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学纪闻
思想著作。二十卷。南宋王应麟撰。成书于元初,具体年代不详。
王应麟,字伯原,号深宁居士。生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于元贞二年(1296年)。浚仪(开封)人,后迁居庆元路(今浙江宁波)。淳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文学等都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治学继承吕祖谦,为当时之著名学者。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
《困学纪闻》卷一至八为说经。卷一考《周易》,卷二考《书》,卷三考《诗》,卷四考《周礼》,卷五考《礼记》、《仪礼》、《大戴记》、《乐》,卷六考《春秋》、《左氏传》;卷七考《公羊传》、《谷梁传》、《论语》、《考经》;卷八考《孟子》、《小学》,说经。卷九考天道、历数。卷十考地理、诸子。卷十一至十六考史。卷十七评文;卷十八评诗;卷十九又评文;卷二十为杂识。
《困学纪闻》考经书,主要是以明其事理为主,解释书中典故,明其本意所指,多以事例说明之。如该书在考《易》中说:“五阳之盛而一阴生,是以圣人谨于微”一句。前半句言“物极必反”之理,即阳盛极而转阴,同时有阴极而转阳。后半句言防微杜渐。同时也说明,物之所极非突然矣,乃渐之而成。书中举例说:“齐桓公七年、始霸十四年,陈完奔齐,亡齐者已至矣。汉宣帝甘露三年匈奴来朝,而王政君已在太子宫。唐太宗以武德丙戌即位,而武氏已生于前二年。我艺祖受命之二年,女真来贡,而宣和之祸乃作于女真。张云叟曰:易者极深而研几,当潜而勿用之时,必知有亢,当履霜之时,必知有战。”撰者借考经书为名,对古代历史、政治、仪礼、习俗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考证。卷九对天道的考证,多述众书之言,继而阐己之见。如:“《春秋繁露》云:天不刚则列星乱其行,君不坚,则邪臣乱其官。故为天者务刚其气,为君者,务坚其政。丁鸿日食封事: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其言出于此。”又云:“元佑末,日食不尽如钩。元符末,日食正阳之朔。此皆有阴慝见于祲象志壹之动气也。”卷十考地理中,留下了许多水利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将水土与民俗综合而论之。如:“管子曰: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滞而杂,故其民贪利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栌旱而运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而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憨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此即汉志所谓系水土之风气也。”卷十诸子考部,主要考其事迹及著述情况。卷十一至十六考史部分,该书对历史、史书、评史之书均有指摘。先儒论本朝治体云:文治可观而武绩未振,名胜相望而干略未优。然考之史策,宋与契丹八十一战,其一胜者,张其贤太原之役也,非儒乎?一韩一范使西贼骨寒胆破者儒也。宗汝霖、李伯纪不见阻于耿汪黄三奸,则中原可复,雠耻可雪。采石欲敌乃眇然幅巾缓带一参赞之功,儒岂无益于国哉!搢绅不知兵,介胄不知义,而天下之福变极矣。”考诗篇主要是对诗义和诗体进行考证。其他略。
《困学纪闻》是王应麟札记考证文字辑集。作者对以往诸家考释经、史、诸子中的不全备或自相矛盾以及疏误的地方,都用己意补正。书中条中总共二千条,各以类聚,考订评论,辞约而明,理融而达。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有价值的文史哲工具书。
《困学纪闻》成书于入元朝之后,曾有元刻本。应龙、袁桷各作书序。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为之校评,余姚翁元圻为之作注。该书现有乾隆三年(1738年)马氏丛书楼刻本;清桐华书塾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杨州书局重刻太原阎氏笺本;清道光五年(1825年)余姚守福堂刻本;《国学基本丛书》本。
王应麟,字伯原,号深宁居士。生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于元贞二年(1296年)。浚仪(开封)人,后迁居庆元路(今浙江宁波)。淳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文学等都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治学继承吕祖谦,为当时之著名学者。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
《困学纪闻》卷一至八为说经。卷一考《周易》,卷二考《书》,卷三考《诗》,卷四考《周礼》,卷五考《礼记》、《仪礼》、《大戴记》、《乐》,卷六考《春秋》、《左氏传》;卷七考《公羊传》、《谷梁传》、《论语》、《考经》;卷八考《孟子》、《小学》,说经。卷九考天道、历数。卷十考地理、诸子。卷十一至十六考史。卷十七评文;卷十八评诗;卷十九又评文;卷二十为杂识。
《困学纪闻》考经书,主要是以明其事理为主,解释书中典故,明其本意所指,多以事例说明之。如该书在考《易》中说:“五阳之盛而一阴生,是以圣人谨于微”一句。前半句言“物极必反”之理,即阳盛极而转阴,同时有阴极而转阳。后半句言防微杜渐。同时也说明,物之所极非突然矣,乃渐之而成。书中举例说:“齐桓公七年、始霸十四年,陈完奔齐,亡齐者已至矣。汉宣帝甘露三年匈奴来朝,而王政君已在太子宫。唐太宗以武德丙戌即位,而武氏已生于前二年。我艺祖受命之二年,女真来贡,而宣和之祸乃作于女真。张云叟曰:易者极深而研几,当潜而勿用之时,必知有亢,当履霜之时,必知有战。”撰者借考经书为名,对古代历史、政治、仪礼、习俗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考证。卷九对天道的考证,多述众书之言,继而阐己之见。如:“《春秋繁露》云:天不刚则列星乱其行,君不坚,则邪臣乱其官。故为天者务刚其气,为君者,务坚其政。丁鸿日食封事: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其言出于此。”又云:“元佑末,日食不尽如钩。元符末,日食正阳之朔。此皆有阴慝见于祲象志壹之动气也。”卷十考地理中,留下了许多水利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将水土与民俗综合而论之。如:“管子曰: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滞而杂,故其民贪利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栌旱而运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而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憨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此即汉志所谓系水土之风气也。”卷十诸子考部,主要考其事迹及著述情况。卷十一至十六考史部分,该书对历史、史书、评史之书均有指摘。先儒论本朝治体云:文治可观而武绩未振,名胜相望而干略未优。然考之史策,宋与契丹八十一战,其一胜者,张其贤太原之役也,非儒乎?一韩一范使西贼骨寒胆破者儒也。宗汝霖、李伯纪不见阻于耿汪黄三奸,则中原可复,雠耻可雪。采石欲敌乃眇然幅巾缓带一参赞之功,儒岂无益于国哉!搢绅不知兵,介胄不知义,而天下之福变极矣。”考诗篇主要是对诗义和诗体进行考证。其他略。
《困学纪闻》是王应麟札记考证文字辑集。作者对以往诸家考释经、史、诸子中的不全备或自相矛盾以及疏误的地方,都用己意补正。书中条中总共二千条,各以类聚,考订评论,辞约而明,理融而达。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有价值的文史哲工具书。
《困学纪闻》成书于入元朝之后,曾有元刻本。应龙、袁桷各作书序。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为之校评,余姚翁元圻为之作注。该书现有乾隆三年(1738年)马氏丛书楼刻本;清桐华书塾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杨州书局重刻太原阎氏笺本;清道光五年(1825年)余姚守福堂刻本;《国学基本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