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节先生集
诗文别集。十卷。东晋陶渊明撰。成书于梁代,清代陶澍辑注。清道光十一年(1840年)刊于金陵。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生于晋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宋元嘉四年(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没落世族。二十九岁始为江州祭酒,后又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四十一岁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辞官归隐。义熙末曾征为著作郎,辞不就。诗文均有较高成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陶澍,字子霖,号云汀。生于清乾隆四十四(1779年),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靖节先生集》是他在前人辑本的基础上,加注辑录而成。
全书分十卷,附首一卷,末一卷。卷一,四言诗;卷二、三、四,五言诗;卷五,赋、辞;卷六,记、传、述、赞;卷七,疏、祭文;卷八,五孝传;卷九,集圣贤群谱录上;卷十,集圣贤群谱录下,诸家评陶汇集。
诗集二卷,存诗共一百二十五首,其中四言诗九首,五言诗一百一十六首。以五言诗成就较高。按其内容和题材,大略可分为田园诗、咏怀诗两大类。田园诗大部分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主要是描写田园风光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田园的劳动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共五首,约作于诗人辞官归隐后不久。其中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写诗人初返田园的新鲜感受和由衷的喜悦,诗人把宦途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喻作“羁鸟”、“池鱼”,而对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则给予由衷的赞美。许多诗篇还多方面反映了诗人乡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心境。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自述自己虽结庐人境,但“心远地自偏”,如今徜徉于篱下菊前,面对日夕佳境,不禁意兴悠然。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颇得后人激赏。《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写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雅趣。表现这类内容的诗还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和郭主簿》等。
田园诗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诗直接描写了田园劳动生活。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二是描写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直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及对劳动生活的感受。第二首“野外罕人事”,写他与农民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的淳朴的人际关系。田园劳动的艰辛在陶诗中也多有表现,尤其是诗人生活境况日渐窘迫的时候,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了他对劳动艰辛的感受;《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则表现了他在贫居生活中,渴望丰收的心情。《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其中,作者构想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在《桃花园诗并记》中,诗人构拟了一个理想的农业社会: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虽有父子无君臣”(王安石语)的理想王国。这种桃园理想,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否定,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战乱年代,人民群众渴求摆脱痛苦现实、向往和平劳动、安定生活的愿望。
咏怀诗在陶诗中数目约占三分之二,内容也颇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复杂感受。《命子》、《荣木》都是他早年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用世之心。《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军使都经钱溪》等诗,是诗人仕宦时期的作品,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想往。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归田后的作品数量居多,主要有《饮酒》诗二十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咏荆轲》等。《饮酒》诗是借饮酒诗题抒写心志,半为借酒咏怀,半为直抒胸臆。内容主要是反映诗人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情怀。第六首“行止千万端”,写他与众不同的“行止”,并抨击了当时丑恶的社会世风。第九首“清晨闻叩门”,仿屈原《渔父》的对话形式,拒绝了“田父”要他接受朝廷征召的劝告。《杂诗》十二首,大部分是五十岁以后的作品。诗人此时虽早已归田“心远地自偏”,但并没有真正忘怀于世事,这组诗便反映了他对往昔和现实的各种复杂感受。陶渊明晚年,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他目睹了无数杀戮,心情更为激愤。此时期,他写下了《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贫士》七首、《拟古》九首,及《咏荆轲》《咏二疏》、《咏三良》等三十多首反映政治现实“金刚怒目”式的诗篇,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憎恶和抗议,以及对刘宋政权的不满和愤慨。陶诗中,还有一些通篇论理的哲理诗,如组诗《形影神》等。
