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十六策

2019-05-18 可可诗词网-《诸葛亮集》 https://www.kekeshici.com

        

治国第一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1]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2]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3]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4]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5]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6]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7]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8]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9]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10]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11]《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1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犹:如;同。《诗经·召南·小星》:“实命不犹。”
        [2]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末: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物。
        [3]倡始:领先提倡。应和:应声附和。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先有天地的产生,然后才有万物的萌生。
        [5]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万物离开天地就不能生长,离开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6]人君:君主。《管子·权修》:“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举措: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亦作“举错”。《史记·秦始皇本纪》:“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北辰:即“北极星”。《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台辅:指宰相,言其位列三台,职居宰辅。臣佐:起辅助作用的臣子。列宿:诸星宿,指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官属:主官的属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郑玄注:“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六官,谓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7]失度:失去准则。错缪:缪,通“谬”。差失;谬误。《汉书·于定国传》:“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邪?将从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缪至是?”此天之象也:这是天的象征。
        [8]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眺望或游观之用。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书·泰誓上》:“惟宫室台榭。”孔传:“土高曰台,有木曰榭。”《国语·楚语》:“故先王之为台榭也”。韦昭注:“积土曰台,无室曰榭。”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艺文类聚》引《春秋说题辞》:“十日小雨,应天文。”《史记》有天官书,《汉书》始有《天文志》,以后史书因之(《魏书》作天象,《新五代史》作司天,《辽史》作历象)。郊祀:古代祭礼,在郊外祭天或祭地。《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陈奂传疏:“序言天地,即所谓祀天圆丘,祀地方丘也。”逆气:按节气而行。祀:祭祀。《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祠:祖庙;祠堂。祈福:向神求祷幸福。庠序:中国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学记》:“党有庠,遂有序。”后人通释为乡学,亦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八佾:佾,乐舞的行列。八佾,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穀梁传·隐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左传·隐公五年》:“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辟雍: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大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曰辟雍。《礼·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9]经常之法:整理变化规律的方法。规矩之要:规则的要点。
        [10]凿:楔入工件以切去材料的手工具。钢制杆状,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工作时,用锤敲击上端。有平凿(扁凿)、狭凿(尖嘴凿)、菱形凿和圆弧凿等。常用于金工、石工和木工等。方枘:方形的榫头。铅刀:铅质的刀,言其不锋利。
        [11]这几句的意思的是说,因此,天如果失去其常态,就会有不正之气,地如果失去常态,就有产生枯干衰败的现象,人如果失去常态,就会有灾难降临。
        [12]《经》曰:此处的《经》,指儒家经典《孝经》。法服:古代礼法规定的服饰。《孝经·卿大夫》:“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班固《东都赋》:“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服:穿。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诸葛孔明全集》作“非先主之法服不敢服”。
        

君臣第二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1]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2]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3]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4]政者,正名也,事也,劝功也。[5]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俱立矣。[6]是故君南面向阳,著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7]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8]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9]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10]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11]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12]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13]上枉下曲,上乱下逆。[14]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15]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16]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17]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具:完备。 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则君臣之道备矣”。
        [2]仁:古代所谓善政的标准,即仁政。义:事之宜;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中庸》:“义者宜也。”《孟子·告子上》:“舍生而取义者也。”
