴六年 (1136年)编成《类说》六十卷。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采前辈所录神仙事迹并所闻见”编集成《集仙传》十三卷。又编撰有《高斋漫录》、《乐府杂词》等。本书即曾慥隐居银峰编 《类说》时,纂辑编撰而成。
        本书题名源于《庄子·齐物论》中“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唐成玄英疏: “枢,要也。体夫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凝神独见而无对于天下者,可谓会其玄极,得道枢要也。”庄子认为 “道枢”在于消除或超越一切差别和对立。此题名含有道术精要之意。既概括其书皆是摘录各家修炼方术的独到之处,又有暗示阅读此书是持身修道之关键。
        全书广集众家,为短篇汇编。举凡道教哲学、阴符、西升、黄庭、真诰、太极、服气、服食、炼精、呼吸、胎息、存想、坐忘、守一、导引、按摩、嗽咽、朝真、拜祝、大还金丹、周天火候、金碧龙、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东汉至南宋初诸名家大都收录,有的一家一篇,有的一家数篇,有的众家一篇。各家均经作者经心剪辑,往往夹有编者议论或他人注解于其中,并于篇目下附以四言韵语,说明该篇宗旨及传授源委。如卷一《玄轴篇》题下注云:“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卷二十九《上清金碧篇》下注:“五气之元,炼其精华;刚柔得位,游于碧霞。”又卷四十二《灵宝篇》下注:“正阳剖微,纯阳互通;集厥大成,众妙之余。”全书所收道教学者,如正一先生(司马承祯)、崇玄子(吴筠)、朝元子(陈举宝)、纯阳子(吕洞宾)、纯粹子(杨谷)、中岳真君(苏子玄)、海蟾子(刘昭远)、易成子(彭仲堪)、鸿濛子(张无梦)、孙真人(孙思邈)、嵩岳仙人(李奉时)、何真人(何仙姑)、含光子(范德昭)、虚谷子(刘烈)、华阳子(陶弘景)、栖真子(施肩吾)、王子(王庭杨)、亢龙子(段昊)、抱黄子(张抱英)、刘子(刘知古)、天真子(张中孚)、清虚子(王元正)、探玄子(黄圣图)、衡岳真人(陈少微)、光辩天师(叶法善)、云牙子(魏伯阳)等,均简注其真名,在引其原著时,亦兼及其本人(至游子)见解。如卷六《真诰篇》下注:“列仙之灵,吐辞为经;撮其玄机,可以顺生。”全篇乃撮《真诰》、《太素丹经》、《精景按摩经》、《大智慧经》、《太素经》、《消魔经》、《正一经》等书中之要语而成。所载皆按摩导引、服气餐霞之法,既简且易,“实祛疾之秘诀,为寻真之阶梯”。谓学道者,若不先除其疾,而其道必不能成。指出修性炼命,尤当以导引去疾为首务。明白云齐《道藏目录详注》谓《道枢》卷一至十二“俱言修枢要”;卷十三至二十四“言性命双修”;卷二十五至三十二“俱修养导引法”;卷三十四至四十二“言内外之用”。是书编于南宋初年,故该书保存南宋以前道教学说,于研究道教史,道教思想、方术,主要关于金丹道及诸家气法,有较大价值。
        该书有二种版本:一为明《正统道藏》本,收入太玄部笃、初、诚、美帙;一为《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收入觜集第三至六册。另外,《艺海珠尘石集·乙集》、《子书百家·道家类》、《百子全书·道家类》及《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节录有《至游子》二卷; 《道藏精华录》第三集节录有卷六《真诰篇》。一九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单本面世。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