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第二折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西厢记》 https://www.kekeshici.com

〔夫人上,云〕今日安排下小酌,单请张生酬劳。道与红娘,疾忙去书院中请张 生,着他是必便来,休推故。〔下〕〔末上,云〕夜来老夫人说,着红娘来请我,却 怎生不见来?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 得光挣挣的。怎么不见红娘来也呵?〔红娘上,云〕老夫人使我请张生。我想若 非张生妙计呵,俺一家儿性命难保也呵。

【中吕·粉蝶儿】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 逃生。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张君瑞合当钦敬。当日所望无 成;谁想一缄书倒为了媒证。

【醉春风】今日个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薄衾单枕 有人温,早则不冷、冷。受用足宝鼎香浓,绣帘风细,绿窗人 静。

可早来到也。

【脱布衫】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隔窗儿咳嗽了 一声,[红敲门科][末云]是谁来也?[红云]是我。他启朱唇急来答应。

[末云]拜揖小娘子。[红唱]

【小梁州】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迎,我这里“万福,先生”。乌 纱小帽耀人明,白襴净,角带傲黄鞓。

【幺篇】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据相貌,凭才 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末云]“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小娘子此行为何?[红云]贱妾奉夫 人严命,特请先生小酌数杯,勿却。[末云]便去,便去。敢问席上有莺莺姐姐 么? [红唱]

【上小楼】“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可早莺莺 根前,“姐姐”呼之,喏喏连声。秀才每闻道“请”,恰便似听将军 严令,和他那五脏神愿随鞭镫。

[末云]今日夫人端的为甚么筵席? [红唱]

【幺篇】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承。不请街坊,不会亲邻, 不受人情。避众僧,请老兄,和莺莺匹聘。[末云]如此小生欢喜。[红唱]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末云]小生客中无镜,敢烦小娘子看小生一看何如? [红唱]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 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 疼。[末云]夫人办甚么请我?[红唱]茶饭已安排定,淘下陈仓米数升, 炸下七八碗软蔓青。

[末云]小生想来:自寺中一见了小姐之后,不想今日得成婚姻,岂不为前生分 定? [红云]姻缘非人力所为,天意尔。

【快活三】咱人一事精,百事精;一无成,百无成。世间草木本 无情,自古云:“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他犹有相兼并。

天子】休道这生,年纪儿后生,恰学害相思病。天生聪俊, 打扮素净,奈夜夜成孤另。才子多情,佳人薄幸,兀的不担阁了 人性命。〔末云〕你姐姐果有信行?〔红唱〕谁无一个信行,谁无一个志 诚,恁两个今夜亲折证。

我嘱咐你咱!

【四边静】今宵欢庆,软弱莺莺,可曾惯经。你索款款轻轻,灯 下交鸳颈。端详可憎,好煞人也无干净!

〔末云〕小娘子先行,小生收拾书房便来。敢问那里有甚么景致? 〔红唱〕

【耍孩儿】俺那里落红满地胭脂冷,休辜负了良辰美景。夫人 遣妾莫消停,请先生勿得推称。俺那里准备着鸳鸯夜月销金 帐,孔雀春风软玉屏。乐奏合欢令,有凤箫象板,锦瑟鸾笙。

〔末云〕小生书剑飘零,无以为财礼,却是怎生? 〔红唱〕

【四煞】聘财断不争,婚姻自有成,新婚燕尔安排定。你明博 得跨凤乘鸾客,我到晚来卧看牵牛织女星。休傒幸,不要你半丝 儿红线,成就了一世儿前程。

【三煞】凭着你灭寇功,举将能,两般儿功效如红定。为甚俺 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则为君瑞胸中百万兵。越显得文风盛,受 用足珠围翠绕,结果了黄卷青灯。

【二煞】夫人只一家,老兄无伴等,为嫌繁冗寻幽静。〔末云〕别有 甚客人?〔红唱〕单请你个有恩有义闲中客,且回避了无是无非窗 下僧。夫人的命,道足下莫教推托,和贱妾即便随行。

〔末云〕小娘子先行,小生随后便来。〔红唱〕

【收尾】先生休作谦,夫人专意等。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 休使得梅香再来请。〔下〕

〔末云〕红娘去了,小生拽上书房门者。我比及到得夫人那里,夫人道;“张生, 你来了也,饮几杯酒,去卧房内和莺莺做亲去!”小生到得卧房内,和姐姐解带 脱衣,颠鸾倒凤,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觑他云鬟低坠,星眼微朦,被 翻翡翠,袜绣鸳鸯;不知性命何如?且看下回分解。〔笑云〕单羡法本好和尚也:只凭说法口,遂却读书心。〔下〕