        [3]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则君臣之道备矣”。
        [4]谋:图谋;营求。《左传·宣公十四年》:“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
        [5]正名:辨正名称、名分。《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正名”主张,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要严格遵守应有的名分,不许违礼犯上。“正名”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名实问题亦即名称(或概念)与实际事物关系问题的长期争论。事:从事的事业。劝功:勉励功业。
        [6]功名:功绩和名声;官爵。《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7]著其声响:使他的影响更为显著。见其形景:像影子一样效仿他们的领袖。景,通“影”。见其形景,《诸葛孔明全集》作“见其形影”。
        [8]教令:教化;命令。《诗经·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郑玄笺:“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功效:功绩。《汉书·薛宣传》:“功效卓尔,自左内史初置以来未尝有也。”形景者,《诸葛孔明全集》作“形影者”。
        [9]得中:适合儒家伦理思想。蒙:承上。
        [10]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提网的总绳,为纲,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六纪: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是儒家用以确定上下尊卑伦理关系的教条。
        [11]福祚:福气。
        [12]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
        [13]恩:亲爱;有情义。《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和:和谐;协调。《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
        [1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上下都应品行端正。
        [14]枉:弯曲;不正。《荀子·王霸》:“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影)之枉也。”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曲:弯曲。与“直”相对。《礼记·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引申为不公正,不合理。乱:紊乱;无秩序。这里是指破坏法纪。逆:叛乱。《史记·礼书》:“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上乱下逆,《诸葛孔明全集》作“上辞下逆”。
        [15]政修:政事整治严明。事举:对朝中之事的看法可以提出来。
        [16]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学习的人希望遇到见解高明的好老师,做官的人希望遇到善于治国的好皇帝。
        [17]序:次第。《易·艮》:“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春官·肆师》:“以岁时序共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爵禄:爵位俸禄。璇玑:星名。指北斗魁第四星。《楚辞·九思·怨上》:“谣吟兮中懋,上察兮璇玑。”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孔明全集》作“此治国之道备矣”。
        

视听第三[1]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2]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3]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4]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5]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6]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7]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8]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9]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10]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11]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1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视听: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看和听对于政事来说,指的是看细微之处,听细小的声音。
        [3]几:表示数量不多。
        [4]庶士:众民。庶,古代指百姓,众民。《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事孔庶。”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书·多士》:“用告商王士。”春秋时,士每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国语·周语上》:“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国语·晋语四》:“大夫食邑,士食田。”有的也参加农业生产。《礼记·少仪》:“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当:对着,向着。佐:辅助。
        [5]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经》云:“道德高尚的人没有寻常的思想,以百姓的生活为自己思想的核心。为百姓而看,为百姓而说,为百姓而听,一己之身因百姓安宁而安宁。
        [6]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7]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只见日月的形状,不能被称为是目光敏锐的人,只听到雷鸣声,不能被称为耳聪的人,因此君王应以多见多听为神明智慧。
        [8]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与徵、羽与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其他为间色。《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亦泛指各种颜色。《荀子·劝学》:“目好之五色。”玄黄:黑色和黄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因以玄黄指天地。不足以为听,《诸葛孔明全集》作“不足以为聪”。
        [9]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听说智慧超人的君主就像昼夜,公事和私事都能处理得很好。
        [10]吁嗟:忧愁感叹。
        [11]则枉者不得伸:就会使有冤屈的人不能伸冤。枉,冤屈。
        [12]《书》:指《尚书》。《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
        

纳言第四[1]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2]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3]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4]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5]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6]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7]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8]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纳言:指采纳意见。
        [2]谏诤:下对上直言规劝,
        [3]诤臣:直言规劝君主的大臣。诤子:直言规劝父亲的儿子。匡救:匡正挽救。《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4]逆:倒,反。与“顺”相对。
