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王勃集序》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2〕!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3〕;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4〕。历年兹久,递为文质〔5〕,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6〕;屈平自沉,唐、宋弘汩罗之迹〔7〕。文儒于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8〕。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9〕;汉皇改运,此道不还〔10〕。贾、马蔚兴,已亏于《雅》、《颂》〔11〕;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12〕。俛大猷,未忝前载。洎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13〕,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14〕。梁、魏群材,周、隋众制,或苟求虫篆,未尽力于丘坟〔15〕;或独狥波澜,不寻源于礼乐。会时沿革,循古抑扬,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其有飞驰倏忽,倜傥纷纶〔16〕,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经籍为心,得王、何于逸契〔17〕,风云入思,叶张、左于神交〔18〕。故能使六合殊材,并推心于意匠;八方好事,咸受气于文枢〔19〕。出轨躅而骧首,驰光芒而动俗〔20〕。非君之博物,孰能致于此乎〔21〕?
君讳勃,字子安,太原祁人也〔22〕。其先出自有周,濬哲文明之裔〔23〕;隐乎炎汉,弘宣高尚之风〔24〕。晋室南迁,家声布于淮海〔25〕;宋臣北徙,门德胜于河汾〔26〕。宏材继出,达人间峙〔27〕。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末,退讲艺于龙门〔28〕。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29〕。闻风睹奥,起予道惟,揣摩三古,开阐八风〔30〕。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31〕。父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32〕,交阯、六合二县令,为齐州长史〔33〕。抑惟邦彦,是曰人宗〔34〕,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司马谈之晚岁,思弘授史之功〔35〕;扬子云之暮年,遂起参元之叹〔36〕。
君之生也,含章是托〔37〕。神何由降,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38〕。器业之敏,先乎就傅〔39〕。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40〕。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41〕。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咸通,于述无所滞,于词无所假。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42〕。年十有四,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43〕,曰:“此神童也〔43〕。”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44〕。沛王之初建国也,博选奇士,徵为侍读〔44〕。奉教撰《平台钞略》十篇,书就,赐帛五十匹〔45〕。先鸣楚馆,孤峙齐宫,乘、忌侧目,应、刘失步〔46〕。临秀不容,寻反初服。远游江汉,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昌,玩灵奇之肹蠁〔47〕。考文章之迹,徵造化之程〔48〕。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48〕。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宏伟绝人〔49〕,稀代为宾,正平之作,不能夺也。咸亨之初,乃参时选,三府交辟,遇疾辞焉〔50〕。友人陵季友时为虢州司法,盛称弘农药物,乃求补虢州参军〔51〕。坐免岁余,寻复旧职,弃官沉迹,就养于交阯焉。长卿坐废于时,君山不合于朝,岂无媒也,其惟命乎〔52〕!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观览旧章,翾翔群艺,随方渗漉,于何不尽〔53〕?在乎词翰,倍所用心。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54〕。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狥其功,假对以称其美〔55〕,骨气都尽,刚健不闻〔56〕。思革其毙,用光志业。薛令公朝左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57〕;卢照邻人间才杰,览青规而辍九攻〔58〕。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豪端〔59〕。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60〕。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61〕。大则用之以时,小则施之有序〔62〕。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63〕。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63〕;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64〕。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65〕。反诸宏博,君之力焉〔66〕;矫枉过正,文之权也。后进之士,翕然景慕〔67〕,久倦樊笼,咸思自择。近则面受而心服,远则言发而响应,教之者逾于激电,传之者速于置邮。得其片言,而忽焉高视;假其一气,则邈矣孤骞〔68〕。窃形骸者,既昭发于枢机〔69〕;吸精微者,亦潜附于声律。虽雅才之变例,诚壮思之雄宗也。妙异之徒,别为纵诞,专求怪说,争发大言。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长句以增其滞,容气以广其灵。已逾江南之风,渐成河朔之制〔70〕。谬称相述,罕识其源。扣纯粹之精机,未投足而先逝;览奔放之偏节,已滞心而忘返。乃相循于跼步,岂见习于通方〔71〕。信谲不同,非墨翟之过〔72〕;重增其放,岂庄周之失〔73〕。唱高罕属,既知之矣。以文罪我,其可得乎?
