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柬徐寄尘二首》
秋瑾
祖国沉沦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
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
何人慷慨说同仇?谁识当年郭解流?
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
这两首诗是秋瑾写给好友徐寄尘姊妹的,一题作《寄友》,约作于1906年至1907年间。诗中反映出诗人团结战友共同奋斗的品格。
第一首是诗人劝勉她的好友徐寄尘的。一、二句告诫女友要关心祖国的命运。徐寄尘,名自华,曾任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校长。1906年3月,秋瑾至该校任教后,两人互为知音,交谊甚笃。在秋瑾影响下,徐思想进步很快,同情当时的革命,但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较深,又怕因此连累自己的家庭,不敢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徐曾有诗写道:“儿女情怀嗤我怯,英雄事业望君奢。”(《再叠前韵答璇卿戏赠之作》)因此,秋瑾提醒女友,祖国沦亡的局面已到了这种地步,而你却仍然苦苦地留恋家庭,未免太痴情了。语重心长,感情真挚。三、四句进一步劝勉女友不要空填诗词,并以历史的事实进行善意的规劝。诗人指出,国家危亡,瓜分惨祸迫在眉睫,怕的是转眼之间,就会出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祖国的惨局,即使你坐在家里,写了许多诗词,这样的诗词写得再好也无补于国事,到那时也免不了像花蕊夫人那样成为屈辱的亡国奴的。“花蕊”指花蕊夫人,五代后蜀君主孟昶的妻子,善诗词,她写有宫词百首,蜀亡后,被宋俘,宋太祖曾召她赋诗。她写了一首诗:“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后为太宗赵光义所杀。秋瑾借用这一典故,旨在劝说好友不要一心想做诗人,因为即使成了诗人也不过是亡国奴而已。并把诗眼落在“空”字上,足见其中的情感。她希望好友也能早日脱离封建家庭,走出闺房,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全诗直抒己见,情真意切,言辞激越,用典恰切自然;把“祖国沦亡”与“家庭苦恋”对着写,形成鲜明对照,含意深沉,层层递进;诗中洋溢着战斗的激情、革命的理想和崇高的友谊。
第二首,据徐小淑《记秋瑾》载,是写给徐小淑的。徐小淑,名蕴华,号双韵,小淑是她的字,徐寄尘的胞妹,是秋瑾在浔溪女校执教时的学生,两人友情深厚。这首诗鼓励徐小淑打消一切顾虑,跳出家庭小圈子,参加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一、二句,诗人连用两个反问句:是谁在慷慨高谈着国难当头当同仇敌忾?有谁识得你这郭解一流的英雄人物?既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更多同仇敌忾的好友,而且更希望女友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同仇”,同一个仇敌。“郭解”,汉代游侠,常以德报怨,救人性命,不自夸功,威望很高。秋瑾素来“慕朱家郭解为人”(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这里用此典,既是自喻,又是借指徐小淑,因她当初倾向革命,并为革命出过力。所以,诗人在对女友的义举给予肯定后,又鼓励她投入火热的斗争。三、四句,指出祖国时局危急,恳切希望女友能脱去女儿服装,走出家门,参加革命,佩戴上宝刀投入战斗。“吴钩”,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形刀,后泛指刀剑。诗作用“愿尔闺装换吴钩”收尾,既展现了全诗的主旨,又反映了诗人对女友的殷切期望。一个“愿”字,凝结了诗人多少情感!诗人希望徐小淑向那些致力于革命事业的英雄人物学习,振作精神,拿起武器,投身革命,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而斗争。全诗直抒真情,不加掩饰,格调激昂,诗句明朗流畅,诗中晓以大义,动以感情,披露了秋瑾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胸襟。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