        [5]邪臣:不正派的臣子。
        [6]危:忧惧。《战国策·西周策》:“窃为君危之。”有道:旧指政治清明。《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无道:政治混乱。孙:通“逊”。差,不如。危行言孙,《诸葛孔明全集》作“危行言逊”。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在鲁曾任相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他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的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为一个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他的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纂辑的《论语》一书中。《史记》有《孔子世家》。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子,武王弟。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其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在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行成名著:意思是说功绩和声名都已取得了。
        [8]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屋子漏雨虽是在下面,要修补漏房却在上面,上面漏个不停,下面就不能居住了。
        

察疑第五[1]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2]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3]乱生于远,疑生于惑。[4]物有异类,形有同色。[5]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6]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7]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8]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9]《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10]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12]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13]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14]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15]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16]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17]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沈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18]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9]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察:细看;详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新书·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2]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乱正色。”
        [3]淫声:古称郑卫之音等俗乐曰淫声,以别于传统的雅乐。后来以淫声泛指浮靡不正派的乐调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左传·昭公元年》:“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正乐: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4]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动乱往往产生于疏远,疑心生于迷惑。
        [5]异类:指各种各样不同品类的事物。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6]栝蒌:亦称“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草本。
        [7]赵高:秦大臣。本赵国人。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始皇死后,与李斯篡改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权。后杀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旋为子婴所杀。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秦王:应指秦二世。即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秦始皇少子,为李斯、赵高拥立,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前207年在位。统治期间,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诛戮大臣宗室,李斯亦不免,赋税徭役较秦始皇时更为繁重。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为赵高逼迫自杀。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为吴败时,随越王勾践赴吴为质三年。同越后助越王刻苦图强,灭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天时、气节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不断在转化。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汉书·艺文志》著录《范蠡》二篇,已佚。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及《史记·货殖列传》。吴王:即夫差。春秋末年吴国君。吴王阖闾子。公元前195—前473年在位。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并攻破越都,他不听伍子胥乘胜灭越之言,允越王勾践求和。继开凿邗沟,向北扩展,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十四年(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与晋争霸,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后越再兴兵攻灭吴国,他自杀。
        [8]这两句的意思是,定计时疑虑重重不能做成大事,做事时疑虑重重就不能成功。
        [9]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据以推测吉凶。后来也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占:卜问;预测吉凶或气象。《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10]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书》上说:“三人一起占卜,必定要听从两个人一致的意见。”一旦有很大的疑问,就与普通百姓商议。
        [11]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孔子说过,智慧明达的君主在治理国家时,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不担忧国外的人不了解我们内部的事,只担心我们不了解外面的事;不担心属下不了解首领,是担心作为首领不了解属下的心;不担心地位低的人不了解地位高的人,只担心地位高的人不了解地位低的人。
        [1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因此有血气的男子可以为了与自己心心相映的朋友去死,女子为了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马儿为了鞭策自己的人而奔跑,神灵为了与自己灵魂相通的人而显灵。
        [14]决狱:判决案件。行刑:执行刑罚。
