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
自然哲学著作。十六卷。三国吴杨泉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281年)。
杨泉,字德渊。生卒年不可考,三国时吴国人,另说为梁国人。具体出身地亦不可考。活动地域大约主要在吴越(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一带。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到傅玄和傅玄的儿子傅咸(公元239至公元294年),据此推知大体和傅咸同时而稍后。他原是吴国的“处士”。晋太康元年晋灭吴以后,朝廷征作郎中,他拒绝征聘,隐居著述。
杨泉著作,《隋书·经籍志》说有《物理论》十六卷,另说有《太玄经》十四卷,《集》二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和马总《意林》所记相同,但到《宋书·艺文志》这个书目就没有了。这说明杨泉著作在宋代已佚。清人孙星衍辑成《物理论》一卷,尽管十分零碎,但保留了杨泉的思想梗概。从这些辑录中可以看出,《物理论》是一部中世纪的自然科学及哲学著作,对天文、历法、地理、物候、农学、医学及手工业工艺等自然知识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与当时玄学相对立的唯物思想。
孙星衍辑成的《物理论》一卷:“以事类次第编录,自天文地理以迄古今帝王用人行政之要靡不囊括”(《平津馆丛书》之七《物理论辑本序》)。一共包括二十六部,它们是:天部、地部、器物部、州郡部、人事部、礼部、资产部、服用部、官部、艺文部,学部、杂文部、虫豸部、饮食部、宝玉部、菜茹部、布帛部、设官部、乐部、政理部、疾病部、谷部、时部、舟车部、艺术部、兵部。
杨泉的《物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王充元气论,从寻求世界根本基础入手,把实在的物质性的“气”看作自然的本体。以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由“元气”构成,是“元气”不同形态的表现,各种不同形态和属性形成各种不同物体和现象。认为“天”是“元气”,总是运动不息不断回旋,像一个旋转器,“天者,旋也,均(钧)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物理论》)日月星辰等天体都由元气积聚而成,也都在不断运动,正是由于它的运动引起了地上昼夜寒暑,季节变化,另还特别考察了这种变化的原因。以为自然界事物和现象之所以有不同运动变化,并无一凌驾于其上的驱使力量,而是因之自然的“元气”本身具有的阴阳对立之力量,并归根到底均属“气之引也”。(《物理论》)
杨泉的《物理论》还表现出他思想的批判性。他反对豪门士族专政,主张“审官择人”,认为“人主以政御人,政宽则奸易禁,政急则奸难绝”;听任豪强军阀宰割一方,“武士宰物,犹使狼牧羊,鹰养雏也。”(《物理论》)透露了一些下层庶族地主的改革愿望。杨泉还对玄学清谈进行了批判。他揭露当时“望风”、“承声”的选举所形成的浮华风气,实际上是“士非玉璧,谈者为伤”,全靠“谈者之口”、“爱恬之心”来品题,褒贬人物,不仅不能发现人才,反而培养一批“冠尧之冠,行桀之行”,“雄声而雌视”的“虚伪人”。玄学家们关于“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的争论,不过是“见虑一毛,不见其斑”。虽然文辞华美,富于思辨,但实际上“论事比类,不得其体”。
《物理论》中有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比较著名的是天文学上的宣夜说。杨泉在研究了盖天说与浑天说后,认为这两种学说都解释不清日月列星的运动问题,所以他指出:“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这里说的“元气”,主要的乃是物理学意义的物质概念。因此,宣夜说的基础是元气无限论,它论证了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充满了气体。现代宇宙科学,也证明星际空间充满着尘埃云。可见,宣夜说对于气的物质性是有其初步的感性认识的。
《物理论》一书的辑本主要有:清孙星衍辑《物理论》一卷,清嘉庆中兰陵孙氏刊《平津馆丛书》本。清黄奭辑《物理论》一卷,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汉学堂丛书》本。清王仁俊辑《物理论》一卷《补遗》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此稿本存上海图书馆)。以上辑本均有误。孙星衍的辑本,把晋傅玄的《傅子》佚文当作《物理论》收入,但其错收原在于武英殿本《意林》所引。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把《物理论》与《傅子》明确区别开来。此外,还有民国六年(1917年)序潮阳郑氏刊《龙溪精舍丛书》本,民国二十四(1935年)至二十六年(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
