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私人藏书目录,二十四卷。清瞿镛撰。刊刻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瞿镛,字子雍。约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卒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江苏常熟人。贡生。父瞿绍基,嗜书善藏,家中图书达几万卷,并建书楼“恬裕斋”储书(光绪继位,为避讳,改名“敦裕斋”)。瞿镛承其家教,毕生酷爱藏书,访求更勤,所得益多,积书至十万多卷,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并峙,同为道光年间大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杨氏藏书,早经兵乱散失,而今独存者仅瞿氏一家。由于瞿家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将藏书楼易名为“铁琴铜剑楼”。
瞿氏藏书早在瞿绍基时即开始编目,至瞿镛时成《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草稿,卒后其子秉渊、秉濬聘请太仓季锡畴、常熟王振声,校雠旧稿,增补新目,于咸丰中付梓,已成经部七卷,旋因战祸被毁。战乱后,其子再以原稿录副,聘请苏州的管礼耕、王嵩隐、叶昌炽三位著名学者继事校订,终于在光绪五年定稿。
本目共著录图书一千一百九十四种,凡二万六千二百六十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大类。类目如下:
经部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史部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部五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此目所载全属瞿氏所藏宋元明旧刊及旧抄本,全目分类较细,大类之下还据不同情况设有三级类目;提要精详,每书著录其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版刻时代、地点、刻者和版本的行款,并与别种版本相较,说明两者异同。间录序跋,用以说明书之内容;另外此目曾经名家学者校订,对于异本的校勘,各附校勘记,乃为创例。有的还补其缺佚,正其讹误。故本目在近代藏书志中堪称佳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本目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瞿启甲修补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常熟瞿氏罟里家塾刊本。
瞿镛,字子雍。约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卒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江苏常熟人。贡生。父瞿绍基,嗜书善藏,家中图书达几万卷,并建书楼“恬裕斋”储书(光绪继位,为避讳,改名“敦裕斋”)。瞿镛承其家教,毕生酷爱藏书,访求更勤,所得益多,积书至十万多卷,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并峙,同为道光年间大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杨氏藏书,早经兵乱散失,而今独存者仅瞿氏一家。由于瞿家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将藏书楼易名为“铁琴铜剑楼”。
瞿氏藏书早在瞿绍基时即开始编目,至瞿镛时成《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草稿,卒后其子秉渊、秉濬聘请太仓季锡畴、常熟王振声,校雠旧稿,增补新目,于咸丰中付梓,已成经部七卷,旋因战祸被毁。战乱后,其子再以原稿录副,聘请苏州的管礼耕、王嵩隐、叶昌炽三位著名学者继事校订,终于在光绪五年定稿。
本目共著录图书一千一百九十四种,凡二万六千二百六十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大类。类目如下:
经部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史部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部五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此目所载全属瞿氏所藏宋元明旧刊及旧抄本,全目分类较细,大类之下还据不同情况设有三级类目;提要精详,每书著录其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版刻时代、地点、刻者和版本的行款,并与别种版本相较,说明两者异同。间录序跋,用以说明书之内容;另外此目曾经名家学者校订,对于异本的校勘,各附校勘记,乃为创例。有的还补其缺佚,正其讹误。故本目在近代藏书志中堪称佳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本目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瞿启甲修补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常熟瞿氏罟里家塾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