        [15]辜: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污辱王之军士,抵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蒙恕:承蒙宽宥。专辞:专擅言辞。侵怨:或直者被枉:有的人很正直却被冤曲。或屈者不伸:有的人有冤曲却不能伸冤。或屈者不伸,《诸葛孔明全集》作“屈者不伸”。此皆招天之逆气,《诸葛孔明全集》作“此皆天之逆气”。
        [16]匿:隐藏;躲避。《淮南子·说林训》:“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汉书·灌夫传》:“(窦婴)乃匿其家。”弊:欺骗;蒙蔽。《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瞻:向上或向前看、望。《诗经·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不枉不弊,《诸葛孔明全集》作“不枉不□”。
        [17]吁嗟:叹气。
        [18]沈吟:犹疑不决。腹计:在心里算计。沈吟腹计,《诸葛孔明全集》作“沉吟腹计”。
        [19]廋:隐匿。《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治人第六[1]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2]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3]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4]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5]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6]故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7]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皂服小吏,小国之臣。[8]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于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9]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10]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11]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12]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13]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于有余。[14]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15]《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16]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下奢侈,不遂礼制。[17]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18]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19]锦绣纂组,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20]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襗,此非庶人之所饰也。[21]重门画兽,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22]《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于四时之气乎?[2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治人:管理百姓。
        [2]风化:风俗教化。《汉书·韩延寿传》:“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治人之道,《诸葛孔明全集》作“治人之政”。
        [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经》上说:“向百姓宣传道德思想百姓就会跟着你一起前进,向百姓宣传皇帝所喜欢的和所厌恶的,百姓就懂得哪些事情是禁止的了。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诸葛孔明全集》作“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4]仰:抬头望。《论语·子罕》:“仰之弥高。”引申为敬慕。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做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做坤,坤之象为地。《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乾·彖辞》)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易·坤·彖辞》)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
        [5]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咨询四岳,选舜为其继任人。对舜考核三年后,命舜摄位行政。他死后为由舜继位,史称“禅让”。一说尧到了晚年为舜所囚,其位也为舜所夺。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共工、驩兜、三苗、鲧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一说他为禹所放逐,死于南方的苍梧。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如夏至周朝有九夷之称。亦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尚书·大禹谟》有“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旧时亦用以称外国人。贡献:进奉;进贡。《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桀:夏代国君。名履癸。暴虐荒淫。在有仍(今山东济宁东南)会合诸侯,攻灭有缗氏(今山东金乡)。后被商汤所败,出奔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死。夏朝灭亡。纣: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国君。曾征服东夷,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又杀九侯、鄂侯、比干、梅伯等,囚周文王、箕子。重征赋税、统治暴虐。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向商进攻,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之战,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商亡。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诸国。《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亦指中原地区,常与偏远地区相对而言。《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上化:君主所施行的教化。
        [6]秽:田中多草;荒芜。《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7]伐:讨伐;攻打。《书·武成》:“武王伐殷。”
        [8]明君:贤明的君主。 患:忧虑;厌恶。《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皂服之吏:皂为黑色,指穿黑衣的卫士。后世亦作为衙门差役的称谓。务知从之所患皂服小吏,《诸葛孔明全集》作“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
        [9]克:好胜;忌刻。《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极:达到最大限度;穷尽。《诗经·大雅·崧高》:“骏极于天。”《淮南子·原道训》:“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饥乏之变:因饥饿困乏而突然发生的非常事件。乱逆:造反叛乱。
        [10]劝农业:鼓励耕作。薄赋敛:减轻税收和以其他名目征收的费用。
        [11]不亦宜乎:难道不是应当的吗?
        [12]这几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说那些诸侯大夫一类人,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3]唐:古国名。1.相传为祁姓,尧的后裔。在今山西翼城西,为周成王所灭,后为共其弟叔虞的封地。2.姬姓,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公元前505年灭于楚。3.西周时北方部族所建。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即北唐。虞: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舜为其领袖。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凶年:荒年。《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去就:离开和归来。这里是偏义词。偏重于“去”的意思。以豫凶年,《诸葛孔明全集》作“以备凶年”。