紧接上一场夫人预约张生赴宴之后,本场便通过红娘奉夫人之命来 “请宴”时的主唱,以及张生在赴宴前夕的独特表演,成功地完成了相关的 艺术使命:

第一、由明智而通达的红娘这个旁观者、局外人的公正评赞,强调了 张生在普救解危中的重大功绩,进而突出了崔张婚恋的本乎情理、合乎道 义,应当庆贺。这在艺术上又产生了两大效应:

一是从红娘身上显示出的对张生请兵解危的感激、喜庆之情,经过神 采飞扬的渲染,从正面作了热气腾腾的蕴蓄,这就为随后夫人赖婚的无情 悖理和冷峻压抑,预作了有力的反铺垫,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二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红娘性格的有机发展:随着生活际遇的变 迁和亲身经历的独特感受,她由从前对张生的“抢白”、揶揄,到此刻对张 生的感佩、钦敬;由寺警时对崔张爱情的初步关心,到本场对崔张喜事的 真切同情和热忱赞助,这一切都合乎逻辑地转进自然、气韵感人,为随后 她撮合出“听琴”好戏预伏了脉线。

所以,王实甫写红娘一上场就说道:“我想若非张生妙计呵,俺一家儿 性命难保也呵。”并进而在[粉蝶儿]中唱道:由于张生搬兵请将,遂能于刹 时间如风卷浮云似地把围寺掳掠的半万贼兵一下子扫除干净。因此要开 心地陈列山珍海味、摆设美筵佳宴,专请张生来畅怀欢饮。既然钦敬张生 的胆识才性,感戴张生的救命恩情,那就该成全张崔二人的美满婚姻—— 因此呵,张生求友借兵的“一缄书倒为了媒证”。直到红娘即将下场,仍在 唱[三煞]时强调张生的“灭寇功,举将能”,并在唱[二煞]时再次面向张生 真诚地抒发“单请你个有恩有义闲中客”的挚情。

有了感恩、钦敬的心理趋向,就会自然地导致相应的审美意念。所以, 从[脱布衫]曲开始,经[小梁州]直至[么篇]曲,红娘连续表达了对张生形 态美和才性美的赞赏。首先演唱了张生书房的幽雅静谧:没有行人,不闻 喧哗;绿色的苍苔上点缀着清凉透彻的露珠,可见无尘灰之污染、脱世俗 之冗杂。随后以“朱唇”突出张生健康活泼的青春气息,辅之以“乌纱小帽 耀人明,白襴(lan,白细布袍衫)净(洁净),角带傲黄鞓(ting,黄皮腰带上 装饰的兽角亮晶晶)”的描摹,凸现出青年书生潇洒俊秀的鲜明形象。值得 玩味的是,[幺篇]曲所唱“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后人有过误会,在后世的舞台上曾有人故意扮演红娘和张生眉来眼去,乃 至打情骂俏。这其实委屈乃至丑化了红娘;红娘本没有这般轻佻浅薄的品 性。(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在“白马解危”后、“遣婢请生”前,无端穿插了 一场“排宴唤厨”的戏,让红娘在厨子面前打牙犯嘴、咬文嚼字,已属冗赘 无聊;而明代陆采《南西厢记》于“邀谢”戏中竟然表演红娘在请张生赴宴 时居然向张生勒索“赏赐”;张生答应送她“细网巾一百顶”,还说怕红娘 “孤老多,要做表记”,更为荒唐败兴。)《西厢记》这里红娘之所以如此激动 地唱赞张生,是红娘特意以自己虽然“心硬”却对张生禁不住“也留情”的 特殊心态,有力地反衬和渲染张生确乎相貌俊俏、才性喜人,确乎值得莺 莺的真情相爱,莺莺跟他的爱情确乎幸福、美好得令人羡慕。字里行间洋 溢着红娘为崔张婚事由衷的庆幸与欢欣;并非表现红娘自己对张生有什 么爱慕之情。而且,就在这种为崔张之欢欣而欢欣的情境中,接着她还是 忍不住善意嘲笑张生“酸溜溜螫得人牙疼”!可见红娘依然是既热情又泼 辣,既纯朴而又风趣的好姑娘。她的唱词从侧面生动地烘托了张生的美好 形象,这既服从于整个作品赞颂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基本主题,又有力 地反激出红娘对夫人尔后赖婚的愤慨和对张生失恋的同情,从而为她随 后将充当崔张婚恋“撮合山”的表演作了预示。

