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惜赦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2]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3]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4]
(《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惜赦:吝惜赦免罪人的机会。
[2]治世以大德:治理天下靠以德服人。小惠:小的实惠。匡衡:西汉经学家,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东南)人。能文学,善说《诗》,时引经义议论政治得失。元帝时任丞相,封乐安侯。成帝时为司隶校尉王尊所劾,后免官。《汉书》载其上疏曰:“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人未得其务也。”吴汉: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子颜。新莽末年,亡命渔阳(今北京密云),以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征发渔阳等郡骑兵,助刘秀消灭在邯郸称帝的王郎,并镇压铜马、重连等部起义军。刘秀即位后,任大司马,封舞阳侯。后北军平定刘永等割剧势力,屡建战功。建武十一年(35),攻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病笃之际,光武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
[3]周旋: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引申为应接、交际。陈元方:即陈纪,汝南许昌(今属河南)人,字元方。其父陈寔,其子陈群皆有高名。陈纪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等职,并著书数十篇,世称《陈子》。郑康成: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汉代最后一个古文经学大师,注释儒经多部,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启告:书札、布告。治乱之道:治理动乱的国家的策略。曾不语赦也:从来不谈到治理动乱国家要用到大赦的办法。曾,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加强否定的语气。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像刘表和刘璋那样,年年实行大赦天下的办法,对于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刘景升,即刘表。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字景升。汉朝远支皇族。初平元年(190),任荆州刺史,取得豪族蒯良、蒯越等人的支持,据有今湖南、湖北地方。后为荆州牧。对割据势力的战争采观望态度,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众。后病死,他的儿子刘琮降于曹操。季玉,即刘璋,三国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益州牧,据有今四川之地。建安十六年(211),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后刘备回军攻成都,他开城出降,被安置于南郡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二十四年,孙权夺荆州,又任他为荆州牧,驻秭归,不久病死。
(《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惜赦:吝惜赦免罪人的机会。
[2]治世以大德:治理天下靠以德服人。小惠:小的实惠。匡衡:西汉经学家,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东南)人。能文学,善说《诗》,时引经义议论政治得失。元帝时任丞相,封乐安侯。成帝时为司隶校尉王尊所劾,后免官。《汉书》载其上疏曰:“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人未得其务也。”吴汉: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子颜。新莽末年,亡命渔阳(今北京密云),以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征发渔阳等郡骑兵,助刘秀消灭在邯郸称帝的王郎,并镇压铜马、重连等部起义军。刘秀即位后,任大司马,封舞阳侯。后北军平定刘永等割剧势力,屡建战功。建武十一年(35),攻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病笃之际,光武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
[3]周旋: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引申为应接、交际。陈元方:即陈纪,汝南许昌(今属河南)人,字元方。其父陈寔,其子陈群皆有高名。陈纪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等职,并著书数十篇,世称《陈子》。郑康成: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汉代最后一个古文经学大师,注释儒经多部,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启告:书札、布告。治乱之道:治理动乱的国家的策略。曾不语赦也:从来不谈到治理动乱国家要用到大赦的办法。曾,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加强否定的语气。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像刘表和刘璋那样,年年实行大赦天下的办法,对于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刘景升,即刘表。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字景升。汉朝远支皇族。初平元年(190),任荆州刺史,取得豪族蒯良、蒯越等人的支持,据有今湖南、湖北地方。后为荆州牧。对割据势力的战争采观望态度,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众。后病死,他的儿子刘琮降于曹操。季玉,即刘璋,三国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益州牧,据有今四川之地。建安十六年(211),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后刘备回军攻成都,他开城出降,被安置于南郡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二十四年,孙权夺荆州,又任他为荆州牧,驻秭归,不久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