        [14]五霸:一作“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不足者奉于有余:《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用来弥补不足的。社会的规则却不是这样,总是减少已经不足的,用来供奉已经有余的。
        [15]末作:犹“末业”。《管子·治国》:“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民如浮云,手足不安:指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16]理:治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整治、治平。《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政治:政务管理得当,天下太平。治,有秩序,安定。与“乱”相对。《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17]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名杵臼。齐庄公异母弟。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大夫崔杼杀庄公后,立他为君。在位时好治宫室,厚赋重敛,庶民的生产物被剥夺三分之二,并垄断工商业,抽取重税。同时刑罚残酷,多人被处刖足之刑,致使民人逃离公室,归于田氏。病民下奢侈:担心百姓形成生活不节俭的不良风气。病,担忧;患苦。《礼记·乐记》:“病不得其众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人。”遂:成功,顺利。《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百事乃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久宦不遂,而来过我。”礼制:礼仪制度。病民下奢侈,《诸葛孔明全集》作“病民不奢侈”。
        [18]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周朝初期和秦国刚刚兴盛的时候,不要那些外表浮华的东西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来治理国家,对鼓励百姓很有好处。文,文华;辞采。与“质”相对。《文心雕龙·原道》:“逮及商周,文胜其质。”质,质朴。《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19]庶人:春秋时期的农业劳动者。《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管子·君臣》:“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国语·周》:“庶人工商,各守其业。”
        [20]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纂组:五彩的绦带和丝织的绶带。绮罗:花纹美丽的丝织品。绫觳:比缎子薄的丝织品和有绉纹的纱。衣帛:穿丝绸。帛,丝织物的总称。《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21]雕文:用有文采的绘画来装饰。刻镂:雕刻。伎作:技巧高超的制作工艺。伎,同“技”。技巧,技艺。《书·秦誓》:“无他伎。”辎軿:古代有帷盖的大车。袍:长衣服的通称。裘:皮衣。《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索:襗:亵衣,即贴身的衣裤。《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周泽。”郑玄笺“泽”作“襗”,云:“襗,亵衣,近污垢。”
        [22]重门:一道道院门。画兽:指在大门的铜环上刻成或铸成兽头形的铺首衔着,故称“兽环”。萧墙:门屏。《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仞:古代长度单位。据陶方琦《说文仞字八尺考》谓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冢墓:隆起的坟墓。高尚:指浪费金钱。尚,超过。《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
        [23]四时之气:指四季的本质特征。气,通常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以储其后,《诸葛孔明全集》作“以备其后”。
        

举措第七[1]


        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2]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3]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4]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5]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6]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或有怀宝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绝,不见招求;或有忠贤孝弟,乡里不举;或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或有忠质于君,明党相谗。[7]尧举逸人,汤招有莘,周公采贱,皆得其人,以致太平。[8]故人君县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不旷庶官,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天下归心,而不仁者远矣。[9]夫所用者非所养,所养者非所用,贫陋为下,财色为上,谗邪得志,忠直远放,玄纁不行,焉得贤辅哉?[10]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11]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12]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是以聘贤求士,犹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嫁之女,出财为妇。[13]故女慕财聘而达其贞,士慕玄纁而达其名,以礼聘士,而其国乃宁矣。[1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举措:措施。《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2]举直措诸枉:本是《论语》的语句,意思是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举,推荐;选拔。《史记·殷本纪》:“是时,说(傅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举以为相,殷国大治。”直,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意谓公正、正直、正派。相传皋陶提出“直而温”(《尚书·皋陶谟》),列为“九德”之一。孔子把“直”视作内心所具有的道德意识:“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老子认为正直并非无所顾忌,强调凡事适可而止,“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五十八章》)。韩非释为公正地执法:“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韩非子·解老》)措,废置;搁置。《淮南子·说山训》:“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诸,犹“于”。《礼记·祭义》:“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枉,弯曲;不正。《荀子·王霸》:“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影)之枉也。”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又《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治国:治理国家。治身:从事自我道德修养的工作。养神:调养精神。举贤:提拔贤能的人。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国家需要人才来辅佐,就像屋子要有柱子支撑一样,柱子不能太细,人才的能力不能太弱,柱子细了对房子有害,人才的能力弱了国家就会灭亡。
        [5]其国乃安:那个国家才能安宁。
        [6]直士:正直的人。幽林:隐微的山林。众下:多数的百姓。
