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焦山塔记》 - 〔明〕陈仁锡
〔明〕陈仁锡
大江中一笔判吴楚,吸江海,如高才生,滔滔无择言,其笔雄浑而奔放;一笔闯飞仙之窟,挟万丈云霞,呼三诏精爽,其笔幽寄而峭兀。故金山有笔,写波涛,亦写牙筹。其僧如妓,其庐如市,笔自不俗,用笔者俗之尔。焦山无笔,如读万卷书不作一篇文字,如待诏金马门,十问不一答,非体也。焦山宜蒲柳,宜葵菜病僧,宜黄叶。入山惟见挑水道人,洗菜老僧,惟闻经声、鸟声、水声。十六年前,与何孺龙共坐水晶庵,绝去药饼,沉疴顿愈。再读书松寥阁,阁主人见源煮豆腐,夜半披衣,与冶净、孺龙跳荡海门。月吐四更,则万如烧红桔一萝,而待我于云声庵竹篱之下。以此风风雨雨,思思不置。丙寅服阕重来,初棹金山石,予置浮玉十廊,山起五州,予与冶净开山构庐,遥挹山容,接万顷天杯,因笑世人知三山,不知五州。是日,放舟焦山,五色云起,俄见墙下风帆,错疑塔影欲移,急询山头着笔处,嶷然作势。或曰圌山重镇,称江上羽林,上宵旰求治,鞭挞四夷,此地不可无一笔。而予有感于用笔之难,在古人有李卫公笔,今北固之上,铁笔一枝,有余劲哉。
——《陈明卿集》
塔本像笔,颖锐挺直,下圆上尖,久立不辍,阅尽沧桑。而镇江金、焦二塔又立于长江之滨,如两枝蘸水狼毫,各擅风流。所以作者神游八极,突发奇想。
金山塔壮伟峻拔,如豪侠手中凌云健笔,雄浑而奔放,焦山塔幽奇峭兀,如真人隐士超尘之笔,独绘飞鸟云霞,林风帆影。同是一处江山,同是一番经历,气派、格调竟如此不类,看来塔像笔,亦像人,千塔千面。
有山有水而无立塔,精神无从表现,焦山塔一倒,焦山“如读万卷书不作一篇文字,如待诏金马门,十问不一答,非体也”。正如有生活还要有文学,有才华还要能实现,塔又是山水精神的体现。然而有笔不等于万事俱备,还要会用。金山原本气概非凡,志高意远,久之,渐生俗气,“其僧如妓,其庐如市”,雄心不存,豪气全销,“笔自不俗,用笔者俗之尔”。同样一枝笔也会写出完全不同的历史,作出格调迥异的文章,俗与不俗,壮与不壮;或仕或隐,有成有毁,全在运笔者自己。于是作者不由感叹“用笔之难”。北固山顶有一唐代名臣李德裕立下的铁塔,铮铮有力,像一座永世不废的纪念碑,嶷然作势,千古不变。一笔写出两种精绝文章:体内与体外,精神与现实。不但金山为之失色,连焦山的超尘脱俗也顿时黯然无光,这是塔、笔、人三而一的典范,是作者真正仰慕之所在。文章由塔而笔,由笔而人,一片壮烈之心到此才和盘托出,一段精光终于投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