集中收文十二篇,计辞赋三篇,韵文五篇,散文四篇。篇不多,却不乏佳作,如《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有感于魏晋时代“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的状况,他在这篇赋中为自己,也是为很多没有出路的寂寞文士抒愤。《归去来兮辞》作于归隐之初,文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悠闲自如,突出地表现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此篇赋被宋代作家欧阳修推为晋代文章中最好的作品。《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的小传。文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各个方面,把诗人自然率真的性格形象地勾画出来。此外,还有《闲情赋》,是反映男女爱情的小赋,文辞绮丽,感情挚烈,从序文看,似有所寄托。
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总结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高度发展了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善于以朴素自然而极为精炼的语言、看似平常而耐人寻味的形象,抒写自己深厚的感情,形成了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其辞赋、散文也与其诗歌一样,一扫西晋以来骈丽绮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迹”(《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陶渊明的作品,在当时影响不大,唐以后名声始著,受到历代的推崇。
陶渊明的诗文集,最早有梁萧统编八卷本。后又有北齐阳休之编十卷本。北宋时有两个陶集刻本,一为宋仁宗年间的宋庠刊定的十卷本,此为陶集最早的刻本;一为英宗治平年间的思悦刊定的十卷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天能看到的陶集最早刻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刻本。注本主要有南宋汤汉《陶靖节诗注》四卷,此为陶集最早的注本。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常见的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辑注《靖节先生集》十卷。此本以李公焕注本为底本,博采群书辑注而成。字句同异,择善而存,其义可两存者,只作某本作某并存。卷首有陶澍撰写的例言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诸本序录、诔传等。卷末附有《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上、下。此本材料丰富,注释详明,是注本中较好的本子,有《四部备要》本。一九五六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戚焕埙校勘的断句本,线装两册。
后来的注本还有五瑶注《陶渊明集》,一九五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本为便于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以编年为序,内容也作了适当注释。又有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这个本子用李公焕本为底本,以曾集本,鲁铨刻苏写本,莫友芝翻宋本(自汲古阁十卷本出),及黄艺锡刻《东坡和陶诗》本对校,并作了大量他校,是一个很好的校本。注释上,也参酌诸家,不取过于附会之说;书后附有校注者《关于陶渊明》、《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两篇文章,都有参考价值。另有王孟白校笺《陶渊明诗文校笺》,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生于晋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宋元嘉四年(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没落世族。二十九岁始为江州祭酒,后又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四十一岁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辞官归隐。义熙末曾征为著作郎,辞不就。诗文均有较高成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陶澍,字子霖,号云汀。生于清乾隆四十四(1779年),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靖节先生集》是他在前人辑本的基础上,加注辑录而成。
全书分十卷,附首一卷,末一卷。卷一,四言诗;卷二、三、四,五言诗;卷五,赋、辞;卷六,记、传、述、赞;卷七,疏、祭文;卷八,五孝传;卷九,集圣贤群谱录上;卷十,集圣贤群谱录下,诸家评陶汇集。
诗集二卷,存诗共一百二十五首,其中四言诗九首,五言诗一百一十六首。以五言诗成就较高。按其内容和题材,大略可分为田园诗、咏怀诗两大类。田园诗大部分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主要是描写田园风光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田园的劳动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共五首,约作于诗人辞官归隐后不久。其中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写诗人初返田园的新鲜感受和由衷的喜悦,诗人把宦途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喻作“羁鸟”、“池鱼”,而对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则给予由衷的赞美。许多诗篇还多方面反映了诗人乡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心境。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自述自己虽结庐人境,但“心远地自偏”,如今徜徉于篱下菊前,面对日夕佳境,不禁意兴悠然。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颇得后人激赏。《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写诗人“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雅趣。表现这类内容的诗还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和郭主簿》等。