        [7]选举:选择举用贤能。《淮南子·兵略》:“故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此必胜之本也。”隐处:归隐的地方。怀宝迷邦:怀藏其才德而不出来为国效力。《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宝,指才德。孝弟:亦称“孝悌”。儒家伦理思想。《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质:实;诚信。《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子贡以其质告。”《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杜预注:“质,信也。”或有忠贤孝弟,《诸葛孔明全集》作“或有忠贤孝义”。或有忠质于君,《诸葛孔明全集》作“或有忠直于君”。
        [8]逸人:隐遁的人。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原为商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北),夏的联盟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有莘:古国名。商汤娶有莘氏之女,即其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皆即此地。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县旧陈留县东。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周公:姬旦,周文王子,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消灭叛乱,制订制度,于周有大功焉。采贱:从下层选拔人才。
        [9]县赏:出具赏格,招人应征。《盐铁论·除狭》:“悬赏以待功,序爵以俟贤。”设位以待士:设置官位来招纳贤才。旷:空缺。《孟子·离娄上》:“旷安宅而弗居。”庶官:百姓和官员。辟:打开。《左传·宣公二年》:“寝门辟矣。”四门:四方之门。《书·尧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治务:治国的政务。玄纁:纁,浅红色。玄和纁两种染料,古代用以染制祭服。《周礼·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练,夏纁玄。”郑玄注:“玄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引申为用作仪物的币帛的代辞。聘:聘请;延请。《孟子·万章上》:“汤使人以币聘之。”幽隐:隐居的地方。归心:诚心归附。故人君县赏以待功,《诸葛孔明全集》作“故人君悬赏以待功”。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诸葛孔明全集》作“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
        [10]谗邪:说别人坏话的邪恶之人。得志:犹言得意,达到目的。有贬义。贾谊《吊屈原文》:“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忠直远放:忠心耿耿的臣子被流放到偏远地方。
        [11]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家危急而不治理,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是缺少人才的过错呀。
        [1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失去人才国家而不危急,得到人才而国家却动荡不安,这是从没有过的事呀。
        [1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为了亲友而安排官职的国家就会混乱,为符合官位的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人才这个国家才能治理得好,因此礼遇人才就像嫁女儿娶儿媳一样,没有即将出嫁的女儿带着财产去做人家媳妇的。
        [14]达:发表;传告。贞:特指女子不失身于人。
        

考黜第八[1]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2]明主在上,心昭于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3]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4]其苦有五。[5]或有小吏因公为私,乘权作奸,左手执戈,右手治生,内侵于官,外采于民,此所苦一也;或有过重罚轻,法令不均,无罪被辜,以致灭身,或有重罪得宽,扶强抑弱,加以严刑,枉责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绝语辞,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长吏数易守宰,兼佐为政,阿私所亲,枉克所恨,逼切为行,偏颇不承法制,更因赋敛,傍课采利,送故待新,夤缘徵发,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此所苦四也;或有县官慕功,赏罚之际,利人之事,买卖之费,多所裁量,专其价数,民失其职,此所苦五也。[6]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无此五者,不可不迁。[7]故《书》云:“三载考绩,黜陟幽明。”[8]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考:查核;考试。《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贬斥;废除。《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国语·晋语一》:“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2]迁:古时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汉书·主父偃传》:“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3]昭:光。《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明良上下:指国君圣明,大臣贤良,上下一心。休咎:吉凶。《书·洪范》:“有休征、咎征,即吉兆、凶兆。”《汉书·刘向传》:“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
        [4]苦:忧苦。古乐府《孤儿行》:“孤儿遇生,命当独苦。”
        [5]这句的意思是说,他们的忧苦有五种。
        [6]戈:古代兵器。青铜制。横刃,安装长柄及镦,持之可以横击,钩援。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又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或明器。治生:谋生计。《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侵:侵蚀。这里指在任上贪污受贿。采:搜集。《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这里指对百姓的盘剥。辜: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污辱王之军士,抵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告诉:亦称“告”、“告状”。中国古代指向有审判权的官署提起诉讼。掠却亡命:掳掠进攻别人的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人。其枉不常:那种邪恶不守伦理纲常的行为。数易守宰:多次改换所任官职。数,屡次;频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易,更改;改变。《汉书·贾谊传》:“易服色制度。”守宰,地方官吏的泛称。兼佐为政:从事政务时同时兼任几分差事。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孟子·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战国策·秦策二》:“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佐,副职。阿私所亲:偏袒自己的亲友。阿私,偏私。《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枉克:冤屈苛责。逼切为行:强索责备成为一惯的行为标准。偏颇:不公正;有偏向。《书·洪范》:“无偏无颇。”王符《潜夫论·交际》:“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傍:依榜;临近。课:国家规定数额征收赋税。又指赋税。夤缘:攀附他物上升。比喻攀附权要,以求仕进。征发:政府向民间征调人力或物资。《史记·平准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裁量:削减清点。专其价数:独占了买卖的利润。职:赋税;贡品。《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郑玄注:“职,谓赋税也。”《淮南子·原道训》:“四夷纳职。”高诱注:“职,贡也。”或有纵罪恶之吏,《诸葛孔明全集》作“或有妄罪恶之吏”。