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余事〔74〕;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75〕。随时以发,其惟应便,稽古以成,其殆察微〔76〕。循紫宫于北门,幽求圣律〔77〕;访玄扈于东洛,响像天人〔78〕。每览韦编,思弘《大易》〔79〕。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80〕。为之发挥,以成注解。尝因夜梦,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81〕。寤而循环,思过半矣。于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82〕,既乘理而得元,亦研精而狥道〔83〕。虞仲翔之尽思,徒见三爻〔84〕;韩康伯之成功,仅逾两系〔85〕。君之所注,见光前古,与夫发天地之秘藏〔86〕,知鬼神之情状者,合其心矣。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抒轴于人事〔87〕;经营训导,乃优游于圣作〔88〕。于是编次《论语》,各以群分〔89〕,穷源造极,为之诂训。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90〕。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散,知吾道之未行,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91〕,裁成大典,以赞孔门〔92〕。讨论汉、魏,迄于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续《书》〔93〕。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94〕。又自晋泰始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95〕,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96〕。门人薛收窃慕,同为《元经》之传〔97〕,未就而殁。君思崇祖德,光宣奥义,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包举艺文,克融前烈〔98〕。陈群禀太丘之训,时不逮焉〔99〕;孔伋传司寇之文,彼何功矣〔100〕。《诗》、《书》之序,并冠于篇,《元经》之传,未终其业。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101〕,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102〕。
呜呼!天道何哉!所注《周易》,穷乎晋卦,又作《黄帝八十一难》,幸就其功,撰合论十篇,见行于代。君平生属文,岁时不倦,缀其存者,总数百篇。嗟乎促龄〔103〕,材气未尽,殁而不朽,君子贵焉。兄勔及勮,磊落词韵,铿风骨〔104〕,皆九变之雄律也;弟助及勋,总括前藻,网罗群思,亦一时之健笔焉〔105〕。友爱之至,人伦所及,永言存殁,何痛如之!援翰纪文〔106〕,咸所未忍。盖以投分相期,非弘词说。潸然揽涕,究而序之〔107〕。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三部盛作,恨不序于生前;七志良书〔108〕,空撰得于身后。神其不远,道或存焉。
【注 释】
〔1〕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以诗文著名,他与同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2〕时义:谓因时而生之作用与价值。犹时宜也。《易·遯》:“遯之时义大矣哉。”疏:叹美遯相时度宜。
〔3〕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列入天文范围。《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4〕人文:指礼教文化。《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5〕文质:文采与质朴。也指某一时代的风尚。《宋书·礼志》:“以前检后,文质相因。”
〔6〕仲尼:孔子字仲尼。 游:子游,孔子弟子。 夏:子夏,孔子弟子。
〔7〕屈平自沉:谓屈原为靳尚等人诬谗,投汨罗江而死。 唐:唐勒。 宋:宋玉。均为战国末期著名作家。 汨罗之迹:此处指唐勒、宋玉继承了屈原的文学事业。
〔8〕文:文字,文辞。《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辞害义。” 儒: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周礼·天官·冢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疏:“儒,掌养国子以道德,故云以道得民,民亦谓学子也。”《论语·雍也》:“以为君子儒。”
〔9〕秦氏燔书:指秦始皇焚烧典籍。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则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焚烧民间所藏《诗》、《书》和百家书等。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族诛。
〔10〕汉皇:主要指西汉的皇帝。