田园诗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诗直接描写了田园劳动生活。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二是描写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直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及对劳动生活的感受。第二首“野外罕人事”,写他与农民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的淳朴的人际关系。田园劳动的艰辛在陶诗中也多有表现,尤其是诗人生活境况日渐窘迫的时候,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了他对劳动艰辛的感受;《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则表现了他在贫居生活中,渴望丰收的心情。《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其中,作者构想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在《桃花园诗并记》中,诗人构拟了一个理想的农业社会: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虽有父子无君臣”(王安石语)的理想王国。这种桃园理想,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否定,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战乱年代,人民群众渴求摆脱痛苦现实、向往和平劳动、安定生活的愿望。
咏怀诗在陶诗中数目约占三分之二,内容也颇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复杂感受。《命子》、《荣木》都是他早年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用世之心。《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军使都经钱溪》等诗,是诗人仕宦时期的作品,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想往。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归田后的作品数量居多,主要有《饮酒》诗二十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咏荆轲》等。《饮酒》诗是借饮酒诗题抒写心志,半为借酒咏怀,半为直抒胸臆。内容主要是反映诗人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情怀。第六首“行止千万端”,写他与众不同的“行止”,并抨击了当时丑恶的社会世风。第九首“清晨闻叩门”,仿屈原《渔父》的对话形式,拒绝了“田父”要他接受朝廷征召的劝告。《杂诗》十二首,大部分是五十岁以后的作品。诗人此时虽早已归田“心远地自偏”,但并没有真正忘怀于世事,这组诗便反映了他对往昔和现实的各种复杂感受。陶渊明晚年,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他目睹了无数杀戮,心情更为激愤。此时期,他写下了《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贫士》七首、《拟古》九首,及《咏荆轲》《咏二疏》、《咏三良》等三十多首反映政治现实“金刚怒目”式的诗篇,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憎恶和抗议,以及对刘宋政权的不满和愤慨。陶诗中,还有一些通篇论理的哲理诗,如组诗《形影神》等。
集中收文十二篇,计辞赋三篇,韵文五篇,散文四篇。篇不多,却不乏佳作,如《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有感于魏晋时代“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的状况,他在这篇赋中为自己,也是为很多没有出路的寂寞文士抒愤。《归去来兮辞》作于归隐之初,文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悠闲自如,突出地表现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此篇赋被宋代作家欧阳修推为晋代文章中最好的作品。《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的小传。文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各个方面,把诗人自然率真的性格形象地勾画出来。此外,还有《闲情赋》,是反映男女爱情的小赋,文辞绮丽,感情挚烈,从序文看,似有所寄托。
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总结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高度发展了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善于以朴素自然而极为精炼的语言、看似平常而耐人寻味的形象,抒写自己深厚的感情,形成了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其辞赋、散文也与其诗歌一样,一扫西晋以来骈丽绮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迹”(《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陶渊明的作品,在当时影响不大,唐以后名声始著,受到历代的推崇。
陶渊明的诗文集,最早有梁萧统编八卷本。后又有北齐阳休之编十卷本。北宋时有两个陶集刻本,一为宋仁宗年间的宋庠刊定的十卷本,此为陶集最早的刻本;一为英宗治平年间的思悦刊定的十卷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天能看到的陶集最早刻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刻本。注本主要有南宋汤汉《陶靖节诗注》四卷,此为陶集最早的注本。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常见的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辑注《靖节先生集》十卷。此本以李公焕注本为底本,博采群书辑注而成。字句同异,择善而存,其义可两存者,只作某本作某并存。卷首有陶澍撰写的例言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诸本序录、诔传等。卷末附有《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上、下。此本材料丰富,注释详明,是注本中较好的本子,有《四部备要》本。一九五六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戚焕埙校勘的断句本,线装两册。
后来的注本还有五瑶注《陶渊明集》,一九五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本为便于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以编年为序,内容也作了适当注释。又有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这个本子用李公焕本为底本,以曾集本,鲁铨刻苏写本,莫友芝翻宋本(自汲古阁十卷本出),及黄艺锡刻《东坡和陶诗》本对校,并作了大量他校,是一个很好的校本。注释上,也参酌诸家,不取过于附会之说;书后附有校注者《关于陶渊明》、《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两篇文章,都有参考价值。另有王孟白校笺《陶渊明诗文校笺》,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