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对

2023-12-12 可可诗词网-《诸葛亮集》 https://www.kekeshici.com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5]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6]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7]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8]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9]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0]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11]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1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13]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1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6]
        (《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草庐:结草为庐,隐者所居。 对:文体的一种,即奏对、对策。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公孙(弘)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本文又名《隆中对》,题目后人所加。这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回答刘备的咨询所讲的一番话,充分显示出诸葛亮纵谈天下大势,意气风发的神采,展示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刘备三顾茅庐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当时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人称“卧龙”。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开疆拓土,曾经三次登门拜访,最后一次才见到他。诸葛亮为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在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为刘备筹划了占据荆州、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和孙权,以拒曹操的基本策略,并且提出了统一天下、匡复汉室的最终目标。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并且占据荆州。后又取得益州和汉中,与魏、吴成鼎足之势。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2]董卓(?—192):东汉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字仲颖。少帝(刘辩)时,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董卓,卓乃引兵入朝。宦官既诛,卓遂擅权,自为相国,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凶暴淫乱,人皆惶恐。袁绍、孙坚等起兵讨之,卓乃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今陕西西安),并尽徙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于长安,自为太师,位在诸侯之上。司徒王允乃计诱董卓手下将领吕布杀死董卓,弃尸于市。已,通“以”。跨州连郡:此语互文见义,指诸侯乘乱占据州郡而自立。跨,据有。《国语·晋》一:“不跨其国,可谓挟乎?”注:“跨,犹据也。”《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连:兼得。《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
        [3]曹操(155—220):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孟德,小名阿瞒。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骑都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迁都许州(黄初二年(221)曹操之子曹丕废汉自称帝,改为许昌,在今河南),先后击灭袁术、袁绍、刘表,逐渐统一黄河流域。位至丞相、大将军,封魏王。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曹操为太祖武帝。袁绍(?—202):东汉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字本初。汉灵帝死后,袁绍劝大将军何进诛宦官,太后不从,何进乃密诏董卓率兵入京。董卓未至而事泄,何进为宦官所害。袁绍乃勒兵入宫尽杀诸宦官。董卓至,召同僚商议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袁绍不从,出奔冀州(今河北、河南北部)。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各州并推袁绍为盟主。及董卓死后,袁绍据河北(今中国北部、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的地区),破公孙瓒,并其余。汉献帝建安五年(200)与曹操战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临古官渡水),兵败。两年后,因病故去。名微而众寡:言名望低而且兵力薄弱。微,卑贱。《书·舜典》:“虞舜侧微。”注:“为庶人,故微贱。”《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寡,少,缺少。《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4]遂:终于。《韩非子·说林》上:“乃掘地,遂得水。”克:战胜,攻下。《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抑:叹词。表示赞美。通“噫”。《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这几句说的是这样的史实: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今河北省)、青(今山东益都县)、幽(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并(今内蒙古、山西大部及河北之一部分)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建安四年(199),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在官渡相拒。次年,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两次偷袭袁军后方,焚烧其粮车和粮屯。绍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事见《三国志·武帝纪》。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诸葛亮以此来暗示刘备虽然几经惨败,但是只要善于谋划,同样可以取得胜利。
        [5]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用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形容权势极盛。《战国策·秦》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挟,夹持。《国语·齐》:“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注:“在腋曰挟。”《仪礼·乡射礼》:“取弓于阶西,兼挟乘矢。”《疏》谓:挟,持矢于二指之间。引申为胁持。令,命令。《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用作动词,指发出命令。《诗经·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据《三国志》载,初平元年(190)董卓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至长安。董卓死后,在李傕、郭汜之乱中,汉献帝又度过了一段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后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将汉献帝送回洛阳。建安元年(196)曹操至洛阳,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州,以丞相之尊假借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独揽朝政大权,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诚:果然,确实。《孟子·公孙丑上》;“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争锋:争斗以决胜负。《史记·留侯世家》:“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挟天子而令诸侯,《诸葛孔明全集》作“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诸葛孔明全集》作“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6]孙权(182—252):三国吴开国皇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富春江左岸)人。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黄武元年(202)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谥大皇帝。据:处于,占有。《战国策·齐》三:“猿狝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江东之称始于汉初。秦末项羽自称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指吴中而言。三国吴全部地区称江东。三世:指孙权及其父孙坚、其兄孙策。