〔11〕贾马:指西汉文学家贾谊与司马相如。《雅》、《颂》指《诗经》中《大雅》、《小雅》及《颂》。
〔12〕曹王:指曹植、王粲。
〔13〕潘陆:指西晋作家潘岳、陆机。 孙许:指东晋孙绰、许询。
〔14〕颜谢:指南朝作家颜延之、谢灵运。 江鲍:指南朝作家江淹、鲍照。
〔15〕虫篆:喻末叶的技能。《后汉书·杨赐传》:“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
〔16〕倜傥:卓越豪迈。司马迁《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7〕王何:王弼、何晏。
〔18〕张左:晋代诗人张华、左思。
〔19〕“故能”四句:六合:天地四方。《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八方:四方和四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
〔20〕骧首:马举首也。《晋书·孝武帝纪论》:“迈油云而骧首,济沈川而能。”
〔21〕君:此处指王勃。 博物:博知多知。《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22〕君讳勃:指王勃。 太原祁(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23〕裔:后代。
〔24〕炎汉:即汉代。汉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上疏:“笃生我皇,奕世载德……受禅炎汉,临君万邦。”
〔25〕晋室:指晋王朝。
〔26〕宋臣:未详。
〔27〕达人:显贵人。《左传·昭·七年》:“圣人者有明德,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28〕大业:隋炀帝年号。 龙门:山名或地名。山名在陕西省韩城县与山西河津县间。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即伊阙。
〔29〕谥: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称号。
〔30〕三古:指古代伏羲、文王、孔子代表的三个时代。《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注:孟康曰:“《易·系辞》,曰‘《易》之与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八风:八方之风,名目不一。《吕氏春秋·有始》、《淮南子·地形》、《说文》对“八风”均有详细说明,此处不赘。
〔31〕邹韩:指先秦的邹衍、韩非子。 荀孟:亦指先秦的荀子、孟子。
〔32〕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雍州:州名。古九州之一。《书·禹贡》:“黑水河惟雍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西曰雍州。”今陕西、甘肃及青海额济纳之地即古雍州。司功:官名。唐州府佐史自录事参军外,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士六参军。
〔33〕交阯:即交趾。汉武帝元鼎六年冬,设置交阯、九真、日南、珠厓等九郡。 六合:县名。今属江苏南京市。本楚棠邑。秦汉时设郡,因境内有六合山而得名。隋废郡为县。 齐州:春秋齐地,汉为齐郡。南朝宋于其地侨置冀州,北魏改为齐州。治所历城。隋唐五代因之。 长史: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
〔34〕邦彦:国中英俊之士。《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人宗:为人所尊敬也。
〔35〕“司马谈”二句:司马谈(前?~前110),汉夏阳人,司马迁之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论著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要旨,而崇尚道家。司马谈临终前“执(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勿忘吾所欲论著矣。’”(《史记·太史公自序》)
〔36〕“扬子云”二句:扬子云:即西汉扬雄(前53~前18)。长于辞赋,多仿司马相如。博通群籍,多识古文奇字。晚年仿《易经》、《论语》作《太玄》、《法言》。
〔37〕含章:含美于内。《易·坤》:“含章可贞。”
〔38〕未名:未定名,未知名也。《宋书·夷蛮传论》:“未名之宝。”
〔39〕器业:谓才能与学问。《唐书·李德裕传》:“德裕以器业自负。”
〔40〕颜氏《汉书》:指颜师古所注的《汉书》。颜师古(581~645),唐万年县人。家贫,以教授为业。太宗时,官中书侍郎。帝以《五经》传习日讹。诏师古校定。后又为太子注《汉书》,集隋代以前二十三家注释,纠谬补阙。 《汉书》:东汉班固撰。固父班彪,以《史记》自汉武帝太初以后,阙而不录,于是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录未详,又辍集所闻,整理补充,以撰《汉书》。后因窦宪事被捕,死于狱中,全书未竟,和帝诏固妹班昭就东观藏书续成之。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百篇,起载自刘邦(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二百三十年间主要事迹,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41〕六经:《易》、《诗》、《春秋》、《尚书》、《礼》、《乐》。
