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所染》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渐,必谨所渐”者,此之谓也。
【鉴赏】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的名言,比喻国家和士人,应谨慎地选择辅佐大臣与朋友,以便受到好的熏陶与影响。“染丝”是给丝染色,比喻“国亦有染”,“士亦有染”。
这里整段话的意思是,墨子见人染丝而感叹说,用青色染料染丝,丝就染成青色。用黄色染料染丝,丝就染成黄色。投入的染料变,丝的颜色也变。投入五种染料染丝,丝就能染出五种颜色。因此浸染不能不谨慎。不仅染丝是这样,治国和士人也是同样道理。朋友爱好仁义,淳厚谨慎,恪守法令,家会一天比一天兴旺,自身一天比一天安宁,名誉一天比一天显荣,居官治政也合于正道了。段干木、禽滑厘、傅说等人就是这样。朋友狂妄自大,不守法度,结党营私,家会一天比一天衰微,自身一天比一天危险,名声一天比一天败坏,居官治政也不得其道。子西、易牙、竖刁等人就是这样。《诗经》说:“必须正确选择所受的影响,必须谨慎对待所受的影响”,就是这个意思。
“染”本义是染色,沾染,引申为熏染,影响。《诗经》所谓“必择所渐,必谨所渐”的“渐”,即影响,渗透。墨子以染丝为比喻,说明国君治国,士人做事,跟周围大臣朋友的影响密切相关。要受到良好的影响,就必须谨慎地选贤使能,任用良才。
墨子看到,创设受熏染的环境条件,对人性改造和知识素养增进具有重要意义。有意识地选择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能使人所受的熏染朝健康方向发展。就像染丝,人通过良好环境条件的教育熏染,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都是最佳选择。
墨子的环境教育论,以其特有的人性论哲学为基础。墨子认为人性“善少恶多”,人性中不好的因素居多。《法仪》载墨子说:“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墨子重视教育的熏染感化作用,主张通过教育熏染,改变人性,劝人由恶变善,“见善必迁”(见《非儒》篇)。
墨子重视教育熏染的意义,身体力行,以身施教,用执著专一的精神、精湛的论辩说服技巧,终身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身后百年,弟子仍代有传人,无时乏绝,誉满天下。
秦相吕不韦召集六国辩士,编辑杂家巨著《吕氏春秋》,汲取《墨子·所染》的全部内容,写成《吕氏春秋·当染》篇,在末尾补充些许新意,论述墨家从属弟子众多,无数后学显荣天下,并梳理了墨家学术的传承谱系: 墨子→禽滑厘→许犯→田系,显示《墨子·所染》篇对中国文化积淀、文明传承的原创价值和巨大影响力。墨子“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的名言,对当代治国育人,仍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2018-11-25]
-
是久与是不久同说
[2018-11-25]
-
不能而不害
[2018-11-25]
-
同异交得
[2018-11-25]
-
两而无偏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