        [7]这几句的意思是,凡是以上五种事情,都是危害百姓的事,有这样的事,不能不废除,没有这五件事,不能不升职。
        [8]考绩:犹考成。考核官吏的政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春秋繁露·考功名》:“考绩之法,考其所职也。”后亦指考核一般工作人员的成绩。黜陟:亦作“绌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幽明:指善恶或智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治军第九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1]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其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2]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3]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4]内谓诸夏,外谓戎、狄。[5]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6]是以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唐尧战于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7]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8]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9]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10]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勍敌自灭。[11]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12]非仇不怨,非敌不战。[13]工非鲁般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14]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15]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16]是以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17]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此用兵之势也。[18]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19]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20]故国困于贵卖,贫于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则费。[21]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无能,则国可利也。[22]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23]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24]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25]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26]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27]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后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28]故胜者全威,谋之于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29]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30]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31]夫军成于用势,败于谋漏,饥于远输,渴于躬井,劳于烦扰,佚于安静,疑于不战,惑于见利,退于刑罚,进于赏赐,弱于见逼,强于用势,困于见围,惧于先至,惊于夜呼,乱于闇昧,迷于失道,穷于绝地,失于暴卒,得于豫计。[32]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鸣其耳,设斧钺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功,行诛伐以防其伪。[33]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不从,斧钺为之使。[34]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35]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36]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37]五间之道,军中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38]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39]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已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40]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待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41]整整之旌,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后,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4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诛暴讨逆:讨伐暴乱和叛逆。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又《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2]含血之蠹:毒害人的蛀虫。这里比喻国家的败类。爪牙:鸟兽的爪和牙。《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此处是比喻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故含血之蠹,《诸葛孔明全集》作“故含血之虫”。
        [3]这几句的意思是,因此国家凭借军队作为辅佐的力量,皇帝以大臣为辅佐的人,辅助的力量强大国家就安宁,辅助的力量弱小国家就危急,这一切都在于国家所任命的将领是否强悍。
        [4]这几句的意思是,不是保卫百姓的将领,就不是国家的辅臣,也就不是军中的主帅。
        [5]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各国国君。《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亦指中原地区,常与偏远地区相对而言。《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戎:旧时,“戎”或“西戎”是中原人对西北各族的泛称之一。有时也泛称东方、南方的一些族,如徐戎、蛮戎。狄: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
        [6]难以理化:很难用礼义用教育感化,也难以治理。礼有所任:礼义有它对异族担任教化的责任的一面。难以理化,《诸葛孔明全集》作“难以礼化”。
        [7]涿鹿:即涿鹿山。“涿”一作“浊”。在今河北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部、桑干河流域)东南。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即此。有苗:即三苗。古族名。亦称有苗或苗民。《史记·五帝本纪》载其地在江、淮、荆州(今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一带)。传说舜时被迁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有扈:古国名。夏帝启与战于甘,灭之。其子孙以国为姓,扈氏即其后。故址在今陕西户县北。五帝:相传古代有五帝,其说不一。1.伏羲(太皋)、神农(炎帝)、黄帝、尧、舜。见《易·系辞下》。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见《世本·五帝谱》、《大戴礼·五帝德》、《史记·五帝纪》。3.少昊、颛顼(高阳)、高辛、尧、舜。见《帝王世纪》。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夏禹、商汤和周代文王武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至圣之主:非常圣明的君主。
