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集解

2023-04-04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荀子》义释本。二十卷。清王先谦撰。成书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撰者事迹参见“《庄子集解》”条)。
        《荀子集解》依据杨倞的《荀子注》的编排顺序,分为二十卷。正文用单行大字,释义用双行小字,若在双行小字中另须说明时,则用再小字做双行小注。
        《荀子集解》的释义以清代卢文弨本为主,并附以嘉善谢氏刻本等进行全面考察。内容参考了前人的众家之说,进行了大量的引证,依据不同的版本进行了校订;对个别文字注明读音,并解释了字义。撰者自己的注解以“先谦案”引出。每句附以句义。该书句义,多以疏通原书难解之义为准则,准确揭示原书内容为宗旨,语句精炼,句义精深。如在《王霸》篇: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天下用之利者,无过于国。”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执之最利者也。”(以上“”内为释词)《荀子》在书中讲到:“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撰者说:“‘有之不如无之’谓‘有国不如无国’”,因为若君主不以“道”治天下,就会象“‘齐湣王为淖齿所杀”、“宋献公为齐湣王所灭”那样成为亡国之民,“国灭之后,其臣子各私为谥,故与此不同。”即国家灭以后,不可能像“独立”的民族那样,人民安居乐业,臣子各私为谥,国将不国了。故治国“必将以道守之”,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此三者明主“所宜谨慎择之”。这是“仁人”应该明白的。因而“挈提一国之人,皆使呼召礼义”、“所务皆礼义”、“不以它事害礼义也”。“其所持心持国,不行不义,不杀无罪,落然如石之固也”。《礼论》篇荀子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是《荀子》讲了一个“礼”的起因问题。撰者就“故制礼义以分之”之中的“分”字说:“有分,然后欲可养,求可给”。然后说:“先王为立中道,故欲不尽于物,物不竭于欲,欲与物相扶持,故能长久,是礼所起之本意者也。”这说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产品却是有限的,为了限制人们欲望的无限制地增长,君主将规定出“礼”把人分成不同情况而分别对待。“该坐汽车的坐汽车,否则只能骑毛驴”。人欲受限,适当追求,则“欲不尽于物,物不竭于欲”,那么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满足人们的欲望。让“欲与物相扶持,故能长久”。即让欲望与产品相持升长,则不论人欲或生产都会长久地保持和发展下去。这就“是礼所起之本意也”。
        《荀子集解》广摘各家之长,重于考证,给读者予较宽的思路。撰者自己的义释,脉络清晰,语言精炼,揭示内涵准确,便于阅读。在清代,它是最完善、最详实的《荀子》释本,同时也适合现代人研究《荀子》之用。
        《荀子集解》在三十年代即由世界书局收入《诸子集成》。一九八八年,中华书局在此基础上进行校点后录入《新编诸子集成》,先以单册出版,共上、下两册。将原文重新分段注释,原双行小字全部改为单行小字。书前有《点校说明》、《序》和《考证》及《荀子序》。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