〔42〕钧衡:钧、衡所指量物,因借为评量人才之美。《宋书·谢庄传》上表:“提钧悬衡,委之选部,一人之鉴易限,而天下之才难原。” 舟航:浮桥,连舟以渡。《淮南子·汜论训》:“古者大川名谷,衡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板以为舟航。”
〔43〕“太常伯刘公”三句:《新唐书》二百一《王勃传》:“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史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散郎:官名。《晋书·夏侯淳传》:“干当世之务,触人官之威有效矣,而官不过散郎,举不过贤良。”
〔44〕“沛王”三句:《旧唐书》一百九十上《王勃传》:“沛王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重爱之。”
〔45〕《平台钞略》:书名。唐王勃撰。《旧唐书王勃传》:“沛王闻其名,招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宠之。”
〔46〕“先鸣”四句:楚馆:楚地馆舍,也泛指旅舍。又指歌舞场所。 齐宫:未详。 乘:西汉赋作家枚乘。 忌:指汉代赋家严忌。 应刘:汉末“建安七子”中的应玚、刘桢。
〔47〕会昌:县名。属江西省。本雩都县。又唐李炎(武宗)年号。 肹蠁:当作“肸蠁”,散布、弥漫之意。
〔48〕洪笔:大手笔。比喻擅长写文章。晋郭璞《尔雅注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
〔49〕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清蒋清翊注之《王子安集注》未见收有此文。 “咸亨”四句:咸亨,唐高宗李治年号。 时选:当时之选拔也。
〔50〕三府:汉代的太尉、司徒、司空设立的府署,联合称三府。
〔51〕“友人”四句。陵季友:未详。 虢州:州名。隋置。在今河南省卢氏县。《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河南府》:“卢氏县府西南三百四十里。本虢氏之莘地,隋初改虢州,皆治焉。大业初,州废属弘农郡。义宁初,又置虢郡于此。唐初改虢州,贞观八年移虢治,弘农县属焉。” 弘农:见上注。
〔52〕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大赋作家。 君山:后汉桓谭字君山。
〔53〕“观览”四句:鹮翔:翱翔也。 渗漉:水向下透露也。司马相如《封禅书》:“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54〕龙朔:唐高宗年号。 纤微:微细。《韩诗外传》:“走祸于纤微。” 雕刻:雕刻彩饰,
〔55〕狥:狥为殉之假借字。 假对:诗文中用字的借对。宋沈括《梦溪笔谈》:十五《艺文》二:“如‘自朱邪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邪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56〕骨气:喻书法之笔力和诗文的气势。钟嵘《诗品》上: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57〕薛令公:(622~683)薛收之子。又作元绍。好学,善属文。高宗即位,为给事中,数陈当世得失,累转弘文馆学士,所荐士皆以才自名于时,上元中拜中书令。 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陆机《叹世赋》:“托末契于后生,余将志而为客。”
〔58〕卢照邻: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初四杰”之一。详见前注。 清规:天子内庭前所铺薄草之席,为谏者俯伏之所。《马录碎事·百谏·谏诤》:“日伏青规,罕能切直。”注:“蒲,天子内庭也,以青规之,而谏者伏其上。” 九攻:多次进攻。《淮南子·修务》:“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城,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御之,弗能入。”
〔59〕八纮(hóng):天地的极限,犹言八极。《淮南子·地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注:“纮,维也,维落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纮也。”《史记》司马相如《大人赋》:“遍览八纮而观四方兮。” “动摇”四句:文律:文章的音律。陆机《文赋》:“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 宫商:五音之中宫、商二音,引申为音乐、音律之义。《晋书·孙绰传》:“恐此金石,非中宫商。”
〔60〕词源:以水流喻文词的层出不穷。《文苑英华》卷九十八唐宋之问《祭王城门文》:“理阃探索,词源讨论。”
〔61〕弥坚:更坚固。
〔62〕序:文体的一种。
〔63〕纵横:奔放,无拘束。杜甫《戏为六绝句》:“庚信文章志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64〕金汤:金城汤池之省,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65〕翰苑:文翰荟萃之处。犹言翰林苑。白居易《詶卢秘书二十韵诗》:“谬历文场选,惭非翰苑才。”
〔66〕宏博:博大也。《史记·礼书》:“化隆者宏博,治浅者偏狭。”