第二、通过红娘风趣、诙谐的唱词和道白,以及张生亦庄亦谐的生动 表演,鲜灵地活现了张生在赴宴前的急切盼待之状和欢欣激动之情。这既 显现了张生心性的可爱,又渲染了崔张婚恋的可喜,并进而谱写了一曲青 春美、爱情美、人性美的颂歌。

张生一出场就焦急地自问自答:该来“请我”的红娘,“却怎生不见来? 我打扮着等他”。接着,用皂角、换水而使劲擦洗云云,这些语言及其描摹 的具象,活现出他那一片志诚之心;同时,“两个”“两桶”加“光挣挣”的铺 排,又夸张得一似他自身的风魔情状,不禁令人会心微笑。于是,一见红娘 到来,他就急忙上前“拜揖小娘子”——一副谦恭之态,一腔欢迎之情,活 脱于纸面,更逗笑了观者。还有可笑的是,他明知红娘为何而来却要故意 问道:“小娘子此行为何?”他知道夫人为什么办筵席,却还要明知故问: “端的为甚么筵席?”让红娘一一作答以进一步满足他心理上的快慰,并同 时泄露出他潜意识中的企盼和焦虑。更为有趣的是刚听到满意的答复,就 急忙答应“便去,便去”,旋即又问:“席上有莺莺姐姐么?”于是自然地引起 红娘〔上小楼〕一段以曲绘形、出神入化的绝妙演唱:“‘请’字儿不曾出声, ‘去’字儿连忙答应;可早莺莺根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既活灵 活现地唱出了张生的心痒难熬和情极意浓,真是喜态可掬、憨态可亲,其 热闹情状跟刚才红娘〔脱布衫〕所唱张生书房内外的幽雅僻静之景,形成 强烈的反比衬,从而浓郁了舞台气氛,增添了戏剧情味;又有机地透示了 红娘对崔张婚事的热忱评赏和衷心欣慰。紧接着顺流一宕,生发出傻角张 生特有的典型细节——正儿八经、谦虚恭敬地问红娘:“小生客中无镜,敢 烦小娘子看小生一看何如?”——这又是王实甫推《董西厢》之陈而出喜剧 艺术之新的神采之笔。《董西厢》写张生“梳裹箱儿里取明镜,把脸儿挣得 光莹”,这种取镜自照的动作,不仅一般化,而且平庸化,远不如《西厢记》 这里倩人代镜的描写显得新奇别致而富有个性色彩,因其适应了观众审 美心理中求新心理的要求,故而更浓于喜剧的谐谑美。果然,张生这特异 之问招来了红娘的戏谑之词——[满庭芳]:左顾右盼地观赏自己的身影, 你这个读书入迷的才子呵,你这个咬文嚼字的穷酸,你下功夫把头面打扮 得十分洁净,连苍蝇在上面都憋不住会摔倒;你那亮晶晶的面孔油光光耀 得人眼花,却也酸溜溜螫得人牙疼——一曲俏皮的调侃之词,既赞美了张 生文才与相貌的可喜可亲,又奚落了张生所受封建教养和所染贵族气习 的迂拙可笑,令人忍俊不禁;随后,应张生“办甚么请我”之问,红娘用夸张 的嬉戏之词答以淘下老陈米几大升、炸下芜青菜七八碗。由于老陈米和芜 青菜都是贫寒百姓的日常食物而非富贵人家喜庆宴席的美味佳肴,就更 引得人捧腹大笑。由于好心的红娘虽语带嘲讽却谑而不虐,所以憨厚的张 生益发自以为喜事在即而沉浸在欢欣之中,不由得发出舒心的感慨:说自 己与莺莺“得成婚姻,岂不为前生分定”——这不是剧作家在宣扬封建的 命定论,而是以天公巧安排、崔张本匹配的意蕴,透示张生对此姻缘的自 我满足和自我欣慰。同样,红娘接着说他们的婚配“非人力所为,天意尔”, 也是强调这好端端的姻缘乃是本该如此的,犹如说是天造地设的一般。红 娘并不真的否定“人力所为”,所以她随后就为张生出谋划策、为崔张传书 递简,并为玉成崔张姻缘而自甘吃苦、智勇兼施地向夫人展开斗争。事物 往往相反而相成。剧作家适当让人物穿插一些口不应心或言行不符的表 演,正巧妙地使作品泛溢出平凡而绮丽的生活气息,使人物折射出多方面 的个性色彩,而激荡出活跃而新鲜的喜剧韵味。为了突出崔张婚恋的天然 合理,紧接着[快活三]曲子以“咱人一事精,百事精”的流行成语,唱出了 红娘的聪慧伶俐;随即由红娘这个精通人情事理的明智人进而唱出:本属 “无情”之物的草木们,还有相匹配的呢——正如古人所说(按自然的运转 规律和天赋的化育所致):地上也生有连理木、水里亦长出并头莲。(言下 之意是更何况多情重义、心心相印的崔张呢——他们本就该匹配成对!) [朝天子]曲词,先以张生的“聪俊”可爱却又“孤另”可怜作一铺垫,旋以 “才子多情,佳人薄幸”作一逆转,所谓“薄幸”指薄情、负心、无情、寡意;此 处含有女方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辜负了男方——硬以封建礼法悖天理、 逆人情地拆散美满姻缘——怎么不害了人性命呢?!而谁无信行(讲信 用)、谁不志诚云云,既是对张生的宽慰、对莺莺的赞赏,又寓含着对未来 老夫人赖婚的抨击。