        [8]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因此用兵的道理在于先定下计谋,然后再实行具体的实践。
        [9]审:详知;明悉。《淮南子·说山训》:“万事由此所先后上下,不可不审。”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兵革:革,用皮革制的甲。兵革是兵器衣甲的总称。《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引申为战争。张禽敌之势:使消灭敌人的力量更加强大。张,使强大。《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杜预注:“张,强也。”禽,通“擒”,捉。《战国策·燕策》:“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大略:远大的谋略。《汉书·武帝纪赞》:“雄才大略。”张禽敌之势,《诸葛孔明全集》作“张擒敌之势”。
        [10]司命:神名,《礼·祭法》称宫中所祀小神有司命,《风俗通义·祀典》称民间所祀小神有司命。转为和生命有关的事物。《管子·国蓄》:“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利器:比喻英明杰出的人才。
        [11]鹰隼:两种鸟类的合称。鹰,猛禽。亦称苍鹰,嘴钩而锐,脚上有长毛,四趾具钩爪,翼大善飞。性凶猛,肉食。《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隼,鸟纲,隼科种类的通称。中国有小隼、游隼、燕隼、红脚隼等。击物:杀别的动物。弓弩:两种武器的合称。弓,射箭或打弹的器具。弩,用机栝发箭的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军万弩俱发。”张:本义为弓上弦。与“驰”相对。《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引申为开弓。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也指某种有自动装置的器械或设备。勍敌:强有力的敌人。
        [12]这几句的意思是,倘若将领不动脑筋,士兵没有战斗的士气,上下人等的心也不齐,单靠一人的计谋,即使有百万大军,敌人也不会畏惧的。
        [13]仇:仇敌。
        [14]鲁般:即鲁班。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相传姓公输,名般,亦班、盘,或称公输子、班输,春秋时鲁国人,故通称鲁班或鲁盘。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硙。相传曾发明多种木作工具。被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计运:计谋的运用。
        [15]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计谋越详尽合理,攻打敌人的气势越强劲,像鹰隼捕捉猎物一样,像河水冲破大堤一样,那么军队不用费力敌人就会败退,这是用兵打仗的气势。
        [16]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因此善于作战的人不发怒,善于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人不惧怕敌人。
        [17]暗:愚昧不明。顺:趋向同一个方向,同“逆”相反。逆:倒,反。与“顺”相反。此顺逆之计也,《诸葛孔明全集》作“此逆顺之计也”。
        [18]势不虚动:对敌人的攻势不轻易发动。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指在气势上将敌人震慑住了,因此敌人不敢接近。
        [19]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叫岱宗、岱山、岱岳、泰岱。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北。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三光:指日、月、星。《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书·洪范》:“初一曰五行。”又“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奇正:古代兵法的术语,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其内容根据战阵具体情况而不同。《孙子·势》:“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又:“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王皙注:“奇正者,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也。临敌运变,循环不穷,穷则败也。”穷:极、尽。《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难测如阴阳,《诸葛孔明全集》作“难知如阴阳”。
        [20]委积为备:将国库中的储蓄作为防备。委积,古代以国用的余财储蓄备荒,叫“委积”。《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郑玄注:“委积者,廪人仓人计九谷之数,足国用,以其余共之,所谓余法,用也……少曰委,多曰积。”
        [21]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因此,国家因大量购买贵重物品而困乏,因远途运输而贫困,战争不能接二连三的进行,要量力而行,战争费用不宜太多。
        [22]罢:免去;解除。
        [2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善于进攻的人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守卫的军事重地在哪儿,善于守卫领土的人不让敌人发现自己要向哪里进攻。
        [24]城郭: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25]池:城池,指护城河。《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26]兴阵:发动战争。量其合敌,先击其实:大意是指估量敌人的主力军在哪儿,首先应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7]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不知应该守卫哪最重要,也不知道哪一天作战最恰当,即使备战的人数很多,而专门针对敌人要害部分的人也就太少了。意思是指没有必胜的把握。
        [28]以虑相备:用谋略来预先筹划战争的部署。趋:奔赴;归附。《荀子·议兵》:“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常山:本名恒山,汉避文帝刘恒讳、宋避真宗赵恒讳改。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西北。
        [29]全威:保全自己军队的威严。谋之于身: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来设计谋略。豫言:事未至而先言。同“预言”。
        [30]议之:讨论军情。诈之:在战场上用骗术欺骗敌人。形之:观察地形。
        [31]从生击死:自己的军队求生而置敌人于死地。避实击虚:避开敌人的劲旅,去攻击敌人疏于防范的地方。实,坚实。《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空。与“实”相对。仰:依靠。逆:倒,反。与“顺”相对。不逆其孤:大约是不孤军奋战之意。兵之利:这是指有利于作战的那些条件。利,有利,方便。《韩非子·问田》:“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32]用势:利用有利于己方的形势。谋漏:计谋上的漏洞。躬井:亲自去挖井。佚:过失。《书·盘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孔传:“佚,失也。”穷于绝地:在交通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容易陷入困窘的处境。绝地,阻隔不通的绝远之地。《孙子·九地》:“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暴卒:凶残的士兵。《艺文类聚·卫尉箴》:“阙为城卫,以待暴卒。”豫计:事先安排好的计策。
        [33]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昭注:“兵,谓臣有大逆,则被甲聚兵而诛之。”又:“斧钺,军戮。”亦泛指刑戮。《汉书·苏武传》:“斧铖汤镬。”教令:有关作战、训练和武器使用的近似条令和带试验性的原则规定。一般分为战斗行动组织与实施教令、战斗勤务和战斗保障教令、演习和实弹射击教令。劝:提倡;勉励。《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诛伐:杀人的刑罚。伪:作伪;虚假。与“真”相对。《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