〔67〕翕然:趋合一致貌。《史记·汲郑传》:“以此翕然称郑庄。”
〔68〕骞:仰首貌。
〔69〕枢机:朝廷的机要部门或职位。指尚书、中书、宰辅三职。《汉书》卷九《石显传》:“(萧望之)建白,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使我无后顾之忧。”
〔70〕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方。《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
〔71〕跼步:曲步。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帝释于马,经丘园而跼步。”
〔72〕墨翟:即先秦诸子中的墨子。
〔73〕庄周:即先秦诸子中的庄子。
〔74〕摛藻雕章:指作文讲究文彩的修饰。 研几:究其几微。《易·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注:“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乘理照物,动必研几。”
〔75〕探颐:窥探求取幽深难见之理也。《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疏:探,谓窥探求取;赜,谓幽深难见。《后汉书·胡广传》:“探赜穷理。”
〔76〕稽古:《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诸籍,皆以“曰若稽古”开端;《传》训稽为考,言稽考古道。汉代郑玄信纬,训稽为“同”,训古为“天”,犹言同天。后遂以“曰若稽古”为帝王诏谕的开篇。
〔77〕紫宫:星座名。又天帝的居室,也指帝王的宫禁。 北门:《诗经·邶风》篇名。《诗序》:“北门,刺仕之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耳。”后世比喻怀才不遇。
〔78〕玄扈:山名。在陕西省南县西,洛水之南,与杨虚山相对。《水经注·洛水注》:“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迳于隄卢山下。” 天人:指有道之人。《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79〕韦编:韦,柔皮、皮。古代没有纸,削竹为简而书之,以韦编联诸简,故曰韦编。朱熹《四时读书乐诗》:“坐对韦编灯动璧,高歌夜半雪压庐。” 大易:《易经》。《文选》左思《魏都赋》:“览《大易》与《春秋》。”
〔80〕八索:古书名。索,素也。若素王之法。《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注:“皆古书名。”疏:孔安国《尚书序》云:“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释名·释典艺》:“八索,索,素也。”若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有八也。” 四营:《易》筮语。谓四度经营著策,乃成易之一变也。《易·系辞上》:“是古四营而成易。”注:“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卦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三营也;归奇于扐,四营也。”疏:“《正义》曰:营谓经营,谓四变经营著策,乃成《易》之一变也。”
〔81〕易:指《易经》。 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气运动而分阴阳,由阴阳而分四时,因而出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行为宇宙万事万物。宋代周敦颐兼采道家学说,著有《太极图说》。朱熹以为太极即是理;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82〕蓍蔡:犹言蓍龟,以卜休咎,也以喻有先见之明者。蔡系地名,出大龟,因名大龟为蔡。《楚辞》王褒《九怀》:“蓍蔡于涌跃,孔鹤兮回翔。”注:蓍,筮也,蔡,大龟也。《论语》曰:“臧文仲居蔡。”补注:《淮南》云:“大蔡神龟。”
〔83〕玄:深奥,神妙。《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指道家之道。 狥道:即殉道:狥为“殉”之借字。为正义而舍生。《孟子·尽心上》:“天下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之无道,以身殉道。”
〔84〕虞仲翔:即虞翻,三国吴余姚人,字仲翔,少好学,有高气,为孙策功曹,出为富春长,曹操辟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争,权不悦,多见谤毁。后以酒失徙交州,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翻精于《易》,著《易注》,又为《老子》、《国语》训注。 三爻:爻,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是阳爻,“--”是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