崔张婚恋之所以值得欢庆、赞美,不仅在于张生的“灭寇功”、人品好, 也还在于他们的情恋本身和婚配过程都具有高雅的美致。[四边静]既唱 出了好红娘对张生的善良嘱咐,对莺莺的热忱关切,也蕴涵并预示着崔张 这对有很高文化素养、有优美道德情操的青年,在燕尔新婚中软玉温馨的 亲昵美。本折前面[醉春风]和后面[耍孩儿]等曲子,则通过红娘欢腾酣畅 的预想形式,从华贵热闹的新婚盛典,到新婚青年柔情蜜意的良宵之乐, 再次渲染出幸福婚姻的美致和情韵,真所谓“好煞人也无干净”——这男 女欢会呵,好喜煞人也,美滋滋没完没了!王实甫喜剧中这种青春美、爱情 美、人性美的描摹和颂赞,催人向往,令人销魂。俄国十九世纪伟大文学家 普希金说得好:“假定的环境中的热情的真实、感受的逼真——这就是我 们的智慧所要求于剧作家的东西。”(《论民众戏剧和戏剧〈玛尔法女市政 长官〉》)王实甫正是这种以其感人意境昭示出宝贵热情和高超智慧的伟 大剧作家。

王实甫不愧为“才情富丽”的“辞家之雄”(明·何良俊),《西厢记》不 愧为“情词之宗”(明·凌濛初)的一代绝唱。在红娘为崔张预先于想象中 铺排了既华贵热闹又温馨柔美的婚礼之后,紧接着却陡然地笔势一跌,仿 佛热气去而冷气生——只见张生随即问道:“小生书剑飘零,无以为财礼, 却是怎生?”这就再一次显示了张生不以贫贱为耻、却因对所爱者无所馈 赠而为愧的“志诚”与钟情;红娘随即不假思索地回敬道:“聘财断不争,婚 姻自有成”;“凭着你灭寇功、举将能,两般儿功效如红定”,再一次显示了 红娘不趋炎、不势利,重恩德、重情义的美好形象。这一段对白与演唱,不 仅为随后夫人的无情无理赖婚预作了绝妙的反衬和铺垫,而且跟戏末郑 恒争婚时以富骄人、借势压人的丑恶表演,形成前后比照、遥相映衬的卓 越效果,从而拓深了戏剧意蕴,强化了喜剧情致。至此,剧作家笔致又一逆 转:张生“拽上书房门”,在个人的小天地中,舒展着“不曾娶妻”者青年书 生的新婚幻想曲,一派天真烂漫之气,令人含笑颔首;殊不知,他越想得美 妙,人越感到欢喜,也越是增添着随后夫人赖婚带来的沉重压抑和巨大痛 苦。

汤显祖十分看重这种情节安排的戏剧性效果,在《三先生合评元本北 西厢记》中,他对这折戏的总批是:“先将请宴一出,虚描宴中情事,后出停 婚,只消尽摹乍喜乍惊之状。有此出,后出便省多少支离——此词家安顿 法。”所谓安顿法,即抑扬法,蓄势法,就是为戏剧高潮的到来,积蓄气势。 作者特意在戏剧高潮“赖婚”之前,安排了这出“请宴”,极写张生的欢快之 情,让他乐到了顶点,即欣喜若狂之际,“于纸缝里活跳出来”(金圣叹语), 却突然出现了赖婚,从而,构成鲜明对比和强烈的反跌,激化矛盾,使高潮 的出现令人惊心动魄!于此可见,《西厢记》不愧为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以抑 扬、蓄热突现戏剧高潮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