        [7]险:险要,险难。《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附:归附,顺从。《诗经·大雅·绵》:“予曰有疏附。”《淮南子·主术》:“群臣亲,百姓附。”贤能:贤良有才能之人。《荀子·仲尼》:“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妒贤能,抑有功而挤有罪。”用:效劳,出力。《商君书·靳令》:“六虱成群,则民不用。”援:救助。《左传·襄公元年》:“晋侯卫侯次于戚,以为之援。”图:设法对付,谋取。《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所滋蔓,蔓难图也。”《战国策·秦》四:“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荆州:古九州之一。《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注:“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周、汉以后皆置荆州,但疆域治所屡有变迁。在汉代,荆州的辖境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刘表为荆州牧,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关羽督荆州,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后辖境渐小,治所屡迁。汉:即汉水。一称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北蟠冢山。初出山时名漾水,东南经沔县为沔水,东经褒城县,合褒水,始为汉水。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有牧马河、洵河、堵水、均水、淯水、涓水、澴水等水流。至武汉市汉阳入长江。《书·禹贡》:“嶓冢道漾东流为汉。”沔:即汉水。一名沮水,出陕西略阳,东南流至勉县,西南入汉水。为汉水的上游。《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注:“汉上曰沔。”利:利益,功用。《商君书·算地》:“利出于地,则民尽力。”《战国策·秦》:“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尽:止,终。《汉书·诸侯王表·序》:“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南海: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置,两汉因之。三国吴在此置广州,晋宋以后同。郡治番禺(今广州市)。吴会:秦会稽郡(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东汉分为吴郡、会稽郡二郡,合称吴会。《史记》、《汉书》等史书中的吴会都指吴郡、会稽郡而言,后虽分郡渐多,仍通称这两郡的故地为吴会。巴蜀:巴郡和蜀郡,包括今重庆市及四川省全境。《战国策·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巴,郡名。治地包括今重庆市和四川南充、达县等地。蜀,郡名。治所在成都,其辖境包括今四川成都市及温江地区大部分县境。在汉代蜀郡属益州,自汉代以后蜀成为四川地域的别称。
        [9]用武之国:用兵之地,这里指荆州在军事地位上的重要。《史记·留侯世家》:“洛阳虽有此固……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其主:指荆州牧刘表。殆:大概。《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为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史记·赵世家》:“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资:供给,资助。《庄子·大宗师》:“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注:“资者,给济之谓也。”《战国策·秦》:“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
        [10]益州: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三国蜀于益州分置梓潼等五郡。益州故地大部分在四川省境内。东汉治洛(今四川广汉市北)。汉灵帝中平年间移治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汉献帝兴平年间移治成都(今属四川)。州境有成都平原,自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塞:边界,险要之处。《史记·苏秦列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汉书·晁错传》:“守边备塞,劝农为本。”天府:肥沃、险要、物产丰饶的地区。《战国策·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国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高祖(前256—前195):即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字季。初为泗上(即泗水亭,故地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刘邦起兵响应,号为沛公。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因:依靠,根据。《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孟子·离娄上》:“为高必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这几句是说这样的史实:汉元年(前206)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刘邦为汉王,封地为巴蜀、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和湖北郧县、保康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一带。同年四月,刘邦同各路诸侯一样,率军回到自己的封地。不久,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从故道回军关中,先定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咸阳以西之地、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上郡之地合称三秦),然后与项羽争战,相持于荥阳(今河南荥阳县)、成皋(今河南荥县汜水镇西)间五年,最终战胜了项羽,并且于汉高祖五年(前202)称帝,建立汉朝。
        [11]刘璋(?—219):三国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益州牧,据有今四川之地。建安十六年(221),迎刘备入蜀,然后派刘备攻打张鲁。后刘备回军攻打成都,刘璋开城投降,被安置于南郡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闇弱:懦弱而不明事理。张鲁:东汉沛国丰人。字公祺,张陵之孙,世为天师道教主。割据汉中,自号“师君”,推行天师道,从者甚多。雄据巴、汉近三十年。后降曹操,封阆中侯。殷:富足。《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存恤:慰问救济。《史记·楚世家》:“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
        [12]帝室之胄:帝王的后裔。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著:明显,显露。《礼·大传》:“名著而男女有别。”《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四海:指天下。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遂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思,足以保四海。”《汉书·高祖纪》:“天子以四海为家。”总:聚合。《书·盘庚下》:“无总于货宝。”《淮南子·精神训》:“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揽:收揽,引取。《庄子·在宥》:“而欲为人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引申为招引、拉拢。
        [13]岩:险要,险峻。《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阻:险要之地。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礼·王制》:“西方曰戎。”《史记·邹阳传·狱中上梁孝王书》:“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夷:古代对异族的贬称。春秋以后,多用为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越:古族名。秦汉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又有百越、百粤之称。修:装饰,整治。《说文》:“修,饰也。从彡,攸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政理:为政之道。犹政治。《鬼谷子·本经·阴符》:“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保其岩阻,《诸葛孔明全集》作“保其险阻。”南抚夷越,《诸葛孔明全集》作“南抚蛮越”。
        [14]天下有变:天下的形势产生了变化。此句是指斗争形势产生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刘备统一天下的契机。宛(yuān):地名,汉朝南阳郡有宛县,地址在今河南南阳。《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洛:洛阳的省称。《文选·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15]身:亲自。《墨子·非儒》:“取妻身迎,尺褍为仆,如仰严亲。”秦川:地名。自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的大散岭上)以北达于岐(山名。在陕西岐山县东北,山状如柱,故又称天柱山)、雍(雍县,今陕西凤翔南),夹渭川(即渭河)南北岸,沃野千里,以秦之故国,故称秦川。约包括今陕西、甘肃两省之地。箪食(dānsì)壶浆: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踊跃犒劳军队。箪,盛饭的竹器。浆,以米所熬的汁。《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出于秦川,《诸葛孔明全集》作“以出秦川”。
        [16]诚如是:如果真能这样。诚,如果。霸业:霸王的大业。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这里是指统一天下、成就帝王之业。兴:兴盛。《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国语·周》:“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