〔85〕韩康伯:韩伯字康伯,晋长社人。幼颖悟,家贫,冬月母为作襦,令提熨斗,云当作複裈。伯谓不须。母问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即着襦,下亦当暖。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其舅殷浩,谓以出群之器。仕至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改太常,未拜而卒。 两系:系,系辞。《易经》篇名。当时王坦之曾著《公谦论》,其中引用了《易经》中的《损》、《谦》,立论有误,韩伯曾著文进行评论。见《晋书·本传》。
〔86〕前古:上古。《吴越春秋》七《勾践八臣外传》:“今大王诚赦越王,则功冠于五霸,名越于前古。”
〔87〕杼轴: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杼,即“梭”,司纬线:轴,本作“柚”,滚筒,即卷织物之轴,也用以泛指纺织。又,杼轴组织经纬而成布,故用以比喻诗文的组织、构思。
〔88〕圣作:天子所之这诗歌文章也。《新、旧唐书·虞世南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
〔89〕《论语》:乃孔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的言行思想的记录。二十篇。
〔90〕式序:按次序叙录功劳。《诗经·周颂·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91〕“文中子”四句:文中子:隋王通之私谥。他曾著书名为《文中子说》十卷。旧本署隋王通撰。其目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体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等。 隋室:隋王朝。 “获麟”四句:《春秋·哀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作《春秋》。至此而止。
〔92〕孔门:孔子的门下。汉王充《论衡·问孔》:“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二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93〕书:指《尚书》。
〔94〕三百篇:指《诗经》。诗:此处指《诗经》。
〔95〕泰始:晋武帝年号。
〔96〕元经:隋王通有《元经》三十一篇,久佚。今本旧题,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其书仿《孔子春秋》而作,共十卷。始于晋泰康元年,终于开皇九年。
〔97〕薛收:见前注。
〔98〕艺文:六艺群书之文也。《汉书·淮南安传》:“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
〔99〕陈群:三国魏人纪宇之子,字长文,谥靖。与孔融善。曹操辟为司空掾,魏国建,累迁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文帝时录尚书事,明帝时封颍阴侯。 太丘:古地名。亦作泰丘。故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汉于此设敬丘县,东汉改曰太丘。晋时县废。《尔雅·释丘》:右陵太丘。注:宋有泰丘社。《左传·襄公元年》:“郑子然后侵宋于太丘。”
〔100〕孔伋:即子思(前483?~前402),名伋。曾为鲁缪公师,著《子思》二十三篇,见《汉书·艺文志·儒家》,唐后佚。宋代汪晫辑有《子思》一卷九篇。其中或取自伪书《孔丛子》,不尽可靠。 司寇:官名。《周礼·秋官》:大司寇主管刑狱,为六卿之一。春秋各国有司寇之官。《国语·周语上》:“司寇协奸。”
〔101〕有涯:有限,有止境。《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2〕颜氏:指孔子弟子颜回(前521~前490)。春秋鲁人好学,乐道安贫,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不迁怒,不贰过,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 贾生:贾谊(前201~前169),汉洛阳人。以年少能诵读诸子书,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贾谊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梁怀王太傅而卒,年三十三。世称贾太傅,又称贾生。
〔103〕促龄:短龄。
〔104〕铿:钟鼓声相杂也。班固《东都赋》:“钟鼓相。”注:翰曰,铿声也。
〔105〕健笔:笔力矫健,指长于写作。徐陵《徐孝武穆集》三《让五兵尚书表》:“虽复陈琳健笔,未尽思怀。”
〔106〕援翰:提笔。
〔107〕潸然:涕下貌:《汉书·中山靖王胜传》:“纷惊分罗,潸然出涕。”
〔108〕《七志》:书目分类专著。
【赏 析】
此序写得颇具特色。其一为文章写得长约二千余字;其二,写得内容多。先从祖先开始,具体到祖父、父亲、兄弟等人的业绩及文学成就,其三,写到王勃的文学贡献时,对汉魏六朝隋以来的文学否定颇多。其四,写到王勃的文学和学术贡献极为详尽具体。其五,作者行文气势宏大,叙事详略得体,层次分明,词藻华丽,节奏疏密自如,是一篇难得的骈体序文。
-
骈文《丁酉八月陶然亭宴集序》
[2019-05-12]
-
骈文《七日绵州泛舟诗序》
[2019-05-12]
-
骈文《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2019-05-12]
-
骈文《三都赋序》
[2019-05-12]
-
骈文《上尚书范阳公启》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