杨泉,字德渊。生卒年不可考,三国时吴国人,另说为梁国人。具体出身地亦不可考。活动地域大约主要在吴越(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一带。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到傅玄和傅玄的儿子傅咸(公元239至公元294年),据此推知大体和傅咸同时而稍后。他原是吴国的“处士”。晋太康元年晋灭吴以后,朝廷征作郎中,他拒绝征聘,隐居著述。
杨泉著作,《隋书·经籍志》说有《物理论》十六卷,另说有《太玄经》十四卷,《集》二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和马总《意林》所记相同,但到《宋书·艺文志》这个书目就没有了。这说明杨泉著作在宋代已佚。清人孙星衍辑成《物理论》一卷,尽管十分零碎,但保留了杨泉的思想梗概。从这些辑录中可以看出,《物理论》是一部中世纪的自然科学及哲学著作,对天文、历法、地理、物候、农学、医学及手工业工艺等自然知识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与当时玄学相对立的唯物思想。
孙星衍辑成的《物理论》一卷:“以事类次第编录,自天文地理以迄古今帝王用人行政之要靡不囊括”(《平津馆丛书》之七《物理论辑本序》)。一共包括二十六部,它们是:天部、地部、器物部、州郡部、人事部、礼部、资产部、服用部、官部、艺文部,学部、杂文部、虫豸部、饮食部、宝玉部、菜茹部、布帛部、设官部、乐部、政理部、疾病部、谷部、时部、舟车部、艺术部、兵部。
杨泉的《物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王充元气论,从寻求世界根本基础入手,把实在的物质性的“气”看作自然的本体。以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由“元气”构成,是“元气”不同形态的表现,各种不同形态和属性形成各种不同物体和现象。认为“天”是“元气”,总是运动不息不断回旋,像一个旋转器,“天者,旋也,均(钧)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物理论》)日月星辰等天体都由元气积聚而成,也都在不断运动,正是由于它的运动引起了地上昼夜寒暑,季节变化,另还特别考察了这种变化的原因。以为自然界事物和现象之所以有不同运动变化,并无一凌驾于其上的驱使力量,而是因之自然的“元气”本身具有的阴阳对立之力量,并归根到底均属“气之引也”。(《物理论》)
杨泉的《物理论》还表现出他思想的批判性。他反对豪门士族专政,主张“审官择人”,认为“人主以政御人,政宽则奸易禁,政急则奸难绝”;听任豪强军阀宰割一方,“武士宰物,犹使狼牧羊,鹰养雏也。”(《物理论》)透露了一些下层庶族地主的改革愿望。杨泉还对玄学清谈进行了批判。他揭露当时“望风”、“承声”的选举所形成的浮华风气,实际上是“士非玉璧,谈者为伤”,全靠“谈者之口”、“爱恬之心”来品题,褒贬人物,不仅不能发现人才,反而培养一批“冠尧之冠,行桀之行”,“雄声而雌视”的“虚伪人”。玄学家们关于“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的争论,不过是“见虑一毛,不见其斑”。虽然文辞华美,富于思辨,但实际上“论事比类,不得其体”。
《物理论》中有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比较著名的是天文学上的宣夜说。杨泉在研究了盖天说与浑天说后,认为这两种学说都解释不清日月列星的运动问题,所以他指出:“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这里说的“元气”,主要的乃是物理学意义的物质概念。因此,宣夜说的基础是元气无限论,它论证了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充满了气体。现代宇宙科学,也证明星际空间充满着尘埃云。可见,宣夜说对于气的物质性是有其初步的感性认识的。
《物理论》一书的辑本主要有:清孙星衍辑《物理论》一卷,清嘉庆中兰陵孙氏刊《平津馆丛书》本。清黄奭辑《物理论》一卷,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汉学堂丛书》本。清王仁俊辑《物理论》一卷《补遗》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此稿本存上海图书馆)。以上辑本均有误。孙星衍的辑本,把晋傅玄的《傅子》佚文当作《物理论》收入,但其错收原在于武英殿本《意林》所引。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把《物理论》与《傅子》明确区别开来。此外,还有民国六年(1917年)序潮阳郑氏刊《龙溪精舍丛书》本,民国二十四(1935年)至二十六年(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